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到了3周岁,可以很专心地和你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单纯地你念他听,亲子阅读效果不明显。
这时需要引进对话式或讨论式阅读方式。也就是边讲故事,边启发孩子对故事进行一些思考和讨论,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大脑潜能,全面提升脑力。具体怎么做比较好呢?
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推荐的CROWD五种方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框架。
C是completion,补充型提问,就是让孩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初次读一本绘本,我们可以让孩子根据对画面的观察,把一句话描述完整。
比如美国理查德斯凯瑞《斯凯瑞最受欢迎的故事》之《小红帽》,小红帽要去给生病的外婆送点心。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讲到小红帽沿着林间小路走着,可以问孩子这时候小红帽遇到了谁?看着画面,孩子基本可以清楚无误地说出是“一只大灰狼”。
通过这种补充型提问,可以培养孩子观察能力,并提升语言描述能力。
R是recall,回忆型提问,就是要让孩子回想主要的故事情节。
进行亲子阅读的家长朋友会发现,有时候孩子会特别喜欢某本书或书中的某个情节,会要求大人反复讲述。
比如大宝在小时候最喜欢听我讲《赛车总动员》,第一句话是“嗨,大家好,我叫麦昆,赛车上的新人”。这个故事要讲几十遍。对重复较多的绘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并叙述一段主要的故事情节。
这种方式,有利于孩子锻炼记忆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O是open-ended question,开放型提问,就是家长和孩子就“开放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是没有任何标准答案,鼓励孩子天马行空。
比如,意大利罗伯特英诺森提绘、美国帕特里克路易斯所著《最后的胜地》,画家在回家的路上,再次遇到了钓鱼男孩,画家建议男孩去自己刚刚去过的“谁也不知道的地方”旅行。
可以问孩子,你会建议男孩去哪里呢?或者你下次还会再去那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吗?
这种方式就是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可以改编故事,改变人物命运,给故事换上不同结局,激发孩子兴趣。
W是wh-question,特殊型提问,针对的是构成故事内容的几大元素,比如人物(who),地点(where),时间(when),事件(what)等。
特殊型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梳理故事的逻辑主线,对整个故事的理解也就更加清晰。比如德国海蒂雷能的《听,小蜗牛艾玛》。
可以和孩子聊聊,一路上小蜗牛艾玛先后遇到了哪些动物?他们都有哪些特长?
潜移默化之中孩子就掌握了记叙文的几个要素,将来提笔行文会有清晰的思路。
D是distancing question,联想型提问,就是把绘本内容与孩子生活紧密联系。
例如,澳大利亚葛瑞米贝斯《来喝水吧》,故事讲完了,家长可以把水资源的枯竭与孩子的生活关联起来。比如,水越来越少了,动物们就会离开这里去找水喝。宝宝如果想喝水,你会怎么做呢?
联系生活中熟悉的场景,能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以及对因果逻辑的判断。
以上五种方式灵活运用,可以有效提高亲子阅读效果,将单向灌输变成双向互动,促进孩子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对孩子将来的学习、思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家长朋友们一起做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