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坝”的探究(三)——一个有排水洞的坝

了解了真正的“坝”的样子后,孩子们决定重新修整泥学院的“坝”。

“我发现坝有很多桥洞可以排水!”

“要不我们也挖一些洞吧!”小段提议说。

小段用手指努力地在泥巴上扣着洞,“你看看那边通没通?”小段问潇扬。


“还没有,再挖一挖!”

“不行,我手指太短了,我去找根木棍,等着我!”小段跑着找来一根细细的木棍,继续挖洞。



“现在呢?”

“通了通了!防水吧!”

“水流过来了!成功啦!”


但是随着水量加大,被挖成洞的地方泥土都掉了下来,渐渐地洞被埋上了,坝也快要塌了。

这可怎么办呢?

“肯定是泥巴没干,就不结实!”家睿说到。

“要是能把这些洞固定住就好了。”东阳说。

孩子们陷入了沉默,不知道怎么办。

“如果有东西可以代替你们挖的洞会不会更好呢?”我引导孩子思考。

“有了!用管子!把管子插进泥巴里!”家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可是我们没有管子啊…”潇扬说。

“我知道哪里有管子!就是在那些水渠那边!那边有好多白色的管子。”小段说道。

“我去拿!”

“这个太粗了,不行。”

“这根细的吧!”

孩子们拿来管子,开始忙碌起来。

“这些管子怎样固定到坝上呢?这个问题又难到了孩子们。

“这些砖头太硬了,管子插不进去呀!“家睿说。

反复操作了一番,东阳突然说:“我知道了!我们可以把管子放在泥巴里!”

潇扬运泥巴,东阳建造洞,小段搬运砖头,孩子们虽然很忙碌但是分工有序。


“建好了!可以放水了!”

孩子们仔细地观察着水管里是否会往外流水。

“为什么还没有水流出来呢?”东阳迫不及待地说道。

“水不够多吧!一会儿水多了就流出来了吧!”家睿解释道。

“哦…我知道了!得达到这个管子的高度,水才能流出来!”

“对呀,要达到一定的水位线,水才能从管子里流出来。”我在孩子讨论的基础上作了简单的小结提升。孩子们在实践、观察中潜移默化地了解了水位线的概念。

“通了通了!管子里往外流水了!到达水位线了!”孩子们开心地欢呼起来。


“可是这根管子太长了,总是往下沉。我们把它割短一点吧。”潇扬说道。

“对!管子太长了!”

“而且水流出来需要的时间太长了,会影响我们的工程!”

“我知道了!我们班门口的木工区有锯!”

说干就干!戴上护目镜、手套,孩子们利用午饭后时间把pvc管锯成了三段,第二天拿到泥学院修建大坝。


关于“坝”的探究(三)——一个有排水洞的坝_第1张图片

和泥巴、糊泥巴、插管子、砌砖头,孩子们修建大坝越来越“专业”了呢!

不一会儿,“更加专业的大坝”终于修好啦!


关于“坝”的探究(三)——一个有排水洞的坝_第2张图片


关于“坝”的探究(三)——一个有排水洞的坝_第3张图片

教师思考:

在观察了真正的水坝以后,孩子们发现坝其实建在桥底下,有很多桥洞,而且可以根据水位调节高度,孩子们自己建的坝如何实现这两个条件呢?

对于“洞”,孩子们先到两个办法,一个是在“泥巴墙”上扣一个洞,发现这样容易倒塌以后,孩子们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老师用一关键性问题“如果有东西可以代替你们挖的洞会不会更好呢”,引发了孩子们进一步的游戏,那就是用孩子们在建水渠是用的pvc管材料。

对于“高度调节”,孩子们用“水位线”来解决。孩子们在研究中发现,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水就可以顺着“洞”流出来,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由于水量过大坝被冲垮,反之,当水量没有达到水位线时,水就处于积攒状态,这真是一举两得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坝”的探究(三)——一个有排水洞的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