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弥太郎的25岁小贴士

在群里看到有小姐姐在问有谁想看松浦弥太郎的《25岁,如何规划你的人生》,因为正值25岁,于是跟小姐姐私聊,用一本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与这本书做了交换。

昨天书到了,睡前读了读,非常日式的风格,用“小标题+建议+个人经历”的方式,给年轻人罗列了50条小贴士。

今天就简单来聊聊给我最大启发的三条建议:随时保有好奇心、结交能一起探索各种问题的朋友、模仿是塑造自我风格的重要过程。

A 保有好奇心

“对年轻人来说,关心各种事物是必备的基础力,要是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国家社会,就只能活在自己的象牙塔里。”

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帮助你更多地了解到这个世界,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的运行规律是什么,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这样不断不断地思考,不但会提高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而且会让人自然而然拥有一种责任感,这个世界与你有关。而且好奇心真的会让生活变得有趣起来,因为眼中所见,都会成为值得探索的新鲜事物。

B 结交探讨问题的朋友

“想象你和朋友在打篮球,当你手上拿着一颗名为'想法'的球时,看到朋友举手示意让你把球传给他——而你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朋友;当然,假设持球的是你朋友,你示意对方把球传给你,那么对这个朋友来说,你就是一个帮助他解惑的存在。”

拥有一个这样的朋友简直有如神助,有幸在去年遇到一个帮我极大提升思维认知的朋友,在与他聊天的过程中,我常常说出天真又傻气的言语,他就会帮我分析背后的逻辑,同时将他的得到账号借给我,从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开始听,听完之后再循序渐进,引导我听万维钢的精英日课、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等等,慢慢打开一片广阔的世界。

C 通过模仿塑造自我风格

“年轻人的特权之一就是模仿。无论是装扮、措辞、说话口吻,找个崇拜的前辈,模仿他就对了。”“我很容易受别人影响,好比早上遇到自己很欣赏的人,下午就会模仿他做些什么,虽然我也有自己的原则,但明白自己还不够成熟,所以会不断向欣赏的前辈看齐、学习。”

我有很多欣赏的同龄人以及长辈,心中也有明确的想要成为的人,但只是停留在仰望中,并没有从实际行动中做刻意的学习模仿,在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其实“模仿”就是一个很好的利器。富兰克林就是模仿的高手,他每次读完好文章,都会梳理脉络、模仿练习,最终形成自己的写作体系,于是在“通才”的title下多了个著名作家的美誉。

在每日新鲜出炉的文章中,有大量给年轻人的建议,哪些值得听,哪些应该学?一方面取决于分享者,越是人生阅历丰富的人,越乐于分享多年的感悟,也越谦逊不说教,这样的可以多听听;另一方面取决于读者,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与体悟,从现实中边体验、边成长,再咂摸着前人走过的路,定会有更得道的感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松浦弥太郎的25岁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