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迁》| 别做低水平的无效勤奋

读这本书时发现一句金句:我们不怕痛苦,但怕痛苦的没有意义;真正的改变都是逆人性的好的方法,都是反人性的,不舒服的。

从小学到大学,身边总有人很短的时间学习,就是能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工作了,也总有人几年时间就能在一个行业内做到顶尖,有的人20年还在原地打转。

Vivi把个人比较有感触的内容摘要出来,加上自身的看法,写这篇文章也是希望自己能更好消化这些内容,如果能给看到的书友一些启发,那就更开心了。

《越迁》| 别做低水平的无效勤奋_第1张图片

28原则和幂律分布

一个无法改变的大环境

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不公平,幂律分布和28原则真实存在每一件事上,资源就那么多,必然分配不公平,20的人占据80的资源,剩下80的人瓜分为数不多的20,而且真实情况可能是19甚至更夸张。

欣然接受和利用这个规律就好,千万别抱怨,不仅没用,还显得自己特别失败,很多时候只要想一下这个定律,其实也就释然了。本来就会有人付出的没你多,但得到的比你多的多;你个人境遇也有一些特别好的时段和更多的普通时段。

在无法改变不公平规律的情况下,专注与个人应对方法更才是正道。

个人如何应对

对内来说,肯定持续学习,开阔视野,扩大个人移动能力和范围,在自己出生的城市工作和能在全球范围内到处跑肯定能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同时一定要关注20%高价值区域(并非自己的优势区),并且持续做功。

对外,向正确的方向移动,爬上幂律顶部, 利用系统放大名气;快速占领头部,吸引最好的资源,获得系统巨大推动力,百倍千倍放大自己的努力。

去头部的原因很多,书中给出的解释是,能同时拥有3个资源:好的方法论+刻意练习+大量的实战机会,拿到更高收益。就像去一个特别好的公司,会有好的前辈带着你成长,好的领导布置有效的任务,大量优质的实践机会,放在简历上也光彩熠熠。

ps: 再小的公司和团队也有头部,先爬上目前能上的头部,再站在这里看更远的风景,去更高的下一个头部。


对内学习展开讲--注意力和专注对象

目前大环境的现状

信息变多,思考变浅,随时干扰,永远在线

被各种智能设备环绕的我们肯定都能体会,在手机上不知不觉就过了2小时,千万别做这个时代溺水者,就是那些无法掌握自己注意力的人,无法过滤信息,找不到重点的人。

这点我自己有体会,虽然说网上什么都能查到,但你也得有一个关键词,如果你压根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存在,你是不可能去主动寻找某方面的资源的;而且各类app的算法其实很讨厌,会不断给你推荐你喜欢的东西,但其实都是那一类的,非常狭隘,如果你不主动去寻找,你就永远都发现不了那些你知识圈之外的内容。

专注 = 专一+长时间

【单线程专一战略】

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我们也不需要所有的都学,所以压根不需要焦虑,选好自己要深耕的那几个方面就好。

多线程学习会焦躁,而单线程会让你感到宁静,一心一意专注当下,最好能长时间战略性的只做一件事不分心,效益非常大,其实短短3周就能见到收益,只是大部分情况我们三周都坚持不了。

这里讲一个聪明人陷阱的故事,一个聪明人,精力和智商都是别人的2倍,可是越是聪明人,眼界越开阔,面临的机会越多,就越觉得自己做事情比别人轻松。

于是他定了3个目标,本来他的武力值是2,但被分成3个领域后,加上各个领域之前切换用掉的巨大精力和时间,而他每个的综合能力就变成了不到0.5; 远远不如专注于一个领域普通人的0.5;最后结果是就在这3个领域分别被3个普通人干死,这是郁闷的了。

高手都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持续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只是专注于20%的高价值区域,战略性专注,他们只盯着大型猎物,放过那些小猎物和小利益,像蟒蛇一样的耐心等待,从不轻易出手,只在时机成熟时用最稳妥的方式,最有获胜把握的笨方法出手,一击即中。

【长时间战略】

其实就是坚持,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是要不得;哪怕每天只是弱小优势进步,但只要持续每天迭代,就会产生巨大力量,千万不求速成,不贪胜。

而且每天的持续一点点努力,会让你在逆境中对自己能力保持信心,就算大环境失控或者遇到灾难,你自己能有自控力把控好自己,不至于跟着被摧毁。

《越迁》| 别做低水平的无效勤奋_第2张图片


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已经不是学与不学的问题,是认知效率差距的问题,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有以下三点:

第一,多学习一二手知识

第一手是行业期刊论文,大牛最新沟通谈话;

第二手是名校教科书,难懂的书和文章;

第三手是加入大量水分和案例的畅销书;

第四手是各种公众号,教学帖子,讲一个观点,给你超多鸡汤和情绪的垃圾消息,这部分能躲就躲,每天看到的东西就和没有吃下肚的食物一样,一定要精心挑选,不要让垃圾东西摄入。

第二,联机学习

联机学习:不要一个人冥思苦想,要和牛人同行多交流,用答案换答案,多元互联跨界,与最优秀大脑互链,形成圈层,能获得更多第一手优秀和正确的咨询,大大节省时间,更利于选择正确的方向,而不是闭门造车。

关键词:多元-高频-提问-结构-汇聚

【步骤】

1.先打磨出第一个知识模块

2. 分享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3. 重复前两部,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4. 整合出自己的体系,一定要分享出去

把你的能力和知识分装成轻量包装里,不吝啬的分享出去,换回更多反馈,千万不要憋大招,要轻量小步骤的高频反馈最重要。

《越迁》| 别做低水平的无效勤奋_第3张图片

第三,解决问题第一

不是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为目的去寻找和接收信息或者去做事;为了解决问题,思考和学到的知识马上就会用上,而且这个知识点有用,就不会被忘记,如果没用,忘记也没什么可惜的。

例如读一本书,是按需分配,你需要哪里的答案直接去寻找,而不是从头到尾,你的注意力更宝贵,而不是必须看完这本书。

【iso方法】input输入问题 -- slove解决问题(整合多学科知识)-- output输出产品(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输出倒逼输入】把自己的能力分装成轻量产品,高频次的输出分享出去,不要成为收藏品

《越迁》| 别做低水平的无效勤奋_第4张图片

增加控制点,先确定大方向

自上而下构建知识体系,学习是一个多层系统。

例如:写作从下到上是,细节--句子--段落--框架--主题的多层结构,最好的写作方式是自上而下,但稍微不注意就掉入低水平勤奋的陷阱中,变成纠结细节和句子,而大框架都没有,框架没搞好,来回改句子其实并没有什么效果。

我们都知道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这样方便实现;其实我们还应该在各个小目标上增多尽可能多的控制点,多层步点,让复杂的事情尽在掌握,能随时自测和看到进度条。

这本书还讲了更多的细节,觉得感兴趣的伙伴们可以自己去看原书,就像上面提到的,带着问题去看,看自己需要的部分就好,你的注意力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迁》| 别做低水平的无效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