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们的学习笔记2

图片发自App

王梓坤:喜欢读书,也喜欢做笔记,随手记下自认为有意义的东西,包括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居然记了几十本。闲时翻翻笔记,确有怡然自得、不亦乐乎的兴趣。

王燮:高一时接触了王力先生写的比较语音学纲要。不但能帮我在读英语时发音,在读各国外国语时发音,包括那些奇怪的,没学过的的语言,还能知道不同国家语言之间的相似相关性,引起我对外国语言的兴趣。王力先生的书作为掌握外语的工具,使我受用终生。

毛江森:每天放学回家要把当天的语文课背给母亲听。

方肇伦:语言简练。要善于用简短的文字描述复杂的事物,要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全部删去要力避文章中有英语的句式。,要学点古文要有点修辞学功底。

石元春:忙了一天晚上还要在帐篷里煤油灯下整标本、理记录、清草图。开始会感到新鲜浪漫,但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干就要有甘于寂寞和劳苦的耐性了。

叶大年:作为科学家对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经典著作必须熟读倒背如流不可能但是滚瓜烂熟如数家珍完全做得到。

田在艺:多吃新鲜蔬菜,坚持每天快步慢跑,奇迹般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冯新德:科学研究是一件“苦差事”,奋斗到一定程度不仅是智力问题还有体力问题,更确切地说是生理与心理的问题不只是要专心致志全力以赴而且,人还要经得起挫折与失败

冯新德:日常食品而言,鸡蛋有软磷脂,是很合适的保健食品

冯新德:熟能生巧,只有熟练了,才有可能做成新技术新方法,这是创造性之源。

刘宝珺:在云南野外工作期间,白天辛苦的野外工作并未打断我的学习习惯。总是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查阅两个小时资料后再去野外。

刘盛纲:见缝插针,经常利用乘车、坐船、乘飞机的时间或会议间隙及在宾馆中的休息时间,忙着翻阅中英、俄德文等文献资料,演算数学公式。把时间用于吸取国际最新科技信息,思考当今世界学科前沿的学术问题。

许学彦:将收集到的资料与学习心得笔记,分门别类,存入卷宗,遇到问题就拿出来参考,很起作用。

孙钧:写过几大厚本读书笔记和心得,至今,几本书孩子案头,温故而知新,有时还要翻翻。

李庆逵:实际工作的锻炼,也使我养成了认真工作和及时总结工作成果的品质和习惯,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土壤科学工作。

李林:基础知识未打牢,英文也不熟练,在留学时听课很吃力,有半年多时间都是下课后借同学笔记核对,自己再补习,经常在教室和图书馆攻读到凌晨一两点钟才去休息。有时,感到很累,但一想到祖国所遭受的欺凌,一想到父亲在科学领域顽强进取的精神,就咬牙挺了过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院士们的学习笔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