别再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让孩子听话了,后果太严重了!

隔壁邻居的闺女文文听话懂事又乖巧,被家里人教育的特别好。

见到邻居爷爷奶奶,会天天的叫;

做错事情,会第一时间软萌萌的道歉;

见到比自己小的宝宝会帮忙照顾;

......

简直是来父母家报恩的小天使。

看看自己家的熊孩子,真的是上手揍都不管用,哎,愁的我老母亲一片心。

NO,先别羡慕,看看下面这些事情,让孩子听话,你是不是在无意中摧毁孩子的兴趣,降低孩子的承受能力?

一、要挟方式让孩子听话,让孩子形成了糟糕的心理机制

现在很多的孩子承受能力差,抗压力弱,有点小事情就好像成了大事情要死要活的,一点都经不起挫折,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这是对孩子太溺爱了,但其实造就这一个的重要原因是,父母们为了让孩子听话,常使用要挟的方法。

所谓要挟,即如果你在事情A上不听我的,那么我就剥夺你在事情B上的好处。

本来只是一个A事情,但是父母在无意识中,用要挟的方法,把A事情和B事情绑在了一起,而因为A事情的问题,本来B没有问题,却因为和坏事情A在一起,B也成了坏问题。

并且,父母还可能把明明只有A问题,结果把挫折不断扩大,最终,事情C、事情D、事情E等全成了坏事情。

这样发展下去,孩子最终会形成一个糟糕的心理机制:他一看到一个小问题产生,立即就担心一个很大的恶果出现,于是对这个小问题非常恐惧。这就是所谓的经不起挫折,也即低挫折商。

低挫折商的人一个重要特征是将挫折扩大化,即当事人会将一个挫折的恶果延伸到其他方面。于是,他们遭遇到一个挫折事件后,很容易产生“天塌下来了”的感觉,从而觉得一切都糟透了。这样一来,一个挫折事件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让他因为一个挫折而否定自己的一切。

相反,高挫折商的人较少这样做,他们会将挫折的恶果控制在特定范围。他们知道,一个挫折事件只是一个挫折事件。

别再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让孩子听话了,后果太严重了!_第1张图片

二、在小事情中被扩大的挫折

挫折是怎么被扩大化的呢?

01

刘太太的孩子是个男孩子,今天带孩子到外面玩,路上碰到了邻居王太太带着女儿散步,王太太孩子手里拿着一个小蛋糕,在妈妈的示意下,把小蛋糕分享给小男孩。

可能是因为刚从空调房出来,或者是刮了一阵冷风,小男孩没有忍住对着小蛋糕打了一个喷嚏,刘太太立马让孩子道歉,这没什么错,但小男孩觉得这个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他也不是故意的,并且王太太和自己的姑娘,也表示了没关系,但刘太太一直让自己的孩子道歉。

在孩子拒不道歉的情况下说:”不道歉,你就不要游泳“。

游泳是男孩最喜欢的兴趣,小孩子也发脾气:”不游就不游,我再也不喜欢游泳了“。

本来是一个A事物(因为打喷嚏要道歉),但妈妈的要挟,让小男孩对于B也成了坏事情——孩子对游泳的兴趣也明显减少了。

刘太太苦恼,那怎么办:“难道就听任他做了错事也不道歉?”好像刘太太面临的问题是要么听任儿子打喷嚏不道歉,要么就是用不去游泳做威胁以迫使儿子道歉。

但其实除了这两个选择外,还有其他许多种选择。仅仅在如何面对儿子打喷嚏这件事上,就有许多种选择,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智慧去面对这件事。

但无论如何,应有一个原则,就是把打喷嚏不道歉这件事当成一件独立的事来看待,而不要掺杂进其他事情,否则很容易产生“坏苹果效应”,让挫折扩大化。本来只是打喷嚏不道歉一件小事,最终却弄成了儿子险些离家出走的大事,还制造了一个副作用——小家伙对游泳的兴趣减弱了。

别再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让孩子听话了,后果太严重了!_第2张图片

02

刘太太改变了策略,开始民主起来。有段时间孩子的数学很差,她给孩子报了辅导班,一星期5天的上课时间,周六要学英文,周末学数学,孩子很累,想周末休息。

刘太太很”民主“的征询儿子的意见,不去就不去吧,但是刘太太提了一个要求——周末可以不去,但你化学和生物,要把这个数学分补上来,孩子答应了。

可是至此之后,孩子的数学分没有上去不说,化学和生物的分数也落下来了。

这里,刘太太的所谓“民主手法”明显是要挟。看起来她好像对儿子说:“没问题,我可以答应你的要求。”然而,她随即提出:“你要在其他方面满足我的条件。”这种披着民主外衣的要挟手法危害很大,因为孩子仍然会感觉到自己是被威胁的,他们势必会对父母的意志产生反感,于是潜意识上会和父母对着干。

别再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让孩子听话了,后果太严重了!_第3张图片

三、一定要就事论事

道歉,还是学游泳;

去上数学补习班,但是把生物和化学成绩提起来;

这个事情如果发生在两个大人之间,另一方肯定会质问:“你想要挟我吗?”

而在父母和孩子之间,这同样也是要挟,小男孩之所以那么生气,就是感觉被被要挟了;明明还不错的生物和化学成绩下降了,也是因为孩子感受到要挟,和父母对着干的结果。

所以,如果想培养孩子的高挫折商,那么还有一个重要原则:不要把小问题看成大问题。更准确的说法是,不要把现实中的小问题看成是想象中的大问题。

就如在孩子,发现一个坏习惯,父母立马就想象这个小问题会延伸成什么大问题,于是对孩子的小问题大动干戈,然而在小孩子眼中这只是一个小问题,这样一来父母的大动干戈行为和孩子的小问题不匹配,实际上是父母没有看见孩子遇到的是小问题,他们看见的是自己头脑中想象出来的大问题。

这样做常有这样一个结果: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觉得父母凭什么因为一个小问题对自己大动干戈,于是意识上不得不听父母的,但潜意识上开始和父母对着干,最终,这个小问题果真成了一个大问题。

遇到了一个问题A,产生了挫折感,并把这个挫折感扩散到事情B、事情C乃至人生的许多方面,这是典型的低挫折商。或者,遇到了一个小问题,立即就想到了极其可怕的后果,于是变得很焦虑,这也是典型的低挫折商。

所以,低挫折商是怎么炼成的?它常常是被父母们的糟糕“教育”方法给训练出来的。

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学会就事论事,遇到了什么问题,就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单独的问题来处理,而不要把其他的问题搅进来。

别再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让孩子听话了,后果太严重了!_第4张图片

- The End -

作者介绍:我是端小惠,情感解锁,刷新认知,洞见生命真谛,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一起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再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让孩子听话了,后果太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