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早就听说这部电影好评率很高,里边也是巨星云集,个个都是实力派。《我和我的家乡》也是分为五个小故事,故事与故事之间衔接着互联网上众多小窗口中羁旅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诉说。大家对家乡的印象有风景、有吃喝、有故人、有故事,活脱脱就像是我们每天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整个电影无论从剧情还是感情共鸣来说都是很棒的作品。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_第1张图片

        昨天去影院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自己的眼泪在中途忍不住哗哗往下掉,余光瞥到同排的几位朋友,也隐约用手擦拭着眼角。这个电影并不是一个悲剧,也不是一个纪录片,甚至连煽情的功夫也并非那么刻意。有时候想想,越是平常的东西,实际上越是陪伴我们最久影响我们最深的东西。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_第2张图片

        第一个小故事《北京好人》围绕着主人公张北京和为患病的亲戚想出互换身份借用医保卡的“损招”,最终还是做出了用自己买车的钱借给亲戚作手术费的决定。因为整个故事比较轻松,我一度以为它是充当一个轻松开始,起到的是放松心情的作用。可知道刚才我突然明白了一点。我们普通真实的生活中,其实对亲情和爱的表达并非电视荧幕上那么明明显显、轰轰烈烈。在生活的艰难下,我们的情感表达有时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在取舍之间做出选择。我们曾经为自己的亲人做过这样的选择,我们的亲人同样也为我们取舍牺牲过。这来来往往的情感交织,不正是遥远的家乡带给我们的乡土人情么?以“人情”作为开端,再合适不过。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_第3张图片

        在小故事《天上掉下个UFO》中,你可能很难想象到一个农民科学家用他的小发明能够给家乡带来这么大的改变。虽然所谓的UFO是一个科学怪人无意间的乌龙,但是却造成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还好,最后发现是个误会的时候村里并没有在错误的宣传中越走越远,还是很好地贯彻了我们脱贫攻坚所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这里边的黄大宝我们可以对他冠以“当地能人”的称号。实事上,这从侧面告诉我们要对自己的家乡有信心,对自己的乡人有信心,在为家乡助力的同时对自己有自信。小地方也能有大作为,一个问题总会有一个对应的解决办法。就像那“一公里”却“不得见”的距离,总会变成一个个闪光的灵感,为我们牵线搭桥。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_第4张图片

        如果说第一个故事情感的表达略微含蓄,那么《最后一课》可以说是更为感动了。这是一个在深山远村中奉献了十年青春,为这贫穷小地留下来希望火种的老老师。当他身处异国他乡时,风烛残年的身体和破碎不全的记忆如同声声召唤,推动着他去拼凑那段人生最后的一课,在那个破旧小教师的日子。教育真的是个很了不起的东西,它给予希望、播撒希望。当初忍下苦痛艰难坚持下来的,当时坚定信念并不动摇的,他们最终成为了那沐浴希望的彼岸人。在我们贫困的家乡,在那个偏远的地方,或许我们的老师没有那么多职称光环,或许我们的老师并不懂什么多媒体教学,但他们记得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他们将有我们的记忆添加到他们的人生。老师,是这乡人乡情中特殊的存在,是我们独有的感恩记忆。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_第5张图片

        在《回乡之路》中,我觉得是表达的主题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乔树林本来是一个负债累累、卖苹果处处碰壁的失意者,却因为敢于带领乡亲们跨出战沙种树的第一步,为“人进沙退”的壮举埋下希望的种子,却成为了小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这个故事折射在现实中就是要告诉我们不要惧怕困难,更不要贪恋军功章上自己的名字必须在测。成功离不开一代代默默无闻的奠基者,他们虽然无法站在成功的终点,却因为在起点的开拓和在中间的坚持得以被人们铭记。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_第6张图片

        在《神笔马亮》中,那些村里创作出来的美丽墙画,与小村的风景交相辉映,给人以美的享受。故事中的主人公马亮原本是要去俄罗斯的名校进修,但他却放弃了这样的机会主动投身到家乡建设中。剧中通过一系列幽默的对比,在不断重申乡土情的同时也顺便擦拭了一下那些“崇洋媚外”的双眼。大家突然意识到,我们小小的家乡何尝没有那大美的风光呢?国外的月亮也并非就那么圆吧。在这个故事中,那些扶贫工作者的家人也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他们承担了更多生活的压力,是脱贫攻坚战中的坚强后盾和无冕之王。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_第7张图片

        从亲情到个体,从师生情到反哺心,五个小故事看似没有联系、相互独立,但是却千丝万缕、丝丝入扣,最后在马亮的画中得以汇总。家乡的美丽不单单在自然的风光,更在那些淳朴的美丽的人儿,那些我们怀念的、牵挂的,走到哪里都无法忘记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