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一份情、守一方家、存一亩爱

今晚,胡三岁要做鸡翅,我以为是烤鸡翅,看她抱着油往锅里倒时,我才恍然道是要炸鸡翅,立刻清醒地联想到,顺便炸个香肠。

系一份情、守一方家、存一亩爱_第1张图片

下楼跑去超市买过香肠,出超市的那一刻点,下雨了,还含着青草的一丝甘甜味道,非常好闻,这是春雨。

既然都炸香肠了,顺便多做些,还能炸什么呢?土豆、面筋……胡三岁看着角落里的香蕉,瞬时决定:炸香蕉吧,不到20秒,在网上搜了教程看完,秒会。大致流程是先刷层鸡蛋,然后涂上面包糠(真巧,家里有)。所以,我们晚上的主食其实是炸鸡翅,胡三岁花了代价用牛奶浸泡腌制,刷上鸡蛋面粉,油炸后又用酱蒜末蜂蜜爆炒的鸡翅,实在是香,而最出乎意料的是炸香蕉,好吃极了……

而佐料中剩下的面粉和鸡蛋又被很好地利用,摊了几个薄薄的鸡蛋饼。做好后,以舒服豪放的姿势啃着鸡翅,满手满嘴的油,只感觉生活无比的惬意美好,好像是偷来的时光一般。

系一份情、守一方家、存一亩爱_第2张图片

每每能够享受到这样的时光是,总是想起“偷得浮生半日闲”“赌书消得泼茶香”这两句诗来。这是我很享受、很希望留住的寻常家庭时光。

天暗下来后,我喜欢在房间看窗外的“万家灯光”,我很喜欢在某一个宁静的时刻,独处式地看一看那灯火的光,一盏盏的灯光背后是一个个家,一份温馨、一颗宁静的心。

系一份情、守一方家、存一亩爱_第3张图片

当一个房子里亮着灯,说明家里有人,家里有人在,归家的人便有一份说不出的心安。我喜欢看这万家灯火,对这个词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那种无法形容的意味有过很深的渴望以及情结。

小时候被放在外婆家的时光里,经常会重复梦里相似的情景:那条熟稔的回到父母身边的路,从没有更改过,会经过二段路,穿过一条街,再走一段路,过一条河,然后就是学校的围墙,往前走便是学校的大门口,进去走不远就是我的家;一个人独自地走,走到目的地,看到的是冰冷的锁、暗着的灯,还有那个停在门口后来被我给弄丢了的红色自行车,当夜幕降临,邻居家已经做好饭,一家人热闹地围着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吃饭,昏黄的灯光在旁边照射着,我还站在自家门口苦苦等待,却从来没等到归家的人。

时隔多年后,我依然会清晰地记得梦里一家人在昏黄的灯光下笑着热闹地围坐在一起吃饭的场景。这是后来我花了很多年走了许多弯路去追逐的那抹说不清的期盼,对温馨的家的一份渴望。

这份渴望在后来的少年岁月中,又加了些成分,在高中厌学迷茫却又不知所措的那段时光里,我特别渴望一份力量一个人,一个能够难过时理解我的感受困难时能够支持我无助时又能够引领我、能够无条件地在理解我支持我的人,拥有这份力量我就拥有了全世界的那份感觉,无论外面多大挫折多大风雨我都不会怕的一份安心。

再后来我被三毛笔下《撒哈拉的故事》的沙漠世界和生活给“唤醒”了,那一刻我强烈地知道,那是我想要的生活。甚至生出了像三毛一样走遍千山万水的美丽遐想,并给自己立了志:既然父母给不到我,那我就自己给自己。也是这股动力把我自己带了起来吧,就是冲这股缥缈的念想,我也要振作起来,这一路上的十几年时间,自己一个人跌跌撞撞地走了许多弯路,不断地雕琢自己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去改变。所以,离开家之后的我,心极其野,不恋家,渴望逃离,然而,异乡的生活,却总像个无根的浮萍,心里没有根,空落落的,会莫名地难过,害怕孤独和安静下来的夜晚。

学了心理学,是为了缓解自己的心里痛苦,后来闯进家庭教育纯粹是误打误撞,如今梳理自己的生命历程来看,是偶然也是必然……

从学了心理学之后就不断地进行自我疗愈,走出校园自己面对社会后,体会了生活的真实与乐趣,有些沉睡的种子,开始苏醒发芽了,就像是沉睡了二十多年的生命之莲,终于被唤醒了……这种喜悦难以形容,就像冲出鸡蛋壳的小鸡遇见新世界感受到的生命自由。

摆在面前的种种事情,都需要自己亲手亲身去做去解决,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就是在这些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很多的乐趣,很多的第一次的体验,很多靠自己动手解决的小事件,这种自己动手的乐趣和充实感是之前不曾有过的,自己管自己,充满了对生命枷锁松绑后获得自由的畅快。

可是刚体验这种亲自去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的这种真实的呼吸的畅快,特别随心,依照自己的内心而活,想把之前缺失了20多年的生命体验弥补给自己,那时候的心智啊,是个不懂事脑子也笨却很单纯带着好奇心并期待着更多生活体验小孩儿状态。虽然也面临着如何活下去的生存困难,可是却不会去思考,根本没有思考力。

后来上个地方待够了,也体验了些关于生存的压力,但是心里还装着“千山万水”的远方梦,想去见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呆头呆脑傻傻笨笨地就跑出来了,但是幸运地遇到了严格负责但慈祥有耐心的虞老先生——虞老师本尊,给“洗心革面”教导着“重新做人”,并带领着拜入大师董进宇博士老先生“家庭教育”的门下,正儿八经的开始“修行”之路。

虽说心智较同龄人仍旧不成熟许多,但是与自己过去的历年相比,那成长与进步是巨大的。

话题转回到万家灯火上,三毛笔下的那种生活是我外出追逐的一抹力量。我一直以为我不恋家,但是这个假日因缘际会和家人待的久了些,我才看清心底那份真实的渴望,我并不是不恋家,相反,我恋极了。我贪恋那份家的温馨,我不恋的只是回到家里,相处之间的那份不舒服以及屋子里会存在的一份冰冷。只不过这次,因病得福地待在家里久了些,让我看到了些不同,重新感知到了那份“家”的气息,重新去看待我的“家”,重新去感受家人在一起的那份热闹,并且在舅舅他们重新复工离家后的日子里,我和弟弟们陪伴外婆外公在家,我帮外婆做家务的一小段时光里体验到了不同于一样的幸福和满足,那是种体验不曾做的事物的新鲜感,一种参与家庭其中的幸福感,一种希望减轻外婆负担积极付出的成就感,和被使用被认可的价值感,就是在这段和外婆一起做家务的一小段时光中,我感觉自己寻到了“根”,我即便跑得再远却也不会再空落落的那个根。

虞老师在引领我们一起修行,给我们讲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模式时说,一个人的根其实就是与家庭之间的“情感链接”,一个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是一个人的根。这份情感就是爱的力量。

我感觉有了“根”,其实正是这种情感链接的力量。我在外婆身边长大,和外婆外公住在一起的这个家,我能明显觉察出在这里我的心是平静的安宁的,这里有家的力量,外婆是个很善良很勤劳又爱心疼人的人,一门心思希望子孙好,一回来就辛苦的做好吃的,总感觉在外面吃苦了,回家要好好歇一歇补一补,也是因为心疼外婆,希望她多休息,于是在家能干的家务我去主动承担,不会做的,我会跟外婆学着做,并带动俩弟弟一起参与去做,这对我和两个弟弟来说其实是个很新鲜的玩儿的过程,弟弟们不会因为无聊玩手机,而且能够参与到家庭的事物中,他们也相当的开心,因为我发现做水煎包的过程中,让表弟负责和面擀包子皮后,当外婆赞叹着他能干时,他自己来了句:晚上我给你们炒菜,他们自己也体会了价值感,这是我想要的家庭模式和氛围,一家人其乐融融,热热闹闹,在这样的氛围中,其实就在进行着良好的教育。

这是我在这漫长的假期中,最享受最幸福也最有意义的时光。而我自己也因为学会了新技能内心无比的骄傲!我希望把这时光能够给留住,我也希望能够守护好他们,守护好这个家,我知道这个家还有很多不好的养育模式和习惯,需要去改善的地方,但是我愿意去通过家庭教育的学习慢慢地影响他们。只要他们能够平安健康开心。让他们开心幸福,就是我大的心愿和动力。

现在想来,三毛笔下的世界吸引我的除了那风景,最核心的应该还是那份家的温情,他和荷西两个人的家,把日子过得热热闹闹的,丰富无比,那个家里有相互之间的爱、信任、包容、理解等,这才是最吸引人的,所以,我也希望自己也有那种能力——能够把家庭经营地温馨、让家人子女安心幸福、让家成为他们心灵的港湾、同时又能让他们充满前行的力量,还希望独立自立,会经营生活,像三毛一样热爱生活,活得酣畅淋漓,这并不容易。

这背后不仅是爱的力量,还有因为学习而收获的智慧。我喜欢那个勤劳体贴家人的自己,我心疼外婆在去做的一切,这是爱家人,因为学习家庭教育,懂得如何去正确引导这个阶段的孩子,所以会带上弟弟一起参与其中,不错过任何一个教育的时机,这份爱和理解来源于学习收获到的智慧,而影响他们也是以生命影响生命,这份爱是对一颗生命的热爱,而这些其实都是爱人的能力。

“你不懂得爱人,又如何为人所爱”,这是《撒哈拉的故事》扉页上的一句话,在那年记忆犹新,却不曾懂得。

多亏这些年不断地学习,又在博瑞智这个爱的环境中被不断地熏陶,被给予了很多的爱,这个智慧的老头儿提出了以“爱”为核心的家庭教育系统解决方案,他说爱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终极答案。这是教育的秘籍,也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扪心自问,我懂爱吗?以前,我并不懂爱,所以也不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也许就是那一小段时光,我才真正从自己这里去感受到了它,去承认自己是值得被爱,爱才被唤醒。心里有了爱,便不再恐惧。

好了,感悟这里就差不多没了,更深的一些感悟,要去学习更多实践更多体验更多方可领悟更多。

这十几年的追寻到这里算是有了一点收获,然而这也仅仅是开始,往后还有更多的生命课程要去修行,很惭愧这么晚才认识,很幸运认识了,以后还有很多时光去认识得更深。

如今再重新去看过往的自己,种种不开心多是由于“不值得被爱”“不相信爱”的模式导致内心的充满恐惧,将爱推开。

但,其实这个世界并不缺爱。缺的是认识爱、相信爱、付出爱的智慧而已。渴求爱的比比皆是,学习爱的寥寥无几,很幸运,博瑞智群体中的这些家人们都走在学习爱和修行爱的道路上。

匆匆人生,诸多磨难,倘若没有爱和智慧,那我们的人生岂不是如浮光掠影,关于爱的修行,是我们终生的功课。

而家庭教育这条路,还要把根再扎得深一些,这条路上还有更多的生命功课去补,但很庆幸,一路上还有很多有爱的伙伴同行,并不孤单!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一份情、守一方家、存一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