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点滴(4)- 天命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段话字词都比较简单,但理解起来确相当难。因为这里涉及到性、命、道、教这些含义特别丰富和深邃的概念。

一般的理解是:上天给予的叫做性,遵循性就称为道,修这个道称为教。

这样理解就是让大家遵循天性或天道而行,但是天性或者天道是什么呢?怎样学习天道呢?这就又很难去解释了。后来的儒家附会了很多说法,但都过于玄妙,愈发不好理解了。

所以后来补充的前提条件就是性善论,即性本善,尊性而行,就是要行善道。

但孔子和《中庸》都是强调慎独,自我控制,说明人的本性是需要控制和约束的,说明性本不是纯善的。所以上述解释是非常勉强的。

这一段与后文道不可须臾离也、君子慎独、致中和又有什么联系呢?我至今未看到比较好的解释。

我觉得如果对照大舜传禹的十六字心法来看,会得到更好的启发。十六字心法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因为人心难测,人心危险,而道是隐幽不明,玄妙莫测,所以要精诚专一,执守中道。

这与中庸后文的不可须臾离道、君子慎独、致中和的描述在逻辑上自然贯通。

那从十六字心法来看中庸第一句,可以这样理解:天给予的禀性、本性叫做性(人心),统率、引领性(人心)的叫做道(道心),通过修来获得道(道心)的叫做教。

因此,“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因为道是统帅、引领人心的,所以不可或缺,缺了心就不在正道上了。

因此,君子要慎独,不能放纵自己的心,不能放任自己的性。

因此,要用中庸之道,节制自己的心、性,致中和,达到道。

这样,中庸第一章才算逻辑严密,严丝合缝,达到圆满。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庸点滴(4)- 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