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三联问:激发质疑

这学期我上了一门通识选修课,课程名称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这门课的目标有三个:

监控自己的学习进程
会输出多元学习成果
读书并进行独立思考

说白了,这是一门教学生如何学习的课程。然鹅,尴尬的是,学生选这门课的原因是“我需要这个学分”,“别的课被选完了”,“名字比较帅”,“上课时间比较好”,“个人偏好”......

反正,没有人觉得自己的学习有问题。这对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为你没办法把人家“本来就会”的东西教给人家。于是我在想,我得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可能有问题,让学生知道学习如何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如何让学生开始质疑自己的已有认识呢? 我发现有个问题包特别好用。这个问题包,其实是激发批判性思考的。需要声明的是,在这里,批判性思考是指思考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是否合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关注思考的结果,也关注思考的过程。

如果你想让学生质疑自己的已有认识,灵魂三联问是这个版本:

第一问:对于xxx,你的观点是什么?
第二问:你的依据是什么?
第三问:你的依据可靠性如何?

如果你觉得学生可能找不到北,下面是个加了作答要求的版本:

第一问:对于xxx,你的观点是什么?

作答要求:这个“xxx”,可以是你想让学生讨论的任何现象、观点、事件或者是特定议题

第二问:你的依据是什么?

作答要求:依据可以是个人经验、小道消息、公开报道,也可以是目击者证言、名人证言、专家意见,还可以是实验、统计资料、调查和研究评述,当然他们组合起来也可以啊

第三问:你的依据可靠性如何?

作答要求:上述依据是否可靠是需要检验的。而不同的依据类型,检验方法也有所不同。具体是这样滴:

个人经验做依据时,要检验个人经验的典型性、数量和质量。好多人在有了一点点经验后就将其作为依据了,这是传说中的“半瓶水”?

小道消息做依据时,要检验小道消息的来源是否可靠,消息是否准确。设想下,一个普通小民和宝生部长(教育部部长),一个说老师们都涨工资,一个说老师们都不涨工资,哪个消息来源更可靠?肯定是宝生部长啊。另外,消息是否准确这个也很重要,因为好多消息传着传着就失真了,完全不是它了。

公开报道做依据时,要检验这个报道的作者、媒体是否可靠,是否依据充分。不得不说,有很多不良作者,就是键盘侠,有些媒体就是流量收割机,有些文章就在那自说自话,毫无依据。对于这种,还是要警惕,是坚决不能作为依据的。

目击者证言做依据时,要检验这个目击者当时是不是神志清醒(喝多了就不行),当时的情况目击者是不是看清楚了(有大雾就看不清),事后又过来多久期间发生了什么事(因为这都影响目击者的记忆)。

名人证言做依据时,要检验这个名人收费了嘛,ta说的话依据充分嘛。好多名人,只要给钱啥都敢说,也不一定有依据。你如果用这样的名人证言做依据,那估计你的论证下场很惨。

专家建议做依据时,也要看这个专家收费了嘛,收费合理嘛(对于专家费,国家是有标准的,市场也是有标准的)。如果觉得这个不好判断,那你就看这个专家用专业知识了吗,引用了研究成果了吗。

如果就判断一个西瓜甜不甜,专家意见和普通大众的意见也没啥差别,因为这不涉及专业知识。如果判断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进展,陈薇院士的意见是肯定要参考的,因为人家是这方面的大专家。

还有的人觉得,他比我懂,那他就是专家了。这肯定不行啊。你是要根据这个下结论的,必须得谨慎,需要找到真正的专家才行。

实验结果做依据时,主要是看这个结果可重复吗?科研圈里前阵子有好多瓜,如果口渴,可以去吃。

统计资料做依据时,主要是看资料的来源可靠吗? 统计后又发生啥巨大变化了吗?比如我们做元分析,得把文献的筛选标准说得清清楚楚,把收集文献的截止日期告知清楚,不然这就不是元分析良民。

调查结果做依据时,主要看参加调查的对象有代表性嘛,问的问题有歧义吗,有倾向性吗。还有选择你调查和拒绝你调查的人,有差别吗。这个调查是啥目的,谁调查的,怎么调查出来的,这都得考虑到。(由于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我有个做调查的想法,但迟迟不敢下手)

研究综述做依据时,主要看结论看起来合理嘛,遗漏了什么文献吗,论点和论据相关嘛。别以为这些错误只有普通小民会犯,就连科研大牛也会犯这种错误。

比如A大牛在领域顶级期刊发了个综述,说“没有啥证据表明农民在管理作物时需要考虑AMF(一种真菌)”,而他的证据是土壤中的AMF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好了,文章刚发出来几天,B大牛就发文章攻击这一观点,说农民是否考虑AMF不能光看作物产量,还得看AMF对土壤的改善作用等巴拉巴拉一堆。

现在插一段:在这之前我刚投了篇文章到这个期刊,因为我垂涎好久了,但悲催地遭遇了拒稿。我修改后正在琢磨继续投哪里呢,就发现了上述两个大牛打架。而这个B大牛也参与了我的研究。

这时候,B大牛让我把文章再投回去。结果,我们的文章没遇到啥刁难就被接受了。为啥?因为我们的文章结论是:接种AMF(不是土壤里本来就有的)确实能提高作物产量,证据是168篇论文的元分析结果。

就这样,B大牛从两个角度,攻击了A大牛的那个不太严谨的综述。哈哈,幸运的是我也参与其中,感觉爽极了。这篇文章也成了我平生的第一篇ESI高被引论文(希望不是唯一一篇)。

艾玛,扯远了。我赶紧回来。

如果你自己想练习自己的质疑能力或批判性思考能力,只需把灵魂三联问的“你”换成“我”就好啦。当然,对每一问的作答要求和上面是一样的。

第一问:对于xxx,我的观点是什么?
第二问:我的依据是什么?
第三问:我的依据可靠性如何?

接下来的说明,是给老师说的,想练习批判性思考的你也可以参考。

对于第一问,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尤其是活跃学生,他们会主动说观点。但是,好多学生不直接说,而是一圈一圈地绕。就是你听了半天也不知道ta到底想表达什么。这时候,追问“你的观点是什么”就非常必要。

当然,即使如此,还是有学生不能清楚地阐述观点,进一步追问"你到底想说什么”也是实在忍不住的事。

对于第二问,有些学生可能说不出来依据,其实ta的依据可能是个人经验或感觉,只不过他们可能没意识到,也有可能意识到了但不好意思说。

大部分时候学生会说一些依据,这些依据可能他们自己觉得也站不住脚,所以说的时候会显得底气不足。没关系,耐心等他们说完。无论如何,他们至少开始思考依据了。

需要强调的是,让学生知道什么可以作为依据非常必要。在我的课上,我是用的《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中的依据。看下面的图。

不管第二问学生回答成什么样,第三问万万不能省略。因为有依据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观点就有说服力。他们需要自己去检验依据是否站得住脚

同样,让学生知道如何检验依据也非常重要。这些内容,我也是参考的《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这本书。

灵魂三联问:激发质疑_第1张图片
依据及检验方法.png

这一问回答后,好多学生会直接意识到自己的依据有问题,不过有的学生会直接承认,有的学生会底气不足地说“挺好啊”。无论什么情况,都没关系,因为我们要的是这个过程。

三个问题回答完,学生有可能觉得没学到啥知识。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尝试了批判性思考,或者说尝试了质疑自己的已知

更重要的是,对于说讨论的内容,可能并没有形成定论。因此这些内容是开环的。而大脑不喜欢开环的事情,所以会时不时蹦出来,让学生继续思考,并更有可能关注其他人的说法。

这,不就是我们老师想要的嘛?!

再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可以用在课堂上以问答的形式或是讨论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在课下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论证报告。当然,最开始时他们的论证就像是筛子,充满了漏洞。但,这总比说“不是什么都有依据的,你要问我,就是没依据”要强。

好了,接下来的三联问,是给你准备的

第一问:对于这个灵魂三联问,你的观点是什么?
第二问:你的依据是什么?
第三问:你的依据可靠性如何?

建议参照上作答要求回答,让我看看,谁来批判性思考一下子。

这个版本得到了孙芸、孙永利、何彬、杨江涛、金振乾、亚南老师的宝贵建议,在此真诚地表示感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灵魂三联问:激发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