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一)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

从广义上说,平生踏上香港的土地是在1991年初夏。

当时赴刚建成的深圳大学,出席《电路与系统》国际学术会议,平生第一次使用英文,宣读学术论文。从南京出发,与师兄夫妇一起,经过两天一夜的火车旅行,抵达广州,再转广深铁路抵达深圳。

师兄那时已经拿到洪堡奖学金,赶去会议上拜见未来的德国导师。我的如意算盘是,准备在会场上找找出国读研的机会,结识美国的学者。

三天的学术交流中,在分组讨论中,还结识了几位香港理工大学的学者。由于对方不会国语,而我不会粤语,大家只能用英文交流。第一次深刻意识到英文的重要性。

会议期间,中方与会代表均入住深圳大学宾馆。与内地不同,客房里的电视播放的节目一半来自香港。每天晚上9:30后,就只看亚视的英文电视剧(配中文字幕)。无论电视剧情,还是穿插的广告,其水平均远高于当时内地电视台。至今还记得其中一句广告词:“Love is the endless care.”

会议结束后,会务组安排两天活动,每天活动中,半天集体活动,半天自由活动。

第一天上午去《世界之窗》,中午车送大家到深南大道,自由活动。那天平生第一次在马路上吃盒饭,两荤三素,15元。真心吃得肉疼,因为这15元,在当时的内地,是父亲一个月工资的1/10。下午从深南大道坐中巴车去罗湖口岸。

虽然那时内地居民赴港很难,要凭中国护照外加港英政府的签证。除了探亲,对于100多元月薪的内地居民,几乎无人赴港旅游。

既然到了深圳,一定要去罗湖口岸。人是无法跨过深圳河,到香港一游。但站在口岸,眺望香港一侧的山峦也是好的。因为深圳河的那一侧,有许文强、冯程程;有郭靖、蓉儿;有霍元甲、陈真。这是自己内心深处的追星之梦!

看完远处香港的山峦,剩下能看的就是往返深港的港人。我不由得自问:平生何日能踏上香港的土地?内心深处一片惆怅。

傍晚回到深圳大学,突闻喜讯:明天上午去沙头角。惆怅的阴霾,一扫而空。统计完人数,深圳大学的会务组连夜赴当地公安局,办妥赴沙头角的特别通行证。这在当时的内地,绝对无法想象,而当时的深圳,早已提出并奉行那个著名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第二天上午,进入沙头角。囊中羞涩,只逛不买,只逛中英街街另一侧香港人开的各个店,看什么都新奇。还特地请师兄帮我在中英街的中轴线上拍照留念,以示自己踏上过了香港的土地。从那时起,暗下决心:毕业后好好干,在将来,要能潇洒地去香港购物。

历史总爱与人开玩笑:毕业后没能出国留学,却逐渐走上了从商的不归路。两年后的1993年,在赴美考察结束返程时,途径香港,停留一周。

当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波音747宽体客机的机翼,几乎擦着沙田附近楼房顶,缓缓降落启德机场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东方之珠-香港到了!我将马上真正地踏上香港的土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方之珠(一)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