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最有温度、最爱意满满的地方就是厨房。厨房里的温度显示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度。这里,不但奉献出的一道道美味的料理,更能传递出妈妈的爱和智慧。
好友的女儿10岁了,那天她跟我说:“我真后悔当初,为了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居然让她十指不沾阳春水,从来没干过厨房里的活儿,更别提去过菜市场。现在我发现,孩子的责任心,学习的条理性和耐心,跟有没有参与过家里的事务,真的是密切相关。
朋友的说法,在一本书里,也恰恰得到了印证。
那本书的作者,从孩子小时候,就带她们走进厨房。刚开始让孩子们坐在椅子上,她一边做菜,一边给她们讲故事。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日复一日地看着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变魔术似的做出一道道美味的料理,居然产生出参与的兴趣。
看到妈妈打鸡蛋,她们觉得有趣极了。在作者的同意下,大女儿学习打鸡蛋。第一次用力太小,蛋壳打不开。第二次用力过大,让蛋清流出了碗外
正当大女儿愁眉苦脸想放弃的时候,王双双跟孩子们聊起了画家达.芬奇。这位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他的绘画旅程,竟然是从不断重复地画一个鸡蛋开始的。
那位作者说:“一件事情重复做,你就会成为那件事情的专家,因为每一次的练习和尝试,都会让我们有新的发现,才会有收获。”
孩子很快领悟了这个道理,她们学会了努力和坚持。经过几次练习,女儿的鸡蛋打得又快又准。那天,她们吃了比平常多了两倍的鸡蛋。
后来,孩子们学会了越来越多的厨艺;而且还与作者一起设计菜式的搭配,怎样做才可以即好看又好吃又营养。孩子们的主动性越来越高。
在做每一道料理的过程中,她们对所用的食材进行沟通交流,每一个步骤都仔细认真。厨房不仅成为了妈妈与孩子们的心灵聊天室,而且还让孩子们学会了努力和坚持。
爱和智慧,其实就藏在每一道用心的料理里,不是吗?在厨房里,孩子们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学会了做事情要坚持,不放弃。
很多时候,孩子其实很想参与家务事,他们既好奇又感兴趣。只是我们常常觉得孩子小,觉得他们学习累,拒绝孩子走进厨房,甚至拒绝他们参与家庭的事务。
久而久之,孩子渐渐形成了,家务事都与我无关的想法;并表现出一种推卸的态度。
记得有一次,我在厨房里洗菜,孩子说要来帮忙。我觉得她小,怕她会弄脏衣服,所以拒绝了。本来孩子闪烁着期望光芒的眼睛里,瞬间流露出失望的眼神。
其实在她的心里,她是很想帮忙的,很想参与的。她觉得能帮妈妈做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我们应该鼓励他们为家庭付出自己小小的力量,让他们参与到家庭事务里来,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孩子可以从被家人的需要和肯定中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
长此以往,孩子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越来越强,这些不但反映在做家务事上,而且也反映在学习和生活中。
所有能力和习惯的养成,都是息息相关的。
书里,作者还会带着孩子们去最接地气的菜市场,带他们走进充满人情味的地方。认识各类瓜果菜蔬,观察人间百态。孩子知道了每种食材来之不易,学会了珍惜。
每个孩子从生下来,最大的需求就是吃。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也是从口开始的。
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拿到什么都要放到嘴里尝一尝。其实他们就是通过嘴巴的尝一尝,来认知、判断世界万物的。
通过食物,这种孩子最敏感、最喜欢、最需求的物质。从厨房的一菜一肉,一蔬一果制作出来的料理里,妈妈向孩子传递着无穷的知识和爱,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养,深深的滋润着孩子。
孩子慢慢学会了:懂得珍惜所拥有的,承担自己的责任,体谅和关心他人;而且知道了,如果要把事情做好,就要付出努力和坚持。
从我们最熟悉的柴米油盐,一蔬一果开始,作者带着孩子走过了十年的育儿路。从最初的慌张和忐忑,渐渐变成了现在的从容、自信。
愿孩子们也可以像妈妈一样,从最原始的食物开始,从厨房里制作的每一道料理开始,学习面对生活时,慢慢变得从容而不慌张,自信而又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