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同样,你也永远不会了解自己除非你真心打开自己~
可以说是因为职业生涯的困惑和迷茫让自己无路可退,也可以说是享受学习生涯规划的乐趣让自己打开自己,三度探索自己~
1、三探兴趣岛
001 如要在岛上度假1个月,仅从兴趣出发、不用考虑其他因素。
我选择了:A岛-美丽浪漫的岛屿
选择理由:只有1个月的时间度假,那么一定要过不一样的人生,渴望而触手不及的生活。所以更希望从常规、平淡的生活中跳脱出来,追求更多直观的、新鲜的体验和刺激,也就是说,更多是感官兴趣出发,选择自己的目的地。释放内心的小魔鬼,安放自己的灵魂。
002 如果至少要在岛上工作5年,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我选择了:E岛-显赫富饶的岛屿
选择理由:
生活要有物质基础,生活也是现实的,所以要拼搏和付出,这就意味着高竞争、快节奏、高压力。但要生存,且希望过的更好,只能让自己进入E岛,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才有可能。
003 如果有一天退休了,有钱又有闲,打算去一个岛上定居。
我选择了:S岛-友善亲切的岛屿
选择理由:奋斗了一辈子了,那么累那么辛苦的忙于生计,退休了,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特别向往的一个状态。
所以,友善亲切的S岛是我的最佳选择。个性温和、友善、乐于助人、爱好和平,这就是我心里的白月光。大家在温暖平和、互相关怀的氛围中过日子,轻松、自然、舒坦,美好而安然。
当写下这样的答案后,我发现:
1)自己的潜意识中认为工作就是苦的,是疲于生计的。如果潜意识都是这样认为,更不用说把兴趣融入工作中,或者不能在工作中享受乐趣,也难怪自己觉得心累了;同时换个角度来看,既然自己选择了这座充满竞争的岛屿,其实也隐含着自己不服输和竞争的一面,否则怎么生存下来?如果自己能用好这一面,可能会有很大的爆发力,只是要怎样激发出来呢?点爆引燃,这点还需要再琢磨。
2)自己认为隐藏的不被察觉到的艺术感,原来就像个无处安放的小宇宙,渴望有多强烈,现实就有多大差距,如何找到适当的机会一步一步展现出来?
三探兴趣岛,与其说是探兴趣,不如说是敞开心扉的自我认识,觉悟就此开始。
2、访谈式评估
前几天学习小组进行了访谈式评估对练,我做为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于是好玩的事情发生了,因为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1)线上对练,观察员主要是通过声音来感受和交流,在对练时我本身也是觉得很开心,跟大家有进行互动。但于我,总有种,我于你们而言是外界的,我在单独的看着你们的对练,奇怪的是似乎我还特别享受这种独立于你们之外看你们的感觉,简单的说,有点类似“局外人”,孤独的看着他人的故事,品尝,欣赏,陶醉,醒悟。
本着对自己这个感受的尊重,我再深入的感知自己,发现用这样的方式,自己似乎会更理性的来看待事情,因为我不参与其中,所看到的会更理性,会更公正,这样能保持对理性的感知,对理性的渴望,原来这里面暗含着自己对自我感性的不认同,有多么的渴望就有多么的缺失。
真的只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吗?不,细细感受,明明这种不参与其中,更多是我不想掺杂在其中,是想逃离,逃离局中。哦,我恍然大悟,也许跟当下自己的经历有关,工作中过于投入其中,过于承担反而伤害了自己,一旦感到委屈和痛苦,就极其容易反弹,是的,逃离,逃离了就跟自己无关,就可以看看那个自己是多少的傻乎乎。
这样的一个自己,然后看着另一个自己,如何的想着逃避,不想被发现却又渴望被看到,有懦弱、有无力、有心酸、有茫然,和最后的倔强。
心理学大咖武志红老师说,看见,就是一切的开始。看见另一个自己的不放弃,那么就勇敢面对吧。
2)再度回顾时,发现自己在跟他人的相处中习惯性的识人,不是沟通不是谈判,就是,看一个人是什么特质,沟通模式是怎样的,又想传达怎样的信息,跟对方沟通又是怎样的体验?
原来自己在通过退出来,退出事件本身,是为了更好的识人,因为这样会更理性,会更客观公正的判断,是自己需要理性,也是自己习惯的识人模式。
识人,是盖洛普优势中的“伯乐”天赋。
伯乐,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势,每个人的潜能,并能很精准的看到他人的成长和变化。
看到自己的天赋,看到天赋发挥时的模式是怎样的,也许这也是自己一直琢磨的如何将自己的优势进一步提升的答案吧。
个人绝对优势=天赋*刻意练习,天赋如何去识别,刻意练习的方式是怎样的,我居然在这样一场访谈式评估对练中看到了些许答案。
访谈式评估对练观察员,与其说是观察他人,不如说是体验式的深度探索自己,觉察自己,美丽的心之旅。
3、职业定位十字架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的结果,其实跟我对自己的过往认知基本一致,那我自己的焦虑和茫然是怎么回事呢?
1)在这个身处海量信息轰炸的时代,我们都主动或被动吸收了很多信息,同时信息过于碎片化,而我们头脑中的知识,让我们自认为的懂得,却不知脑子里一堆糊浆,既不能有效的转化为技能又没有清晰的整理,只有一个认知就是我懂的了很多,渐渐地很多人患上了“知识虚饱症”,但真到了战场上真刀实枪时,自行脑补画面。。。所以焦虑就这样产生了。
2)在用职业定位十字架梳理自己时,这种越来越明了和清晰的方式,可以看到自己,当高兴趣低能力碰上高能力低兴趣时,生活职场出现问题,导致高兴趣无法安放,出现认知和行动不一致,导致认知失调。
正常认知协调,就是我们的认知和行动需要保持一致,如果产生冲突,就很容易有各种焦虑和内耗。而绝大多数学了那么多道理的人或者清醒的人因为行动跟不上,往往再把认知退化到和拖延的行劝一致达成和解,就是我们说的自我放逐,然后再通过阿Q精神来实现自我安慰。
使用职业定位十字架的体验,跟访谈式沟通时我作为观察员的体验很一致,渴望理性,其实也在传达一种信号,信息太多但太乱,理一理,理清楚,让行动和认知一致。而使用职业定位十字架时,刚好给自己找到了症结所在,而生涯规划中的各种工具,就是探寻答案的路径。
职业定位十字架,与其说是梳理职业,不如说是找到通向自己的那条路,一路上理性中带着感性,不偏离方向,又有着温度。
职业生涯规划成长之路,也许就是不断完善心灵地图和实现知行合一的刻意练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