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科学的本质

本内容来自人文课堂——哲学

前情提要:说到古希腊人的世界观,我们基本上可以用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来概括。例如,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绕着地球转,其他星球都是“以太”这种物质组成的。“以太”和水土火风四种元素构成了宇宙。

1. 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并不是一堆零散的观点的拼接,也不是某个人对世界的想法。一个时代的世界观一定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智慧建立的一个完整的体系,经过认真思考并且可以自圆其说。

2. 如何评价古希腊人的世界观

    那么我们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可以代表古希腊人的世界观呢?亚里士多德是那个时代的集大成者,是有名的博学家,他创建了一套非常完整和宏大的古希腊世界观。这套世界观的每一个逻辑都环环相扣,不是一个简单的目录而是一个巨大的拼图。拼图的外延可以无限扩充,但是核心的板块是不能动的,一动整个拼图就会分崩离析。而这个核心板块就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如果把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个世界观换了,那构建古希腊人的世界观的基石就会消失,整座大厦都会坍塌。现在我们通过常识的学习知道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是错误的,那么就能否定这套系统的科学性么?

    不能!因为科学并不意味着觉得正确,而是说他经过了非常认真地思考和观察,并且认真总结得出来的结论,所以可以称之为科学不要说在两千多年前有限的认知情况下这套世界观的总结是错误的,在未来我们又怎么能保证现在所笃信的科学理论全部都是对的呢?    

    虽然古希腊人的世界观被废弃了,但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水平不高,而是后人的观察水平太高,看到了很多古代希腊人看不到的东西。这套完整的世界观是按当时的认知条件做出的最正确的总结,人们以为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但之后又把打碎以及抛弃。那带给我们的意义和经验是什么呢?

3.科学的本质

    科学的本质并不是正确,而是一种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因此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即世界观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未来的人一定会知道得比我们更多,看得更远,观点也一定更全面,这是自然发展的现象。我们今天知道的所有科学常识在未来都有可能被打破,那我们是不是要停止追求科学的脚步呢?很明显不是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现有的知识,不但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习知识背后的逻辑。这样才不拘泥于其中,因为你知道所学知识从哪来,哪些会有可能被打破,当新知识来临时,你就可以赶紧抛清自己的大脑,接受新知识,不断发展。对世界的认识越多,就越会发现是自己的无知。

    亚里士多德之后的世界观便是牛顿的世界观。现在我们知道牛顿的世界观也并不完全正确,引力有可能只是时空间的扭曲导致的,只是一种方便计算的工具。古人看来世界由五种元素构成,而在门捷列夫之后发现有一百多种。但依旧还有我们所不知道的元素,称之为暗物质以上我们看到科学的发展是不断的对以往认知的纠正,扩展,补充,并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那么科学到底有没有一个定义呢?

    很可惜的是发展到今天我对科学也没有准确的定义。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在具体条件特定环境下分辨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比如说区别科学与常识,强调的是科学的精确性和逻辑连贯性;区别科学与宗教,强调的是科学的怀疑性和批判精神还有科学的发展性。因为宗教是不发展的,经书永远是正确的。区别科学与其他人文学科,强调的是科学更多利用教学工具以及实验工具。一个尴尬的事实是,科学给世界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让人类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但关于科学的定义依旧模糊不清。归根结底,科学在哲学层面上的方法论就有很多模糊不清之处。

4. 事实和信念的区别

    信念也许是对的,但也是不对的。古人天天看星星,认为星星是变化的,地球是不变的。古人观测到的事实让他产生了一个地球是不动的信念,但我们能说他们是错的吗,不能。因为我们再做判别时,是科学发展到一定层次之后。回头看时,你才发现哪些是事实,哪些是信念。就像抽屉里的手机,用量子物理来看也是不完全存在的,而是一个不可捉摸的状态。连事实和信念这样简单的概念我们都不能一刀切开,可知大自然有多么诡异和复杂,这也是科学没一个正儿八经定义的难点所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四课 科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