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化生存”也许是被逼无奈的选择,但却不能不做

当今社会中,人人谈创新,人人在创新,“创新”一词的重要性被提高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化出现在各行各业的工作要求中,包括教育行业(虽然我们的教育,几乎是创新化生存的“反义词”)。然而,为了创新而创新本身就违背了创新的本质。

什么是创新?

中国传媒大学王可越副教授说:“创新是用前所未有的方式解决问题。”前所未有这一点很容易理解,然而解决问题这一点却鲜有人提及。他在《创新化生存》一书中还提出了很多与创新化相关的新见解,为读者提供多维度的思考角度,以不一样的方式为创新化赋能。

“创新化生存”也许是被逼无奈的选择,但却不能不做_第1张图片

在过去五年中,王可越及其团队从美国、德国引入“设计思维”的创新教育方式,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创新指导,这些实践也构成本书创造力思考的基础。在培训中,发现大多数人的焦虑并非来自行动,而是来自“想象”,而在创新的逻辑下,唯有尝试和行动才能解决我们的焦虑。作者王可越谈论的创新化生存——在感受、洞察世界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声音,训练理性和感性,持续反思、创意、行动,探寻属于自己的生存之路。

学会“创新化生存”,也许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新冠疫情的发生以及后续一连串的负面连锁反应,使人们更加体会到生活的不确定性。为了对抗疫情,全国人民停工停产停学。刚开始大家还能乐观地认为突如其来的假期是因祸得福,然而,停工停产三个月后出现的倒闭潮、裁员潮、降薪潮却为大多数人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无法想象的焦虑。

近十年来,天灾人祸等难以预测的事件越来越高,行业的变化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越来越快。很多新兴行业,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就被发展的浪潮淹灭了;有些人前一天还沉浸在升职的喜悦中,第二天公司就经营不善倒了;很多畅销书才上架,书中很多的案例已经不再适用,“心灵鸡汤”过期变成了“毒药”。

“创新化生存”也许是被逼无奈的选择,但却不能不做_第2张图片

现代人最大的焦虑来源于不确定性,我们坚信不疑并全身心投入的事业,随时有可能被瞬间颠覆,变化已成为了常态,不变只能被淘汰。在这个高速变化的不确定时代,唯有创新者才能生存。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也没必要自艾自怜,更不需要过度恐惧,有研究表明:不安的焦虑,助长了创造动力。

创新不是天才行为,而是每个人有都具备的可能性

与孩子们相比,成年人的想象力被理性控制,压抑得很深。在成长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接受的教育、经历的事情,渐渐将人的思想关进了盒子里。所谓“盒子”,就是我们感到安全的边界。我们需要“跳出盒子”看一看“外边的世界”,才知道自己心中真正的渴望。

“创新化生存”也许是被逼无奈的选择,但却不能不做_第3张图片

说到创新,我们一般会先想到媒体、广告、影视、设计、策划等领域,这是传统观念对思想认知的一种束缚。事实上,创新并不是某个领域所特有的专业技能,而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可能性。只要换一个角度,改变思想,就能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例如:马云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谁能想到一名英语老师能成为互联网巨头,一切不就起源于马云的创新精神吗?

很多人觉得创新太难了,自己能想得到的都被别人现实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大概是我们一直把“创新”和“发明”划上了等号。其实,创新不是发明,而是用前所未有的方式解决问题。关键词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前所未有。例如:人们为了解决过河的问题,造了桥、建了船。创新的路径有所不同,呈现的结果就可以千变万化。

另外,如今“创新”的重要特征是“跨界”。当前时代所发生的任何创新,几乎都是跨界完成的,而人要具备跨界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具备完整的创新力。如果对创新没有头绪,不妨多看看跨界名人的经历,也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创新最重要的是行动,而不是思考

焦虑并不来自行动,而来自于“想象”。所谓的遗憾不是努力过得不到,而是被自己的想象吓坏了不敢尝试。不写下第一个字,一段文字就永远不存在,不写字的人永远不会成为作家。人们往往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焦虑也就越积越深,甚至可能导致生无可恋的极端结果。

近几年,综艺真人秀节目大肆宣传梦想的力量。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无数人前赴后继辗转在各大赛场中,只为点亮心中那微弱的光。有柠檬精会说:“这些人想红想疯了;这些选手太没底限;这样的素质也敢献丑……”可是,对比那些不敢踏出第一步,只敢躲在屏幕背后酸别人的人,站在舞台上的人离梦想要近得多了。

“创新化生存”也许是被逼无奈的选择,但却不能不做_第4张图片

同样的,创新亦如此,点子好不好不重要,方法灵不灵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扎克伯格曾说:“产品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演化出来的。”创客精神本质上就是动手探索,而不是事先判断,边做边感知,在多次尝试和失败中找到感觉。创新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在不断反思、感受、洞察、创新、行动的过程中积蓄能量的人,才能在激变的环境中,不断提升创新化生存的能力。

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人要自我实现,得到关于存在的终极价值感,只能通过创造性活动。创造所带来的快感,远大于其他。”唯有不断地用头脑思考,从心灵感受,以热情尝试,才能在激变的环境中,不断提升创新化生存的能力。《创新化生存》通过跨界创新的分享,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新的创新化世界,激发读者的创新之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新化生存”也许是被逼无奈的选择,但却不能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