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技术发展——从电缆到人工智能AI

通信,2000年热点;互联网,2005年热点;云计算,2010年热点;大数据,2015年热点;AI,2017年热点。看似完全不一样,实际却是相辅相成。

一层一层,之前的热点服务变为基础设施,后者则成为热点服务。原理差不多,只是应用观念不一样。

2000年左右是通信业的天下,主流是电视和电话服务。这时铺下的大量电缆是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基础。紧接着,通信业开始发展宽带业务,随着技术发展,网速越来越快,通信变为基础设施,服务则转向互联网。

互联网承载的服务上升,需要更高的计算能力。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时,各家公司购买大量设备。但在互联网泡沫破灭时(大约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服务量下降,公司资金减少,这些设备变为沉没成本。加上硬件折损率高,二手设备很便宜,变卖不划算。

在大量设备闲置的基础上,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收入;一些公司希望运用这些设备创造价值。考虑此时网速快,可以通过网络租借硬件设备,将低价的硬件转为高价的服务。此时云计算诞生了。

虽然名字很好听,但实质上是租借硬件存储计算量的服务。云,就像是以前的电能,互联网则是管道。 即租即用,按时和按计算量收费。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好处:1. 对云计算提供商来说是创收,将闲置硬件转为高价的租用服务。虚拟化同时可以使计算量最大化,提高效率。 2.对购买者来说,则是降低成本。 按需购买,特别有利于初创行业。

在云计算基础下,逐渐发展为大数据。云计算使存储量和计算量价格下降,大量的客户数据可以保存在云计算平台中。高计算量则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挖掘出有用信息,也就是从数据分析变为数据挖掘。

云计算提供低价的计算服务,大数据提供初始资料,慢慢地人工智能算法开始兴起。而云计算和大数据则变为AI底层的“硬件基础”。

AI算法的准确性主要和数据量有关,数据越多,AI得出的结果越好。虽然传得很可怕,但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弱人工智能,只是数学算法基于大量数据的新应用。机器学习跟以前的编程十分像,唯一不同的是,AI不需要精确编程,而是通过数学算法去拟合,然后用编程语言写出来。

目前AI广泛应用的算法已存在几十年,但算法准确度上升却是因为数据量和计算量上升。原理变化缓慢,应用变化飞快。

以上的变化脉络看似很清楚,但在当时看来真的是偶然,量变到质变;然而当普通人也知道的时候,这些技术已经发展成熟了。


参考书目:
雷万云 《云计算》
吴军 《智能时代》

2018.1.28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去20年技术发展——从电缆到人工智能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