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定要成为精英:家长的焦虑,装饰了别人的银行卡

20年前,很多有点经济条件的家长热衷于让小孩上各种奥数班、新概念班、写作班;20年后,这些孩子长大了,他们热衷于让自己的孩子上各种编程、高端运动、考PET。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孩子成为广大学子中的精英。

于是,越多的家长挤破头皮朝这个方向冲,越多的孩子在这场修罗场中,被逐出名校的门槛。而很多那些生理和心理没办法承受的孩子,要么叛逆,要么选择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这场决斗。随之而来的便是抑郁症焦虑症低龄化,甚至是自杀。

而在这场角逐中,唯一获利的就是那些不断贩卖焦虑的人。家长越是焦虑,他们的钱包就会越鼓。

难道孩子成为精英的方式只有进入这个角斗场才行吗?

孩子一定要成为精英:家长的焦虑,装饰了别人的银行卡_第1张图片

媒体最常用的制造焦虑的方式就是信息窄化——不断的渲染极端个例,直到你把它当成普遍事实。

越在意什么,就会越注意这方面的信息点,加上社交平台上的各种凡尔赛父母,在社交平台上假意“批评”孩子才考了99分,实则炫耀自己的孩子多么优秀。那些本就焦虑的家长,就会不断地压迫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去试图超越一个又一个自己眼中比自己孩子优秀的孩子。

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连大人偶尔加班工作十几个小时都会感觉浑身乏力,更何况还在长身体,需要充足睡眠的孩子。看见某些名校靠刷题的方法,将学校大部分学生送进了高等学府,对于教育一知半解的父母也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社交平台上各种鸡娃博主每天都在炫耀自己的孩子多么的优秀,这个掌握1500个英语词汇,那个掌握了小学的所有数学公式。无数的家长每天被这样的视频洗脑着,却没有想过,你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想要你看到的。

殊不知鸡娃博主们所谓的让孩子5岁就刷了几万道题,孩子得24小时不吃不睡才行。而这种行为的背后,也许是鸡娃博主为了获利,也许是他们在鼓吹,连自己都不知道能否成功的教育成功学。

如果按照焦虑制造者的方法来不停的学习,不停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孩子能考上高等学府那也算是件值得欣慰的事。但如果一味地将时间消耗在未被证实的教育成功学上,从而耽误了孩子真正擅长的领域,恐怕孩子长大了也只会埋怨父母。

孩子一定要成为精英:家长的焦虑,装饰了别人的银行卡_第2张图片

法国哲学家基拉尔提出过一个著名的“三角欲望学说”——人的欲望是由他人引起的,当你观察到众人都在追逐同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判断它是有价值的。

而驱动这种欲望甚至不需要事实,只需要制造疯狂追逐的假象,就能让你掉进从众心理的陷阱。

当家长看到别人家小孩优秀的时候,就会自动屏蔽掉那个小孩的缺点。但是他们却忘了,自己的小孩也有很多优点。

每个孩子都可以去多元化的尝试,也可以有选择的权利,而很多家长打着为孩子好的口号,不停地为孩子做出各种各样的决定。他们忘了,自己都是跟着潮流走,看见别人怎么样自己也怎么样。连自己都没有独立思考和选择能力的人,能够为孩子选到真正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向吗?

挤进名校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冠亚季军只有三个人,而那剩下的无数人,都只是陪跑的人。在学习这场角逐中,能够真正挤进名校的,可能只有20%-30%的人。而那些剩下的孩子怎么办?

他们年少时的时间都被占用了,其它诸如表达能力、社交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等等,这些底层能力,这些能让孩子将来从人工智能手里保住饭碗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发展,那将是多尴尬的境地。

每一位家长都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无用之才,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是孩子不应该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去被迫朝着家长希望的方向前进。孩子最大的资源,是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就好像每一位家长都知道行行出状元,却因为焦虑,而忽视了孩子的所长。也许他喜欢天文学,日后会成为天文学家;也许她喜欢滑冰,未来的某一天能在国际赛场上看见她的倩影;他们不爱不分昼夜的刷题、不爱打着瞌睡也要去上的培训班,但他们依然是人才,只是与父母的期许不同而已。

别因为焦虑,毁了孩子的前程,装饰了别人的银行卡。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一定要成为精英:家长的焦虑,装饰了别人的银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