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8

图片发自App

第13期育儿愈己训练营作业1

对于案例中的小男孩家庭,不少地方跟我的现实生活很像:大宝小时候,为了表达对爸爸的不满,我也曾多次提过离婚,虽然是在娃睡着的时候;婆媳关系一度紧张,直到现在,经过多年的磨合,学习与成长,才有所改观;小男孩粘人的特质、不肯认错直到动用武力的性格跟我家6岁的大宝如出一辙。

起初,我认为,是妈妈小时候的焦虑,没有给他足够的安全感。那妈妈能不能不焦虑?能不能再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呢?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孩子天生就安全感十足?听了绘分享陆老师的课,我才明白,婚姻和育儿不仅需要知识,其实直接依靠人格,而且对人格的依赖度极高。人格是性格呈现出来的稳定状态。人格是个人内在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孩子从父母身上获取的力量大部分是人格的力量。这位男孩妈妈的人格决定了她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生孩子是女人一生中极为特殊的日子。除了要经历生产痛苦,更重要的是,家庭的重建带来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生产之痛很快就会过去,但家人关系的变化会如果处理不当,会让人心里上更加难受,且形成恶性循环,并直接波及到身边的小婴孩。生完孩子的头一年,是女人最难熬的一年,而对小孩安全感的建立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安全感足的孩子,不是父母学了多少知识,而是父母亲拥有比较完善的人格,在特殊而又关键的时刻,灵活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处理好各种关系,给到孩子稳定的充满爱的环境。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也会习得父母的人格。人格的形成,到底是环境占主导还是遗传占主导,在这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人格是一种能力,自然状态下,主要是通过遗传获得的。

那作为父母,专业知识可以学习,人格怎样不断完善呢?需要我们真正勇敢地面对自己(自知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反省(自我修复),从而疗愈自己。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来进行。

我是育心经典的用户,听了陆老师的课,我更能理解他们《心路历言》栏目所提倡“剥尽尚有仁,复见天地春”的原理,也能理解那个课程之所以让很多人受益的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