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房里的那些日子

钢琴房里的那些日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教室后栋的四楼,是我们的音乐教室,每次上课带上音乐书,奔赴后栋,那感觉特别喜欢。

在那讲台右边的角落里,一台黑的发亮,盖上琴罩的钢琴,便是音乐课最向往的地方。

这间有钢琴的教室,被我们称为琴房,在这个从乡村小镇来的女孩面前,能拥有一把琴房的钥匙,能自由安排在琴房练琴的时间,是莫大的荣幸!

这,都是我的音乐老师——班主任给我的特权!

没想到,从小在音乐爱好者家庭长大的孩子,父亲简单的八度伴奏,母亲和着风琴唱歌,耳濡目染,长年与风琴的接触,跟父母学的“三脚猫”功夫,竟然成了我步入师范后稍胜一筹的基础。

学乐理、学钢琴,确实领悟力强一点,久而久之,竟也成了老师的爱徒。

在那特长并不普及的年代,学一技之长是城市孩子的奢侈品,是家庭条件优越的学习选择,是父母有远见的谋略。

在老师的引领下,老师要求我们必学一门特长,从此,我跟着老师走上学钢琴的路,还自选小提琴,这完全是冲着对音乐的向住和自信。

自此,琴房成了我常出入的地方。早读,同学们在教室里练习普通话,像一年级学生一样,从αoe的发音训练开始,到深情地朗读,我却很少参加,大部分时间都在琴房里度过。

晚自习,还是抽时间去琴房,偌大的教室,只有旋律在回荡,琴声停下,静静地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喘气都让人感到孤独,教室后面黑暗一片,树林里沙沙声响,常常让我恐惧,只能依赖琴房的钢琴,反反复复练习,复习一曲又一曲,练习新曲一遍又一遍,与旋律作伴,与琴键作伴,赶走孤单与害怕。

音乐课,是大多数男生害怕的课,怕五线谱上的小蝌蚪,怕五音不全的视唱,怕点名道姓的练耳,要么老是往后面坐,要么趁老师点名之际,把头埋下,甚至埋进了课桌。偶尔,老师会检查弹奏情况,我被叫上台的机会很多,触摸熟悉的琴键,却被当作示范,结果,一不小心就收了两个弹琴的徒弟。

徒儿学得也很卖力,但很勤奋,下课也弹,周末也练。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徒儿在音乐课上被老师抽查,只见他步履轻松,面带微笑,一幅从容的样子走向钢琴,令全班同学替他捏一把汗,不会又是场闹剧吧?

只见徒儿不慌不忙,轻抬手腕,指尖触弹琴键,一个个音符从钢琴飘了出来,一串串,一条条,悠扬而悦耳!

他获得了掌声,获得老师的赞许,获得同学羡慕的眼神。他带着微笑,迈着大步走下台,那一刻,腰杆子好像挺得特别直!

周末在琴房待的日子就多了,有好友相伴,不怕孤单。我弹她听,她弹我听,彼此交换练习。

空余时间也不浪费,顺便练习练习粉笔字,一篇清秀的书写,字里行间有对美丽故事的编写,有懵懂的爱恋心声。

隔壁班的男生,不知不觉被她编放在了故事里,那个男生,那个女生,名字都在文字中,合成了一个虚构的童话故事。在两个女孩彼此的嘻闹里,挥之擦去,都成了尘灰!

他们也会来琴房,或三五一群,或只身一人,只听不弹,只看还是不弹,不知道是凑热闹,是碰巧路过,还是专门来访,我没有深思过。懵懵懂懂的青葱岁月,在那琴房流逝!

老师总在教学新曲时,跟我亲自示范,平时偶尔来琴房陪练,对技巧处理的指导,聆听旋律指出优劣,老师就那样放心地让我在琴房练着。

我喜欢黑白琴键,喜欢指尖跳跃的感觉,美妙的旋律,带着我享受中师时光的喜与乐!

毕业时,心中许下的愿,终究是没兑现,荒废的是学业,也是曾经的努力,留下的只是回忆!

钢琴房里的那些日子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钢琴房里的那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