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未病的一点想法

      魏文侯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医术以扁鹊之道,曰桓公几能成其霸乎!

——《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

        这是扁鹊对自家兄弟三人医术的评价,跟后来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意思差不多。

        现在人们对“治未病”的态度基本都是肯定的,但是在实践上常有两个极端。一种是特别注意养生,常年坚持看养生节目,朋友圈里经常转发养生文章,生活中吃饭喝水都要跟养生挂钩,常常是“某专家说”“某节目说”“有人说”,一段时间猛吃某种有神奇功效(诸如抗癌,防衰老,治三高等)的食物,过一阵开始吃某种保健品,再过一阵可能还会买一些有奇效的枕头,被子甚至床……可谓生活处处是养生,人生时时需养生,一举一动都有养生的道理。不过获取的养生信息多了有时候也会糊涂,这个专家说要吃素,那篇文章说得吃肉,有人说鱼油好,也有人说鱼油含重金属,到底吃还是不吃,吃什么为好。还有早起到底是喝八杯白水还是一杯蜂蜜水,每天该走一万步还是八千步等等等等。养生专家太多,有真科学的,也有瞎忽悠的,不过忽悠人的都比较能说,真真假假一番话就跟洗脑一样,还经常跟中医或者基因工程扯上关系,败坏两者名声的同时仍然信者众多。

        而另一种是对养生毫不关心,认为人生就该好好享受,怎么舒服怎么来,为了多活三五年戒烟限酒的太不值得,生活随自己意才舒服,舒服了自然活得长。有时候这种观念还真没错,但是生活方式太过随意确实有害,“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换命”的人多的是,甚至随意挥霍掉生命的都有。

        两种方式都太极端,其实“治未病”是公共卫生的重点内容,细说起来很复杂,每年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其中。归根究底,预防疾病的根本离不开规律二字,按时吃饭,营养均衡,规律作息,坚持锻炼等等都是其主要内容,但是坚持起来太难,尤其是现在工作生活节奏快,内容丰富。

        今年的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 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迈克尔. 杨(Michael W. Young)。这三位科学家还曾经在2013年因为同样的贡献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三位科学家的获奖理由是: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昼夜节律简单说就是生物钟,他们从对果蝇的生物钟入手研究,发现了真核生物共同的生物钟分子机制。越看越看不懂,其实结论就是不管是虫子还是人类,生物钟是刻在基因里的。

        所以,规律很重要,打破规律也许会把你的基因搞糊涂,咦?为啥前几天都该睡觉了今天还在k歌?明天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好吧,要不我也放飞一下自己?基因表达出问题绝对是大问题,最近闹出大动静的马兜铃酸也是因为对基因的毒性让大家所警惕。所以,大王叫我来巡山……生活充满节奏感,保持规律的节奏感是让人皮肤细腻,精神焕发的首要事项。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治未病的一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