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疗心》由张海音、施琪嘉等国内十位心理学家共同书写,他们从心理学视角解读了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经典电影,通过富有洞察力的剖析和温暖有爱的抱持,启发我们疗愈过去的苦痛,找到重新出发的勇气,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走进声色光影的世界,欣赏一个个撩人心弦的故事,既是意识自我与潜意识自我的深度对话,又是寻求另一种可能的私人之旅。所以,电影就像一面魔镜,它通过讲述他人的命运,帮我们照见自己的人生。而心理学电影,尤其能够撕下皮囊面具,直击人性的黑暗面。
这一期有书友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一搜就是以上的话,立刻被吸引,吸引我的有两点,一是我爱看电影,二是我爱心理学,细想之后还应该有第三个原因:大概就是权威的力量和光环效应吧(上几期书中提到过的)——十位心理学界比较出名的大师们,这本身就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第一天 :《杀死比尔》 爱,需要把爱人杀死一次
这个电影中出现的有关心理学方面的:潜意识、毁灭性的攻击性、奸尸、恋童癖、俄狄浦斯情结等
脑子里想起孙老师的精分课程,对于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本我、自我、超我以及俄狄浦斯情结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女主角和大自己很多的黑帮老大纠葛不清,正是俄狄浦斯情结。
我没看过这个电影,看完书中的分析,那个画面感就自动出现在脑子里了。看完书,特别想看电影,此刻正在看,女主说她从血腥中得到满足,她要亲手杀了比尔,这大概就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真正的内涵吧。好了,让我好好看这个电影吧。哈哈
看了书,赶紧搜的看了电影,女主角杀人时刚毅冷峻的眼神,让我想到一句话:“那些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女主角就是经历了那么多被暴力之后仍然活下来并展开复仇。
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总是充满血腥和暴力,暴力代表攻击性,而攻击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假如我们内心有毁灭性的冲动,看到电影中的角色通过杀人把愤怒表达出来,那么我们在观看时会觉得很爽、很过瘾,甚至体验到某种美感,这一点,昆汀做到了。
毁灭性的攻击性源于婴儿早期对母亲和世界的态度,由于婴儿早期非常焦虑,随时觉得自己都可能死掉、被抛弃,感到极其不安全,所以如果不能及时地得到母亲的呵护、理解和安抚,他的攻击性就会表现得极其强烈。
我希望,世上所有的孩子们,都能拥有一个懂得陪伴和爱的母亲,拥有良好的母婴依恋关系,一个不那么坎坷的童年,不用一生来治愈的童年。
第二天:《心灵捕手》想说爱你不容易
电影《心灵捕手》,由格斯·范·桑特执导,罗宾·威廉姆斯,马特·达蒙等主演。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的故事。
威尔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天赋,却是个叛逆的问题少年。影片以治疗为线索,起初威尔特别抗拒,直至遇到肖恩教授,在肖恩的努力下,两人由最初的对峙转化成互相启发的友谊,从而使威尔打开心扉,走出了孤独的阴影,实现自我并找回爱情
影片于1997年12月2日首映,十几年过去了,这部电影仍然被心理学界津津乐道,可见非同一般。
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张天布对这部电影中涉及到的心理学的分析:
第一次在治疗室威尔挑衅肖恩,肖恩直接动手,晚上肖恩一直思考:威尔到底怎么了?他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他会如此桀骜不驯。同时,肖恩也反省自己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如此失态?肖恩花了很长时间来觉知自己、理解威尔,这也是治疗的法宝之一:慈悲心,或者说同理心。
心理治疗不像录音机,患者走后,电源一关,一切就结束了。患者走后,心理治疗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会像石头扔在水里一样,在治疗师的心里泛起很深的波纹,而且这些波纹不会很快地平复。所以,作为治疗师,要学会慢慢反思、沉淀和消化这些“波纹”
肖恩和老同学蓝勃那段激烈的争执我也一直记忆犹新:互相坦诚的吼出彼此心中的看法,蓝勃认为肖恩是个失败的人,肖恩反驳说:“你那么看重成功,其实源自内心害怕不如别人。所以你争取成功,其实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虚弱。你一定要比别人强,只有出人头地你才觉得踏实。”
治疗最高潮也是结束的时候,肖恩真诚地看着威尔的眼睛,一步步走向威尔,并且不断重复地说“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
治疗师肖恩通过唤醒威尔内心的好自体、培植了一片绿洲来占领他内在原有的一片沙漠。
威尔终于有勇气告别过去,告别原生家族留下的创伤,与自己和解,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爱情和人生。
影片中威尔的防御机制有三种:第一个防御机制是情感隔离;第二个防御机制是对攻击者认同;第三个防御机制是化被动为主动。(想起101种防御机制,特别想感叹一句人是多么缺乏安全感的动物呀!)
(之前我写过的:心灵捕手)
我是文文心儿,喜欢生活中一切新奇的事。喜欢记录生活、记录故事。喜欢分享走过的旅程、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努力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其它专题链接:
游记专题
亲子专题
故事、随笔
读书、观影
感谢耐心看完此文的你,喜欢就帮我点亮左下方的小桃心❤️吧。您的关注和点赞都是对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