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用错地方的执着
2018.05.30
阅读者:汪小可
阅读书名:《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第1-33页)
总阅读天数:第73天
作者:高铭
简介:作者用四年时间里,对精神病人进行实地走访和细致观察,最终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以精神病人为主题的访谈手记。
嗨,你还好吗?我是小可,很高兴与你相遇,在阅读的路上。
这里准备了一张桌子,请你来坐下说说心里话。
这两天微信朋友圈被《凌晨三点不回家:成年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和《凌晨4点的上海:一些晚上从不睡觉的人看见的温柔和恐怖》两篇文章疯狂刷屏。虽然文中视频都不长,却戳中无数人内心……短时间内就收获了“10万+”的阅读量和大量网友评论、转发,吐槽者有之,表示同感者更是不计其数。在短片里,你是否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身上承受着太多的压力: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车贷,生活重担如山,沉重得让你无法早睡。天天加班到深夜,见过凌晨的城市?
以前不觉得生活有如此之艰难,如今却是感同身受。生活在上海,从事着互联网金融运营,加班晚睡已成习惯。虽没有视频或文章中说的那么恐怖,可是晚上十二点多睡觉的日子越来越多,似乎总有忙不不完的事情。
但晚睡不代表可以晚起,早上依然五点多就要起床,一方面是因为要上班,另外一方面是要争取早上的时间将英语,读书等内容学习完毕。今年加入每日读书,英语学习后,尤其觉得时间不够使用,总是踩着点完成打卡,而且每日读书笔记以文章输出则更是考验自己的写作能力。虽不成体系,但记录的功让自己能够形成一种每日思考的习惯。
生活不易,继续努力,在未来的路上,愿这步伐坚定且内心温柔。
知识整理:
001.人就算原地站一辈子,石头也意识不到人类的存在,相对于石头,人的一生太短了。
002.在她眼里,石头漫长的生命,在人类看来,几乎没有尽头。
003.对于她面前的任何东西,不论是石头,或是树木,甚至于除了空气之外别无他物的空白,她都是如此执着。好几年都不跟别人说话,就是重复这样的姿态,老公和孩子都被她逼疯了,可她仍旧不移其志。
004.既然生命有如此多的形式,也许身边的一些东西就是生命,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一点罢了,这也是她开始研究的原因,她说她在地球上就能找到新的生命形式。
自我感受:
今天看了一部分这本书,然后我又去百度搜索了下,发现知乎上关于这本书的评价,有很多负面消息。
@韩冬 书中很多厉害的精神病人(不是全部),是作者创造的文学形象,虚构的,但是作者非要写成报告文学的形式,让人以为不是小说是真实。
@苏莉安 看完其中两个片段,一个是“四维虫子”,另外一个是“女人星球”,看完就哑然失笑了。
这种观点当然于科学无关,不过它很符合极端女权的胃口,所以不少人仍然信之不疑并努力宣传。比如这本书里那个害怕女人占领星球的疯子……
说实话,阅读范围比他深或比他广的人实在不少,但是人家不屑于这么七拼八凑的借壳写书而已。
@叶莺莺 其实这本书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在偷换概念,作者不愧是媒体人。
001.还有更多这样的负面评价就不一一贴上,不知是不是自己看了大家的评价,开始怀疑这本书的价值。不过静下来想,别人的看法不代表自己,还是等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再做评价。究竟是好是坏,是否值得,一切等待一个星期后的结果。
目前阅读的这部分内容,给自己的感觉是精神病人的思维有时很奇怪,他们异于常人的想法,或许会发现一些更深的道理。就像爱因斯坦,牛顿这些伟人,一开始的想法不被众人所理解,可当他们发现一些真理或发明后,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时,我们则将其从疯子移步到天才,给予夸赞。
其实更多的反映出大多数时候,我们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是对是错,请拿最终结果说话。
002.另外一点感受就是精神病人总会重复做一些我们不怎么回去做的事情,在我们眼里,他们这样的执着,正符合了一个精神病人的特性。
对于执着,其实有时也是我们所缺失的,当我们将这种技能运用在合适的地方,也许就不会觉得奇怪。例如读书,若你执着的坚持下去,别人不会觉得奇怪,反而觉得你很棒,可以这样执着于一件事不放弃。所以很多时候,只是东西用错了地方而已,挪一挪就好了。
也难怪精神病人和天才只有一步之遥,就可以天差地别。这里所说的精神病人可能更多的时候是比较高级的,而不是普通的。
结语:
去寻找,但不要执念,去尊重荒谬离奇的解释,但求证谨慎,不要天马行空。
分享今日金句
愿往日的孤单让你珍惜未来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