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关雎》有感

前几天下雨,骑车走在路上,细雨霏霏,但不是薄如轻雾,细小的雨丝滴落在脸上,轻轻地,感觉不错。走在校园砖铺的路上,黏黏的感觉。

那样的天气,总想起小学课本上的一幅插画,几个小女生,踮着脚,挤在一起,趴在窗台探头往里看,探望生病没去给他们上课的老师,“蒙蒙细雨”这四个字就这样紧紧地和一幅画连在了一起,成为镌刻一生的回忆。

想起汪曾祺先生回忆昆明,回忆昆明的雨,也是由一幅画勾起的。

昨天给孩子们讲了《关雎》,课堂气氛很活跃,一堂课维持好几次纪律,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根据课后习题,讲课流程把课后习题调换了一下次序。

先简介《诗经》,接着朗读,读出节奏。诗经中的诗 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先是学生读,一句话四个字,男生读前两个字,女生读后两个字。接着我示范朗读。

第二个环节是分析诗经的手法:比兴。在分析比兴的时候,先让同学们找出《关雎》中比兴的句子,然后我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为例问同学们是怎样比又是怎样兴的?孩子们说:把雎鸠鸟的相互鸣叫比作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后来我借用孙绍振先生的解读,给孩子做了一个深入的分析。

孙先生按照赋、比、兴的顺序结合诗经中的诗歌以实例透彻地解释了什么是赋、比、兴。

赋是直接、正面写,首先《关雎》的开头之所以不直截了当地陈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因为那样的话太突兀,不容易被读者接受。这时就需要用到“比”,比喻能够把抽象的感情变得具体可感。比如写女孩子很多,“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女孩子很美,怎么美呢,“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但是比喻太多的话,太单调,会让人厌烦。

这时候就要用到“兴”。

“兴”的作用是起头,好的兴不仅是现场即兴,而且是兴中有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作为起兴的好处是:表面是在描述风景,水美,鸟美,鸟叫声美,其实是为淑女的出场作铺垫。有了听觉和视觉的美,就有了美的氛围,淑女和君子的感情之美就自然而然了。这种兴就有了比喻的意味,所以叫“兴而比”。

不知道孩子们是否听的懂。

今天是周末,姐姐去画画,带弟弟来学校操场打球。天空阴沉着脸,凉凉的风,吹乱了发丝。九年级的孩子在操场练球,不停地拍球都出汗了,甩掉了外套。学校请的专业教练,认真又耐心,手把手地教,斌英的孩子真幸福。

王君老师说:若爱,深深爱,若写,深情写。

小林说:唯有热爱方可抵御岁月漫长。

不管文字多么稚嫩,思想多么浅陋,都要坚持写下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日记能教给我们思考。

在坚持中,热爱着;

在热爱中,坚持着。

最终抵达目的地:思考的乐园!

    ——写于2021年4月3日.学校

教《关雎》有感_第1张图片
燕在梁间呢喃86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关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