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川农——惠民路211号

作者:安仔    来源:图书馆“超星杯”征文大赛

2013年,作为第一批四川省新课改的试验品,我高考毕业来到惠民路211号,2017年6月,我以本专业第一届毕业生的身份本科毕业,2017年9月,准确的说是,在学校无缝衔接的度过了暑假,我又以一名研究生的身份,再次投入惠民路211号,这将是我在川农的第五年。

2013年高中毕业,九月份带着点小小的不甘和兴奋来到了惠民路211号,这座在本省没有太多赞誉的学校,大部分我校的人都会说,“好歹是个211嘛”,这句话大概从我大一听到了现在,估计还会延续到今后的日子。可能等今后出入社会,这句“好歹是个211嘛”就会演变成“好歹是个公务员嘛”,“好歹是个铁饭碗”嘛。掺杂诸多人生的无奈和妥协,所以在这个进入社会前的过渡阶段,许多人都在为了摆脱“好歹”二字,拼命奋斗。

但愿有朝一日进入社会,仍然有这样一种摆脱“好歹”的心态,并始终如一。

学校坐落在惠民路,门前有个惠民小区,也是我校学子主要的活动“商圈”了。最神奇的事情莫过于学校正门门牌写着惠民路211号,而侧校门却写着299号,由于不熟悉门牌号的编制顺序如何,我只能妄加揣测是不是从侧门到正门之间的校园内部,总共有99户有编制的寝室或者教室。然而时至今日,侧校门已经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遥远的“东三门”。

我们校区可以说并不算一个十足的大学,因为非常小。究竟有多小呢,在寝室睡懒觉发现老师点名了,立刻飞身冲去教室。因为最远的寝室到最远的教室,我估计飞奔也就十分钟的距离,但是很遗憾,作为2013级的学生,我没有从8公寓飞奔到动医楼的机会。所以这也造就了我校的一批独特校园景观,烂自行车。

刚入学时,整个校区只有四个院,对于2013级及其以前的年级,这段日子可以说是最快乐的吧。校园CBD二公寓,脚踩一排便利店加活动中心,对门生活广场,无聊出门惠民小区随便找个馆子,还不用担心人太多。所以即使学校很小,但也稍微找到了点大学的感觉。当时坊间传闻,经管院和风景园林学院引领校区潮流,资环院后面紧跟,农院紧随其后,更有功力深厚者,在图书馆坐着,也能判断出对面的同学是哪个院的。当然,这种带有些许嘲笑色彩的传闻,自然只是一种传闻。因为美女和帅哥无论在哪个院,都是那个样子,只有我们这类平凡的“同学”往往成为传闻中的炮灰和传闻验证者。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经管院的数钱,风院的画图,资环院的磨土,农院的下田”,现在已经没有了这样的传闻,因为经管院和资环院都已经分院了,对于我们这些被分院的学生,资环和经管这两个词,已经成为了一种纪念,甚至发展到现在,当你说你是资环院的学生,已经可以大概判断出你已经快毕业了。

不像其他学校,有几食堂几食堂,我们只有两个食堂,而另一个食堂因为地处偏远,常常被许多人忽略,所以在我校同学的对话中,常常可以听见,“今天去食堂几楼?”。对于爱吃食堂一楼的同学而言,食堂二楼不好吃,对于爱吃二楼的同学,食堂一楼不好吃,然而有一天我偶然发现,食堂一楼和二楼卖的菜都是一样的。所以对于坊间流传的两层楼的口味评价,大概是来源于海拔高度差异吧。在这个实在太小的校园里,好像没有什么可以提供我们娱乐生活的场所,大一的时候有一个开在一公寓的“尚水”水吧,里面还可以上网,大概当时所有人的部门活动,朋友闲聊都聚集在了那个小小的水吧。

一年后,由于新生入学,其他学院搬来成都校区,成都校区的各类设施不得不被迫关闭,改成宿舍。没有了营业到两点的“易购”,水果店,多味空间,创业中心,也没有了“尚水”和三公寓的“官方网吧”,校园里一下子就变得索然无味。虽然后来为了弥补,各种便利店和咖啡厅开在了教师公寓下面,但因为距离公寓群太远,对于我们这类很“宅”的学生,似乎也是形同虚设。不过此时,我们这群大一狗已经跻身大二师兄师姐之列,也就不在乎什么“大学的感觉”,而是该怎么混就怎么混,只是偶尔抱怨,但抱怨多了也就慢慢适应了学校的改变,以至于到现在,竟然已经回忆不清大一的时候学校的格局到底是怎样了。

图书馆似乎算是我校建筑物中最大气高端的一幢建筑了,里面拥有各路学霸和来此处寻求安慰的学渣,记得大一的时候,大家为了抢位置,出现了带着睡袋睡在图书馆口等开门的故事,甚至还上了新闻。但这样的事情似乎也就只有在我大一的时候出现过,之后的几学期,即使是期末,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恶性抢位”事件。但图书馆仍然是无论开学还是期末,都处于饱和状态。带着笔记本电脑的人,来迟了就没有插座,不得不赶在大多数人前面到馆,考研党永远要抱着一大堆的书在图书馆的书架间,和图书馆的阿姨玩着捉迷藏,还要踩着开馆歌声来,以免被发现昨晚又把书放在了凳子上。夏天,图书馆二楼的空调往往逼得你回到秋天,而其他楼层,即使开了空调,也让你感觉置身太阳底下。

即使现在处于秋天,也依然能想起夏日里被空调支配的恐惧。

教学楼有很多栋,但供上课的只有三栋,也就是ABC三座教学楼,总有人乐于占座,这节课还没到,就会在前一节课在桌上贴上占座的便利贴,往往让前一节课的人有点小小的尴尬,大一的时候,可以说每个人都热衷占座,大家都对大学的课程充满的向往和斗志昂扬,总是精神饱满的提前来占座,但这样的情形,经过几次早课和午休之后,大部分人都会被蹉跎。于是到了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人放弃了占座。

值得一提的是,校歌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每年特定播放于新生入学的九月,和老生毕业的六月,同时也是图书馆开馆的必备之歌,但听过很多遍校歌,仍然记不清歌词,永远只记得一句“相遇在桂花飘香的日子”,曾经以为等毕业那天就能听清全曲了,没想到毕业那天来临,就只记得哭哭啼啼,还有毕业典礼上的那曲《祝你一路顺风》。

操场就在教学楼的旁边,过一个马路就可以到达,学校太小以至于只有一个操场,所以往往给了我们一些懒惰的借口,“操场人太多了”。快要恋爱的男女,恋爱中的男女,往往慢到可以把操场的塑胶都数清楚,有限的足球场总是无法提供太多的球队练习,旁边还有许多不怕被球爆头坐在操场的“朋友圈”,永远都有人在打球的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和似乎从来没人的网球场,操场可以说算是一个充满各种暧昧因子和荷尔蒙的地方了。

曾经有一个朋友说,在这个学校,觉得老师讲的不太好,就自己多看看书呗,觉得太孤独就多和朋友聚聚呗,在这里好像总有不满意的地方,可是又总有人能在这里学有所得,玩有所乐。对于像我这样的平凡青年,每天大概就是有课起床,没课睡饱,刚开始计划满满,后来闲置太多,然后去食堂吃个饭,又继续睡觉,上课,没事去图书馆,偶尔约上三两个朋友小聚,三年生活下来,听过很多有趣轰轰烈烈的故事都是别人的,也不知道别人嘴里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似乎每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悟都来自于夜聊,每一次夜聊之后都是斗志昂扬,然后几天之后又回复常态,后来开始大胆揣测,是不是像我这样的平凡人的大学都是这样的呢。于是在悄无声息的日子里,我们愉悦又忧伤的毕业,2013级毕业生转眼2017届毕业生,当我又以2017届新生的身份来到这里,总觉得有一分不真实。学校还是这样,身边的人却已经不再是那群人。

本科毕业的前一天,全寝室坐在乱糟糟的寝室里,吃着外卖点的冷掉的土豆和鸭脖,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哭着我们为什么大学遇到过这些糟心事,为什么我们这么可爱还全部单身四年,哭着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未来,然后互相安慰着对方,我记得那天晚上很凉,下了很大的雨,我还是从另一场毕业送别打了滴滴急忙赶回寝室,在此之前,我在KTV唱了一首《你曾是少年》。“你只是挥一挥手像扔掉废纸,说是人生必经的事”

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在寝室谈大学真是一座象牙塔,然后我突然问“到底什么是象牙塔”。

“我也不知道”。

于是全寝室百度,哦,原来就是桃花源。

大一,充满希望和热情,加入部门,积极生活,参加比赛,生活是初升的太阳。

大二,开始倦怠,退出部门,转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仍然抱有些许热情和期望。

大三,彻底告别所有社团生活比赛,背起书包泡进图书馆,开始不安焦躁和迷茫。

大四,七零八落,孑然一身。

毕业生晚会那天,学院给每人发了一枝栀子花,我随手放进了书包里,在离校清理东西那天,打开书包,花瓣已经变黄,但是包里留存了栀子花的芳香。

我突然想起,在我拥有第一个MP3的小学,经常放的一首歌就是何炅的《栀子花开》,当时觉得真好听。

毕业像是一种仪式,在这场仪式之后,你必须告别从前,过上和前二十一年的人生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开始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夜路,一个人生活。仪式包括,好友别离,释怀过去,彻夜痛哭,打一通电话,一个人唱k。

最后,在经历一系列繁琐而看上去充满故事的行为之后,在拿到学位证的那一刻。送别朋友走出校门的最后一刻,从前的生活就此结束。在一件微小却充满意义的行为中结束一段青春。甚至,分别都不会有任何提示的,在无声的一瞥,一个挥手里,悄然发生。你甚至都不会发现,在某天的大街上,偶然瞥见的一个同学,竟然会是你们人生中见的最后一面。

经历过人生最有仪式感的一天,一切都在毕业滤镜的渲染下变的美好又不真实。

但可悲的是,几天之后,走出这种心情,一切又回归原位。我们总是短暂相遇,长久别离。在此之后,我们终于成年。终于开始一个人生活, 开始走到自己该有的人生轨道上。会在互联网的联系下,成为虚拟的朋友,也会在互联网的联系下,在某个周末吃上一顿,产生一些感慨和唏嘘,然后一切又投入正常的运行。

我们都走回自己的路上了。偶尔在路口会相遇,然后又分开,又相遇。虽然大部分人,那些本来就和你交集甚微的人,可能在某一天不经意的一刻,就走到了我们从此不再相见的分叉,只是我们浑然未觉。

我曾经在这里留下了我最美丽的回忆,那些热血沸腾的铮铮誓言,那些曾经为了迷茫未来的彻夜失眠,和好友一起踏遍惠民小区的每个角落,见证学校四年来的改变与拓展,我们曾经戏称“我们2013级经历过最好的成都校区和最拥挤的成都校区”,见证过新食堂的修建,五教六教的修建,小白房修了又拆,十六层综合大楼拔地而起,一切都在自己的轨道上有条不紊的进行。只是这里的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每年都有人来,每年都有人离开。只有这些无声的建筑,在不断的壮大发展。所以,当我又一次,以2017届新生的身份,邂逅我的惠民路211号,我不再是4年前的不甘和兴奋,而是一种熟悉和无畏。前路漫漫,独自前行,我又有机会见证这里的继续发展和修建,成为这里三年时间的短暂暂住民,三年后又要独自离开。

现在回想起来,感受真是太虚无缥缈了,在一段时空里被无限放大到悲伤的无法名状或者喜悦的情难自禁。一段时间之后,甚至都想不起为什么而开心和难过。当时毕业的时候多难过啊,送一个人哭一次,现在也依然信心满满的开始着新生活。还是感受的瞬间最美好,所有的念头排山倒海的袭来让人找不到方向,那个时候才是活着的最真实感受。经历之后反而是麻木和无情,只记得曾经拥有,想不起是哪朵花击中了心房。

所以,那些迟疑和麻木,失望和忧伤,初来乍到的紧张和告别从前生活的不甘,都是那些瞬间带来的感受,最可贵的,还是此刻我站在这里。

在这个坐落在高速公路边,面积狭小的校园里,好像经常都有人抱怨,抱怨学校层次不太高,没有985的实力,好像又比许多211差,我们好像总是高不成低不就,但似乎又和所有中国高校的学生有着相似的状态,有的人一路斗志昂扬,从进校到毕业都是佼佼者,也有人斗志昂扬的来,无所长处的离开,还有一些人,平平淡淡的离开,在社会的洪流里,继续无声的奔涌。

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也总有一天我们会归来。而我们的象牙塔,只会不断壮大,不断灌注新鲜的力量和血液,我们目睹这里的盛大与光荣,在这里献上我们最年轻鼎盛的时光和岁月,然后转身离开。

“我们目睹这个宏大的同时,叹过各自不为人知的潮汐”。

邂逅川农——惠民路211号_第1张图片

邂逅川农——惠民路211号_第2张图片

邂逅川农——惠民路211号_第3张图片

邂逅川农——惠民路211号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邂逅川农——惠民路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