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巴菲特:比活到100岁更重要的是这3 件事

重读巴菲特:比活到100岁更重要的是这3 件事_第1张图片

在五一假期期间,美国中部的一座小城奥马哈,聚焦了来自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因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即巴菲特股东大会,在这里召开。

这场会议自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而且每年雷打不动的在5月初举行,至今已经举行了54届了。

主持会议的是股神巴菲特和他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他们二人,一个89岁,一个95岁,坐在主席台上,主持了长达6个小时,回答了投资者们的54个问题。

这个年龄,还能保持这般敏捷的思维能力和体力,换作年轻人来,都不一定会吃得消。

也许你会觉得,巴菲特也太敬业了吧,都已经是世界首富了,怎么还不退休享受生活呢?

如果你看过巴菲特的财富增长图,就会惊讶,巴菲特在50岁之后的财富积累,速度惊人,在2008年,巴菲特已经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之后的10多年里,一直前三名里交替。

重读巴菲特:比活到100岁更重要的是这3 件事_第2张图片

所以,驱动巴菲特他们的也许根本不是钱。

而是,他们只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1

 最重要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2019年巴菲特股东大会上,有一个年轻人问道:

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巴菲特表示,首先他希望自己和芒格能够活更久,但是时间和爱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也是最重要的。

他说,他非常幸运可以在生活中控制自己的时间,也有足够的金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和芒格能够做不受肉体衰老程度限制的工作非常幸运。

芒格也认为,最重要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同时,巴菲特再一次强调了生在美国很幸运,符合他一贯对自己投资生涯的评价。

试想,如果不是因为足够喜欢,谁愿意在耄耋之年,还坐在主席台上长达6个小时,回答投资者们50多个问题呢。

在《成为沃伦巴菲特》的纪录片中(文末附有视频),巴菲特也曾说过:

我60多年来,每天都是跳着踢踏舞去工作。我很喜欢自己在做的事,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巴菲特觉得自己很幸运,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是不幸的。

很明显,大部分人并没有找到自己一生想要从事的工作。

有一份调查数据显示,70后和80后的离职率超过20%,90的离职率更是高达35%,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仅为7个月。

而且,我们也经常听到很多公司的老板们吐槽:现在的年轻人不好管理啊,上午入职,下午离职,这谁受得了!

但细细想一下这个问题: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一致认为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我觉得这并不是一句大而空的话,而是他们人生的真实写照。

这也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甚至是一生都需要深思的。


重读巴菲特:比活到100岁更重要的是这3 件事_第3张图片

2

投资自己才是最大的投资

可能你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知道巴菲特是做投资的,但他日常的工作是怎么样的呢?以致于他会跳着踢踏舞去工作。

用查理芒格的话来回答:如果你拿着计时器观察他,会发现巴菲特醒着的时候,有一半时间是在看书。

巴菲特自己也说:我的工作就是阅读,读一切可读之物。

巴菲特从小就养成了非常好的阅读习惯,在他10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把当地(奥马哈)图书馆的所有投资书籍读完了。

在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没有电脑,也没有计算器,有的只是一大推书籍和报纸。

巴菲特每天在办公室所做的事情就是阅读。

重读巴菲特:比活到100岁更重要的是这3 件事_第4张图片

对于阅读,查理芒格也表示:

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 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我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们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所以,阅读,几乎贯穿了巴菲特和芒格的一生。

为什么阅读会如此重要呢?以至于巴菲特和芒格一生都在忙于它?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来听听巴菲特的答案:

巴菲特有一次在演讲中说:“每天阅读500页,然后你会发现知识是如何起作用的。知识是会利滚利的,它就像是复利一样强大。你们任何人都做得到,但是我保证你们中很少人会去做。”

知识就是财富,在巴菲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不仅财富积累会有复利效应,知识的积累同样遵循复利效应。

在《认知尺度》这本书中,作者认为:知识并非像加法一样,学一点是一点,事实上,学习是乘法,积累到某个阶段会呈指数级突飞猛进。

这就是知识复利。同时也是巴菲特的财富秘密。

当然,我并不是在无脑的鼓吹阅读,不过确实有很多人读完一本书,之后,没有什么收获,或者是,根本没法读完一本书。

阅读也是讲求方法的。

我在《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点击蓝色字体查看)中,提到了几个阅读的点:觉醒,杂度,笔记,联系,应用。每一个点都很关键,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重读巴菲特:比活到100岁更重要的是这3 件事_第5张图片

巴菲特也曾对于阅读,作出了这样的建议:

我认为智慧的人没有不阅读的。但这还不够:你必须能够 抓住思想本质并付诸明智的行动。 大部分人抓不住正确的思想本质或者不知道根据其做些什么。

所以,阅读的关键是要行动,是要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出来。

换言之,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但阅读又不是万能药,也不是终点,不要幻想只要单纯的阅读就可以了,而是要付诸行动的阅读,这样才是知识复利积累的过程。

深以为然。

重读巴菲特:比活到100岁更重要的是这3 件事_第6张图片

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如果你拿计时器观察他(巴菲特),会发现他醒着的一半是时间是在看书。”

这是芒格评价巴菲特的话,其实这句话还有后半句:

另一半时间是见人,跟一些有才华的人交流。

巴菲特固然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人了,但他还是拿一半时间用来与成功的人交流。

这说明了什么?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见牛人是一种快速成长之法。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朋友圈的尖子生》中的脱不花,李倩,剽悍一只猫等。

他们都是通过大量的结识厉害的人,然后取经学习,来提高自己。特别是剽悍一只猫的经历,让人感叹不已。

猫叔在成为剽悍一只猫之前,为了见更多的牛人,想了一个奇招,他找到了的CEO和主编,跟他们一起创造了一个新的头衔:首席采访员。

所以,通过拜访牛人这种方式,并非什么新鲜的法门,相反,很多牛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用到这招。

另一层面,有的时候,我们会说选择一个好老板,可以让你少走许多年的弯路。

这么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老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一些在你那个阶段见识不到的世面。

说一个我身边真实的例子。

我一个朋友的姐姐,初中文化,13岁就外出打工,辗转了几年,先后做过进厂女工,收银员,服务员……最开始的那几年,吃过一些苦头,生活的十分艰苦,但机缘巧合下,后来跟了一个老板,做了几年。

现在在深圳,珠海,几套房产,而且,为人说话处事,都给人一种老板的气质,朋友说:我姐是遇上了一个好老板……

当然,一个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的,不能完全归功于跟对了人。

但我们所说的选择一个好老板,和见牛人,是一种大概率事件。

就像我们说,一线城市的发展比二三线城市好,也是在大概率上好。

不过,结识厉害的人,却是一个我们快速从成长的法门之一。

重读巴菲特:比活到100岁更重要的是这3 件事_第7张图片

4

最后的话

当然,历史上,很难再复制出一个巴菲特的成就,我们也很难达到巴菲特那样的成功。

但从巴菲特身上,我们却可以学习几个点:

第一,   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持续的做下去,形成复利效应。

注意,在这里,我并没有说坚持,因为,我一直认为坚持是略带一种“不情愿”的意义。

不情愿的东西,肯定就不是自己喜欢的,怎么能长久的做下去呢?

对于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倒是有一个建议:

多做尝试,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年轻就是资本。

没有尝试的工种,很难知道自己是否喜欢,只有体验过了,才有判断力去区分。

如果我们也能像巴菲特那样跳着踢踏舞去工作,那工作可能带来的成就感是无限大的。

第二,   多读书,多行动,多积累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高赞答案:

人在迷茫的时候做这两件事总不会错,一是阅读,二是旅行。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尽管读书的好处多多,但阅读却并不是一件有趣的事,这也导致很多人不能养成这个习惯,再加上,一天忙碌下来,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书了。

这个困惑其实很好解决。

在《微习惯》中提到一个方法:先让自己每天看10分钟的书。

10分钟的时间,不会没有,如果算一下自己花在手机和网络上的时间,可能会让你吓一跳。

其次是要多行动,即把所学的知识用在实际中。

知道不如做到。

第三,   与高价值的人交谈

人的学习有三种途径:

一种从书本上学习;

一种从他人身上学习;

最后一种是从自己身上学习。

不管是哪种方式,都非常重要。

从他人身上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先从厉害的人学习。

最后,文末附上HBO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强烈推荐大家看一看。




END

参阅书籍:

《朋友圈的尖子生》,作者小马宋;

《微习惯》,作者斯蒂芬·盖斯 / Stephen Guise ;

《认知尺度》,作者魏坤琳;

参阅资料:

2019年巴菲特股东大会;

《成为沃伦巴菲特》纪录片



易客志 ∣有用 | 有料 |  有趣

阅读    |     思考    |     践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巴菲特:比活到100岁更重要的是这3 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