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0)清明节想要给你推荐这本书,希望能让你看到悲伤的另一面

(10/100)清明节想要给你推荐这本书,希望能让你看到悲伤的另一面_第1张图片
《悲伤的另一面》乔治·A·博南诺

清明节是一个连结丧亲之痛与思念故人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每个人似乎都无法回避内心独有的那份悲伤,尤其在2020年的清明节,面对疫情让众多生命逝去的时候,祭奠与哀悼更显得格外重要。(写到这里,我不禁在想明天全国哀悼日10点鸣笛与警报时,我会不会忍不住哭泣。)


《悲伤的另一面》是一部描述人们如何克服悲伤情绪的精彩之作。乔治·博南诺对悲伤开创性的研究说明了人类深层次的复原能力,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亲人故去后发现生命的意义。

丧亲发生后,悲伤的程度因人而异,不是你的错

开篇第一章:最糟的事总会发生,讲述了主人公希瑟丧夫的事件给她和孩子的生活带来的挫折与巨变。死亡常常能唤醒人们内在强大的生命失调感,当哀悼之时来临,人们不得不和这种失调感相伴,并无法抗拒地被带到未知世界面前。


(10/100)清明节想要给你推荐这本书,希望能让你看到悲伤的另一面_第2张图片

有些丧亲者深受慢性哀伤反应之苦,亲人的离去摧毁了他们,他们发现自己无法从这种巨大的痛苦中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更为不幸的是,对某些人来说,这种挣扎状态甚至要持续数年。另外一些丧亲者经历了更为平缓的复苏过程,他们在遭受剧烈的打击之后慢慢收拾残局,并开始恢复正常生活。

悲伤的时间不够久,这不是你的错。

悲伤帮助我们应对丧亲,激发复原力带来积极体验

丧亲之痛是一种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人生经验,它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击垮我们,而我们应对哀伤的反应会帮助我们更快地接受丧失,以便继续开展富有成效的生活。

当然,复原能力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完满地解决丧亲带来的问题或者找到一种“终止”的状态,即便是复原能力最强的人似乎都多少有一些因怀念而产生的悲伤,生活依然继续,我们对周围存在的一切的爱意历久弥新。

中国的丧亲仪式千百年来为人们提供了治愈悲伤的机会

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集体来到祖先的坟头前焚烧纸钱、磕头祭拜。千百年来这样做给人们提供了表达悲伤的机会。这在作者的哀伤研究中成为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丧亲者通过执行这样的仪式,意识到向已故亲人致敬的最好方式不是自己悲痛交加和饱受折磨,也不是自己万念俱灰和生不如死,而是在仪式结束后尽可能继续地完满生活。

当人们感到悲伤时会把注意力转向内部,对丧亲的现实进行反省、评估和调整;当人们表达悲伤时就会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痛苦,任凭思想的骏马踏遍所有的山丘沟壑,寻求他人的关心和同情。


承认与接纳悲伤的意义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如果悲伤无法避免,那么人类就会通过转换到更积极的心态去实现进出悲伤自适应的摆动状态,大多数人都会惊奇地发现这个进出悲伤的开关可以自己创造。这本书提示我们作为自己生命的主人,我们有机会在悲伤的力量中寻找到成长的真谛。

以前年轻,总觉得悲伤是一种无力的表现,现在看来它的背后有着强大的内心世界支撑。作者说:“我们自我调整,我们改变节奏,我们为所当为,我们滋养回忆,我们宽慰自己,我们乐观向上,我们探究生命,我们对抗黑暗。当曾经深不见底的暗淡晦涩统统崩塌隐退,太阳又一次透过云层投下温暖的一瞥。”

读到这样的话心里就倍感温暖,本书为克服悲伤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视角与方法,非常值得收藏精读。希望有机会读到本书的你能够拨开悲伤的外衣,看到阳光照进现实。

希望我们在清明时节都可以用心纪念属于自己那独一无二的悲伤时刻······

如果这篇文章能够帮到你,我很开心,也欢迎你点赞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10/100)清明节想要给你推荐这本书,希望能让你看到悲伤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