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支教:作文背后的众生相

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一到支教地,就毫无悬念的成为了七年级两个语文老师之一。在课本与练习册间带领着学生们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同时,我也免不了中文系的“职业病”,在生活的间隙中,总不忘观察着他们,体会着他们。

这次期中考试我负责出题。到作文题时,我僵住了。孩子们语文功底极差,别说叙事、写景了,好多孩子连写一个通顺的句子都困难,错别字更是屡教不改。何况,从应试教育走过来的我们都知道,“天下文章一大抄”、作文题目假大空都是心照不宣的毛病,每到考试,“我”就要突然发烧,妈妈就要半夜背着我去医院,老奶奶就要摔倒,环卫工人就要无私奉献……没有谁会把作文当真,也不会把心里话写给一个拿着分数的标尺衡量他们一言一行的老师。

究竟什么样的题目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有话可说?思量很久,我犹豫着定下了“渴望”这个话题。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在做好了面对“虚构”的心理准备之后,竟意外地成全了一次对孩子们生存心理状态的侧写。

“差等生”的悲哀

……我真的感觉我是一棵没有生气的枯草,没有人会注意我的存在,没有人会特别的为我感到痛心,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特别的重视我,我感到我在这世上一无所有,像一只不会飞翔的小鸟。
……我记得一次,一位同学对我说:你每天都这么刻苦的学习,这么的认真,可是别说考高中了,连一个小小的测试都这么糟,我看还是早点放弃吧,免得浪费你的时间。
当时我真想一耳光给她打过去。可是又想到,是我活该,谁叫我怎么都学不好的。我只说了一句话:“你说的太对……”我说不下去了,泪水流淌下来,像一路奔驰的我……

这是小A,一个在班上成绩排名很靠后的学生,入学考试数学甚至只得了9分。可是她却是班上第一个找我问问题的学生,课上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从没缺过一次作业。

还记得讲完第一课的下午,为了讲题,我们坐在花坛边。她对我说:“老师,这篇课文我全都没听懂。”树荫下的她因为阴影而更显单薄清瘦,咬着嘴唇,眼睛闪烁着往上看,像是在害怕我会突然批评。我拿着她的课本,一句话一句话的向她确认大概意思,然后对技法和这样写作的好处进行逐一提问、点拨,最后总结讲解。她不住点头,努力的调动思维跟上我,把我说的每一点都认认真真的拿笔记下来。

从小自恃聪明的我,从未这么认真的学习过,被她感动得不得了:“你这么勤奋好学,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她羞怯地笑了笑:“学习是我最喜欢的事了……”

她的同桌小B则是个大胆聒噪的姑娘,立马开始喋喋不休:“老师你不知道,她家里还有三个姐姐,什么事都是让她来做,每次回去,她要先放牛喂猪泡豆子,砍柴烧水、洗衣做饭……根本不会让她闲下来。所以她每天都盼着能来学校,巴不得每分每秒都在上学……因为在学校,她才可以休息一会儿,做做自己喜欢的事……”

然而,从本地学生的惯例来看,如果不是成绩特别优异,这样的生活,对她来说也就只有这不到三年了。

可惜的是,这次班上共有12个人及格,她,依旧不是其中之一……

“花孔雀”的真相

说完小A,就轮到了她的同桌兼好友,我们叫她小B。

很抱歉,我并不知道小B渴望的是什么。因为她选择缺席了这次考试。

小B是班长,一个热情活泼的国字脸女孩,全班的焦点人物。她似乎从来不怕老师,跟谁都能嬉皮笑脸,像一只时刻炫耀着羽毛的得意洋洋的孔雀。也难怪,入学时,她是语文成绩的第一名,平时的作文也写得与众不同,会用很多文采斐然的成语(虽然经常用错),字里行间总是洋溢着自满跟洒脱。

有时,我会嫌她太爱出风头。怎么说呢?每节课上,无论什么问题她都会抢着回答,从座位上跳起来,手举得老高,嘴里不停嚷着:“老师,我!我!”如果我为了公平,故意点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她就会气鼓鼓的坐下,嘴里不停埋怨着。长此以往,班上同学只要看到她举手,就失去了回答问题的兴趣。作为一个刚小学毕业的学生,她也有点太过我行我素,从来不在乎别人的意见与解释,甚至发生过半夜在宿舍里跟女生打起架来的事。

对于这个孩子,我一向的态度是尊重和劝导,也经常有意识打压她的气焰。我猜想,这样一个孩子,一定是在家里众星捧月习惯了吧?

直到有一天,她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被球碰到,喊了好大一声疼。体育老师过来查看,发现她身上、腿上,到处都是被殴打的伤痕,这才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原来,她在家里,父母总是非打即骂,完全是出气筒般的存在。我们连忙联系了家长进行沟通,表扬了她在学校的成绩,并劝说他采用更温和的教育方式。

只是这一天,无论我们哪个老师跟她搭话,她都垂头不理。

还记得刚开学时,她带着招牌的得意洋洋,当着我和其他同学的面说:别看入学考试我跟小C是并列第一,半期考试我分分钟就把她超过去。小C有什么了不起,小学时她就是我的手下败将。

看着面前这张空空如也,只有监考老师匆匆签上的“缺考”二字的试卷,我不敢去揣测小B真实的心情。

“状元郎”的孤独

入学语文成绩与小B并列第一的,还有一个小C。但是与小B不同的是,她是全科优秀,货真价实的第一。圆圆脸,“温柔沉默,观之可亲”。以至于开学一个月,我才注意到这个本该光芒万丈的“状元郎”。然而,比起她的数学、英语成绩来说,我必须承认,她的作文水平不高,总是干巴巴的,缺乏优美和圆润。

这次她的作文题目是,《我渴望的“爱”》

……我还渴望一种特殊的爱,叫朋友的爱。
但这第二种,我可能永远也得不到了,因为我是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在五年级之前,我以为朋友就是同学,同学就是朋友,可是五年级时,我生了一场大病。出院之后,所有人都把我看成瘟神一样,见到就躲,连最好的朋友也不例外……
……姐姐说,当你变得优秀,自然就会有很多朋友。可是,到现在我还是没有朋友。或许是因为我还不够优秀吧……可是我知道,不管我成绩好或者不好,我都不信朋友了,永远不。因为,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我宁愿欺骗自己,也不想再面对令人受伤的现实。

她是这次的作文最高分,也是语文最高分。不出意外的话,还将是总成绩第一名。

只是我们都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生中的事都像分数与考试,只要努力,就能收获回报。

“坏孩子”的心事

说起来,这篇“作文”只有区区一百字,题目跟内容毫不相干,更不用提什么结构、感情、辞藻与文采了。

它是这么开头的:

我是一个让人不喜欢的学生。
因为我是一个很不听话的人。从小到大读书,我都在学校里干坏事……

他干过什么坏事呢?小学时,逃课打游戏,带头用石子砸老师的车;初中,伙同一帮高年级学生抽烟、打架,在上课时侮辱其他同学的家长,作业从来没有上交过……这个留级三次、人高马大的男孩子,是全校闻名的令老师头痛的“坏孩子”。不服说,只服打,过不了一天就又故态复萌。而入学考试中,语文数学加起来,只得了1分。

这个学生,我们支教团几乎每人都教。因为非常难管,所以还特地与家长商量达成一致,放学后留在学校一个小时,由我们监管,先完成作业再回家。在我们轮番上阵辅导加讲解的攻势下,他终于表现出了比同班学生大三岁所应有的智力和态度,下午五点半的他,是最令人欣慰的。然而,每天一个小时,却又是那么的有限……

这次的语文半期考试,他交上了30分的答卷。这篇作文,我给了10分。

他的第一句话,真的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平时那个桀骜狂躁、玩世不恭的他,用难得的清晰字迹告诉我:我知道,我是一个让人不喜欢的学生。

我很想问问他:你是否真的喜欢那样的自己呢?

结语:积极关注,耐心共情

在大学生涯中,我也做过社会调查、写过实践报告,但真正来到支教的一线之后,才不得不承认:曾经的调查问卷、访谈调研,跟一次真实的作文试卷能带给我的震撼比起来,全都弱爆了。

每一次翻阅他们的作业、试卷,我都会深切的感受到,想教的东西太多,而40分钟太短。张丽琴老师在《我是教师,我拒绝》中写:“我是教师/我拒绝把我比作阶梯/我很尽力/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孩子都举起。”在支教的岗位上待得越久,这种无力感就越发明显。社会喜欢将教师的职业神圣化,但其实我们谁都不可能肩负得起对他人的全部责任,来自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长期影响,是我们区区支教一年的志愿者所难以企及和改变的。甚至于,也许辛辛苦苦准备的一堂课,最后也只能让三分之一的同学听进三分之一的内容而已。但有这九分之一,我已经甘之如饴。因为这代表我们并不是无事可做,并不是毫无收获。

正如那首小诗后面所写的一样:“尽我该尽的责/做我该做的事/让成才的孩子成才/让成人的孩子成人”。我们要做的,就是给每一个孩子尽可能多的积极关注,相信他们自身向上的渴望与力量。先把他们放在一个平等的人的立场去理解,然后才可能有所帮助。

说起来,让我明白这一点的,也是一个学生。注意到她是因为,该背的古诗词,她一首都没有背下来,问她,则除“不会背”三字,什么也不说。我让她跟我到了放学后无人的办公室,找一个空位,替她摆好课本。为了能让她克服羞怯大声读书,我打开了手机里的背景音乐,然后坐在离她两个座位之外,开始自顾自批改作业。渐渐的,我注意到她开始念出声音来;渐渐的,声音越来越端正洪亮。到吃饭时间之前,她已经背下了三首。后来,她还告诉我,自己已经好久没有这么认真的做过一件事,老师不理她,她也不理老师,越来越放任自流。她向我保证,考试之前,一定背完所有必背诗词。

走着走着,她将一个东西塞到我手里。我一看,是一朵半开的粉红色月季花,梗被细心的清理干净,还整齐光滑地缠上了透明胶带。我很惊讶,正想板起面孔,尽一个教师的职责,告诉她不能随便乱摘花草,她却已经吐了个舌头,笑着跑远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贵州支教:作文背后的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