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闻报道,西门子宣布计划未来几年在油气与电力集团全球裁员2700人,这一裁员数量约占该业务集团全球6.4万名员工的4%。
职场的凛冬随时将至,在职场打拼多年的职场人,有多少人可以避免被职场淘汰出局的命运。
1、35岁的职场危机,并非人人能避免
在职场中,也有种潜规则叫做”35岁现象”。尽管社会没有明文规定,但在现实的职场中,却是一种心照不宣的。
在招聘市场,35岁一直是个隐晦的年龄,即便企业不敢明目张胆地表明不招聘35岁以上的求职者,可是却成为众多企业隐讳的做法。
35岁以上的求职者,除了一些低端服务或者体力岗位,如果不是一些能力特别突出,他们的简历直接pass也成了一种默契。
另外,现在有些企业在裁员时,即便是一些上市企业,也将35岁以上的员工列为重点裁员对象,因而就有了“35岁危机”的说法。
图片来自网络
张爱玲曾在《半生缘》里写道,“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20多岁时,觉得自己还很年轻,离30岁还太早,可是弹指一挥间, 不知不觉,自己已到而立之年。
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等着自己养家糊口;想退休又太早,还没有足够的资本;如果找工作,却成为被嫌弃的对象,身上肩负的压力,与日俱增。
作为一个到了35岁及以上的职场人,工作十余载,按理说经验、人脉、资源都达到了一个相对的鼎盛时期,年龄相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工作经验与能力更加成熟与专业,可是事实都如此吗?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中年职场人和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哪个更具有竞争力?如果是一个有上进心,有能力的35岁中年职场人士,一般都会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可是如此只是一个能力平庸,按部就班上班下班的普通员工,面临的职场境地可能大不相同。
35岁是职场人生的一道坎儿,它主要针对那些到了这个年龄仍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更没有练就自己独特本领的人而言的。
2、职场的凛冬,被淘汰的命运谁能幸免
身边认识一位80后的干销售的朋友,在职场上工作十余载,频繁换工作,既没有高学历,又没有一技之长。
他以前自信满满说,只要自己换工作,可以随随便便找份销售工作。也许本身也并没有大的志向,觉得只要有份维持生活的工作,就可以安稳度日。
可是近几年,当他过了35岁之后,在职场上求职,四处碰壁。他既无学历,又无技能,工作经历又频繁换工作,好的工作机会根本轮不到他,即便是小公司,也宁可招年轻人。
图片来自网络
现实的残酷,逼得他几乎走投无路,只能去从事一些要求不高的体力岗位。
职场考虑的并不在乎你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而是你是有十年工作经验,还是1份工作经验用了十年?
你以为自己拥有多年工作经验,就能成为职场谈判的砝码?错了,你只是把一个工作经验用了多年。
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可不仅仅看时间的累积,而是你的成长积累。
很多职场人的工作,每天满足于按部就班的重复着,看似拥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其实只是把一个经验重复使用了多年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人的职场价值,取决于他的职场核心竞争力,如果你在职场上没有足够的竞争力,那么你随时都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
工作多年以后,人们在职场的表现千差万别:有些人事业进入上升期,进升职加薪,青云直上;有些人还领着微薄的薪资,谨小慎微度日,还有些人更差的面临找工作,被裁员的困局之中。
职场就像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随时面临着各种人际关系,不但要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把握好同事之间微妙的竞争关系,还有各种跨部门、客户的沟通,如果自己跟不上公司、或者时代的步伐,还面临着各种被淘汰的危机。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如果没有殷实家底,也没有过人的天赋与才能,想要在职场上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并非易事,现实远比想象的更为残酷。
图片来自网络
3、谁能一劳永逸,终究为荒废的时间买单
据相关新闻报道,甲骨文将裁撤中国区研发中心(CDC),整个CDC约1600人,首批确认裁员约900余人,其中超500人来自北京研发中心。
近日在滴滴月度全员会上,滴滴CEO程维宣布公司要做好过冬准备,并开始裁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全部员工的15%,将涉及2000人左右。
前几年网上流传华为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而研发则是开始集中清退40岁以上的老员工。
虽然华为官方的口径说这是谣言,但网上却陆陆续续有华为员工爆出自己目前在公司的处境艰难。
任正非在演讲中回应,“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轻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图片来自网络
老一辈的人为了谋求一个“铁饭碗”,想方设法地进入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因为只要你进去了,就不会失业。可是如今这些所谓的靠谱企业,是否真的稳定?
企业不会为任何不努力并荒废时间的人买单。
任何一个职场人,都要经历一个行业的非专业到专业化的转变过程。
如果我们在职业生涯里,经过终身学习和专门训练之后,逐渐学到该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在岗位中不断实践,使能力不断提升。
如果我们成为一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职场人,又何惧职场35岁的坎。
毕竟,35岁也不是人生职业的终场。
马云35岁创办阿里巴巴,亨利福特40岁创办福特,宗庆后42岁创办娃哈哈,任正非44岁创办华为,山姆沃尔顿44岁创办沃尔玛,潘伯顿医生45岁配制可口可乐,哈兰山德士66岁创立肯德基,褚时健74岁二次创业种褚橙。
图片来自网络
4、努力的方法正确,年龄让你增值而不是贬值
根据科学研究及调查统计,如果确定好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只要方法正确,持续努力5-10年的时间,大多数都会成为所从事职业的翘楚,可是现实是成为翘楚的凤毛麟角。
我们究竟该确定哪些努力的目标呢?
(1)终身学习,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去年,唐山市宣布取消全市所有路桥收费站,36岁收费站女职员哭诉:
“我36岁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我们来的时候都很年轻,我现在36 了,我们把青春都耗在这了,我现在学东西慢了,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这则视频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坐吃等死的“铁饭碗”,真的稳定吗?
社会的竞争与日俱增,而复合型人才具有稀缺性,稀缺即价值。
学习、多尝试,永远不要满足现状,技多不压身。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复合型人才不一定样样精通,而是具备总体高度、整体意识和协调能力,这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
图片来自网络
(2)培养核心技能,并练到极致。
曾经在面试中遇到很多求职者,他们在面试过口若悬河,讲述自己在职场中从事过多少领域或者板块的工作,可是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浅尝辄止。
听起来,工作内容都有所涉猎,可是核心技能却不够深入。
有的人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是解决问题、与人沟通、目标计划、执行力十分缺乏,这些综合素养的欠缺使其无法支撑专业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和发展。
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职业核心能力是实现岗位成才、取得职业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核心能力是企业衡量员工职业素养的基础指标
核心能力是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
核心能力是实现职业转换和上升的阶梯
“工匠精神”就是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领域中,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这样才能让自己在职场变得无可替代的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
(3)打造个人品牌,拥有吸引性价值
人到了30岁以后,就要开始着重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用自己身上拥有的财富,能力,智慧,人格魅力等,能够主动吸引人脉与资源来与你结识交换。
同时,将自己的能力转换成一种可见的,持续的价值输出,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轻易停止。
当你打造了个人品牌,便拥有个人的吸引性价值,以后将获得源源不断的回报。
比如你在工作中帮助某个公司的解决了一个重大的业务问题,那么往后这个公司再有这样的项目或者其他公司有类似的需要,他们会首先推荐你。
你的个人品牌,就是别人对你能力、人品、专业的认可和信赖,他们愿意与你建立长期稳固的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
心理学家Ericsson研究发现: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正确的程度。人与人智力上没太大的差别,所有的不同就是目标及努力的方法与程度。
《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每个在职场中打拼的中年人,不要让年龄成为自己的桎梏,毕竟我们身上肩负着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人生,还有一家人的生活。
张爱玲有一句话是: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象是指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