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重男轻女,怎样安抚受伤的心

樱之思:

曼殊老师,刚从朋友家回来。她一直追随寂静法师的团队在学习,当初我去梅花洲参加养生营也是她推荐的。今天谈到我和母亲关系的一些事。她说我:我最看不上你的地方就在于你这么大年龄了,明知向母亲要不来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要,你自己不能给自己吗

樱之思:

她说的这道理,我头脑层面是知道的,但是她说的那一瞬间,我好愤怒,忍着没有反驳回去。她说,怪不得你为家做了那么多还是没有福报,你带着怨气在做,别说有福报了,甚至还是负数呢

樱之思:

我从她的话里感到她对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樱之思:

从她的话和神态里,我有一种自己很不堪的感觉,心情霎时低落,灰暗起来。

樱之思:

随后我有种反感,或许她是想对我下猛药,但是她这样的说辞,我接受不了

樱之思:

光表达感受了。其实我最想问您的是:怎样处理一下和母亲的关系?每当想到这么多年,她有难事累事全交给我,却对我没有一点肯定。啥也不让哥哥管,把哥哥一家放在心上疼。我就气愤不已,不想回家。

樱之思:

最让我难过的是我做子宫肌瘤手术,娘家无一人到场。次年哥哥静脉曲张做手术,她提前几天就通知我去。

樱之思:

女孩儿的命就这么不值钱吗?既然如此,有事情了靠你儿子啊,为什么全来找女儿

樱之思:

实在想不通,曼殊老师,您怎么看这事儿的呢?谢谢

曼殊:

重男轻女的心理阴影甚至创伤在很多中国女性的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种心态反应很普遍,但是对关系中的双方并无益处

曼殊:

做儿女的特别容易陷入理所当然的索取心理中,认为父母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否则就感到受伤。

事实上,理想父母几乎是不存在的,靠索求永远“求不得”,父母是不可能围绕你的需求来改变的;第二,陌生人如果对我们做了一点点有益的事情,我们都会怀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动,但是亲人的付出更多换来的是被挑剔、不满足,这种永不满足的挑剔、索求,实质是巨婴心理,生理成熟了,心理上却像婴幼儿一样仍处于向父母索求的状态。这是很多痛苦的根源。

事实上,除掉人性都基本丧失的父母,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还是有不可忽视的付出的,不说别的,光是健康长大就是一项艰巨工程,付出的代价是很多的。但是人的思维模式陷入“只看见没得到的”的时候,往往无意识的选择忽略去认识和感受父母的付出,更多的是抱怨。结果是子怨母伤,互相都不落好,受损更大的自然是晚辈。

曼殊:

如果没有你哥哥,那些事情你要不要、该不该对父母做?为什么多一个哥哥就变得不能了呢?还是自己比较、计较、不平衡的缘故

樱之思:


感谢曼殊老师打了那么长长的文字来帮助我,好感动嗯,是的,就是心理不平衡,试图要公平,要爱。

樱之思:

您这样说,我能听进去。确实,放到一个长的时间轴上看,能健康长大,父母是付出了许多许多的。跟着您的话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霎时心里平和了许多

曼殊:

不能停止这种条件反射式的心态反应,关系就卡在轮回中。

下次试着觉察自己的抱怨索取,然后迅速调整想法。

樱之思:

调整为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呢?

曼殊:

假如一个人救了你的命,你会不会感恩、报恩?

樱之思:

哦,那就是说每当发觉自己的条件反射反应,要迅速调整到感恩父母,报恩上

曼殊:

假如他还救了另一个人,并且每年都去给那个人过生日,对那个人比对你更好。那么你会不会因为这个救命恩人对别人比对你更好而生气、受伤,从而抱怨,停止报恩?

樱之思:

不会

她对谁好是她的事,我只需要报她对我的恩

曼殊:

但是为什么对父母就会?

樱之思:

我也想不明白这点,为什么呢?

曼殊:

因为占有、因为自私,因为自我中心!

樱之思:

曼殊:

觉得父母只能对我更好,或者不能多给其他兄弟姐妹,至少要公平。这是小孩子的心理还是成年人的?

樱之思:

要公平是小孩子的心理

不是一个成年人的理性担当

曼殊:

是的,作为成年人,应该很清楚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父母对孩子更难绝对平衡

樱之思:

那怎样让这个小孩子的心理尽快长大呢?

曼殊:

父母的抚育之恩已经是重恩啦!

樱之思:

懂了

感恩曼殊老师

祝福您四时吉祥,喜悦增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亲重男轻女,怎样安抚受伤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