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一份用户研究的工作-以蚂蚁金服的失败经历为例

一、背景

先简单介绍下个人经历:

从事用户研究5年,顶尖心理学大学的心理学硕士毕业;

之前是在互联网大厂(非B&T)的战略研究部门,从事行业研究和用户研究的工作;

在文娱行业:文学和漫画,以及电商等领域有较多项目经验;

在原公司的岗位级别差不多对应P7级别吧。

在2018年的时候觉察到了整个集团的颓势,所以恰好有同学内推,就去蚂蚁金服面试了。为什么【找到一份用研工作】要以蚂蚁金服为例子呢,原因主要是:

读者(可爱的你们)本身会比较关注大厂的招聘面经;

阿里是我见过面试流程最为规范的,轮数较多的,且明显已经形成了很完善的招聘体系和机制。


二、简历-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我不知道是因为工种区别,还是非技术岗和技术大大们有一定差距,我面试的感觉就是简历太重要了,里面的字真的面试官都会一个个地盯,可能你是无心写的,或者只是为了凑数,但是他真的就是揪着不放。以下是关于简历的一些TIPS:

1. 简历部分当然是项目经验最重要了,我觉得不要吝啬篇幅,不要硬挤在1页里,超出部分完全没关系;

2. 简历部分也是要注重逻辑性,项目A和B层层递进,最好是解决一个问题后,又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提升,而不是仅仅按时间先后顺序罗列;

3. 简历中的项目按模块,而且注重最后项目的落地和推进情况,如与之前相比的提升,改善了哪些,做出对比、比较,有数据;

4. 可以附加自己的脱敏作品(不过可能我面的是设计相关,这部分比较重要);

5. 如果你有一份好的简历应该就成功一半了;

6. 投简历尽量内推,最好就是直接找到那个小组的leader,可以直接沟通下,是否有招人计划,想要招什么样的人,简历尽量往要求上靠拢。


这点也有惨痛教训,让一个不熟悉的人帮我投简历,其实希望他能问下他的leader招聘方向,结果他不上心地直接就给放内推系统了,简历直接被拒,其他岗位的投递也耽误了(因为阿里必须一个流程结束后才可以开始新的流程),后续的HR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我个人觉得阿里比较排斥广撒网的人。


三、直接主管面试&交叉面试(P8)

阿里感觉是招人最为谨慎的公司了,面试会有交叉评估,因此你很难“混过去”,如果写明明不是你主导的项目,那很有可能被问成筛子了。

共2轮,分别是直接主管+其他部门的交叉面试,耗时1小时左右,当时他们的级别是P8,今年有一位已经是P9了。

1. 面试官围绕的问题,都是你写的,一定一定要注意细节;

2. 细节有多细:1个像素点、最后的数据统计、里面用到的素材;

3 带好纸笔或者计算机等辅助工具,我后面是直接拿纸画出图形界面,因为对方也是业内专家,很善于思考;

4. 想好你要问的问题,他提到的点一定要回去再思考;

其实我已经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2位面试官在面试前,我听到花名,我就知道他们是谁了(包括以前的专业、院校、职业经历),因为整体上行业还是比较小,人员都很熟悉;

2轮面试相对都很顺利,彼此也有很多讨论,而且给了我很多有用的信息,譬如他们的体系是怎么样的,但是现在想来还是没有很好地利用和思考,导致第三轮落败。

另外就是在主管面试之后,还会有个笔试题目,笔试题一眼就明白,很接地气,跟业务非常有关系,所以真心觉得特别宏观的问题别太花时间准备了。天知道我在另一位同事的建议下,还准备了对大数据的看法,醉了。


四、主管的主管面试(p9)

这一轮是有HR陪同总监面试,是P9,直接去了西溪路的Z空间面试;

面试流程很专业,你到达后,进入2楼,然后分别进入相应隔间等候,到点总监会来的;

自我介绍,然后就是被打断,一直问项目上的事情;

总监气势很足,譬如很多项目,他会说“这个我们已经不做了”,其实交叉面试的前辈也已经提到,但我没有很好地思考,有些问题会反复纠缠,“如何推进”“那之前是怎么样的,你这个做了万一效果还不如之前呢”

当时有点气场很不合,觉得他为了打压而打压,所以真的是脑子都乱了,答题得真的就有点乱了,想来其实还是从前面的面试官可以套用到更多有用信息的,但是自己没有好好利用;

所以大家真的面试的时候,一定要多多交流,做好充分地准备,即使被打压也要保持逻辑、不疾不徐、突出自己的优势,抛出的问题客观作答;

 

HR还会补充问问题:诸如遇到的最沮丧的工作时刻,我答的也不在点子上,她会觉得都是一般的工作上的问题;离职原因,又会深深地八一下;有没有投别的阿里职位等;

HR的苛刻程度倒是还能应付,也可能他们已经有了定夺,也不至于再扒我层皮了。


五、总结及反思

提笔写下来,还是有点感伤,一是确实花了很多心思,我从来也不是海投的人,都是非常有针对性地单点打击;二是真的很辛苦地经过了3轮面试+笔试,在终点前到下,总是会怀疑,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好,如果当初可以再充分准备下,结局是不是会更好。


现在回过头看,当然有非常遗憾的地方,如果当初在加班等问题上再坚定一点,回答得再果断一点,准备再充分一些,是不是结果会不同。但可能这个阶段,阿里确实是不适合我:

高强度的工作我仍心有余悸,这点在面试回答上一定或多或少体现出来了;

我自己的兴趣点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并不是传统的用研,如用户体验监控等,我对商业分析、战略规划、行业分析等更有兴趣;


再总结一下,如何找到一份用研的工作:

我心猛虎,细嗅花香,过去做了多少,就有多少的可能性通过前期筛选。如果实在是工作经验并不多,那就尽量深挖,详细叙述,从背景阶段,到最终落地,突出你在中间环节的作用:用户洞察、数据挖掘、甚至是协同创新和团队贡献。

即使简历极其美,也要注重面试的准备。发挥自己用研挖掘的本事,去找找面试官的背景、他的经历、他做过的产品、风格怎么样。可能有的面试官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或者“喜欢高屋建瓴”等。

最重要的一点,尽可能避免没有意义的海投,我认为自身和岗位匹配度非常重要,如果这个公司并不是你心仪的,其实从头到脚都会散发着【我不想来】的气息,建议真的是钟情的工作,一定请坚定、坚持,亲和而不迎合,努力而不讨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找到一份用户研究的工作-以蚂蚁金服的失败经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