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只展示三天朋友圈的人,正在为自己的选择失去更多……

那些只展示三天朋友圈的人,正在为自己的选择失去更多……_第1张图片

0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只展示自己三天状况的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多,成为了当下一种风潮。

朋友圈本来是一个强社交的即时通讯工具,反而慢慢定格为过去式,让人五味陈杂。

我的朋友圈里也有这样的人,尤其是还不太熟悉的朋友,看到朋友圈是这种状态的人,我几乎没有任何想要交流的欲望,就想把他们清理出我的朋友圈。

心里梗了一下又自我安慰道:“没什么了不起,朋友圈就是个圈,何必看得那么重?”

我自己早在半年前,就把朋友圈的更新通知关掉了,更多的时间泡在了手机上各个学习属性的App里,看不见更新的红点,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一直在刷朋友圈。但是我想念哪位朋友的时候,我都会特意点开他的头像去朋友圈看看,然后给他留言。

同时我自己从来没有放弃过发朋友圈,生活里的任何小感动我都会以朋友圈消息的形式发布。一方面用来记录生活,给自己留个mark;另一方面,我也希望那些愿意关心我的朋友也能够分享到我的感受和心情。

尤其是日渐萧条的朋友圈,每次偶然看到有意思的话题和内容,我都会乐上半天,会留言或者点赞支持,朋友圈里逛一逛和上街买买买的感觉,竟然有着同样的惊喜。

每次朋友圈有人给我留言和点赞时,也会有短暂喜悦。其实我也并没有觉得,朋友圈会为我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困扰。

最初使用微信时,还会因为偶尔发现对方突然关掉的朋友圈,心里不舒服两天。后来慢慢想明白了,有些缘分和情感是无须强求的,我也对他关掉就好,这也没什么好解释和过于期待的。

渐渐的,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随着大家的好友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已经失去了最初朋友很少时那种“物以稀为贵”时的雀跃。

而那些真正愿意看你朋友圈的人,都是那些在意和关心你的人。只要是不泄露个人隐私、不涉及安全问题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给那些想关心你的人,一个可以关心你的机会呢?

02

一般来说,如此对待朋友圈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从一开始就不愿意开放自己,属于安全感不足的那种人。而另一种则是表面上看似不在乎朋友圈,体现着自己的个性,但其实通过这种方式,潜意识也是用另一种形式引起别人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第一种人是个人性格的原因,不必评说。

第二种人,我观察了一下自己朋友圈的这种类型,要么的确是小有本事,要么就是想要显得自己很牛的那种人。表面上看,也许他们觉得这样做,可以把自己的时间不荒废在看朋友圈里。(说真的,我有点纳闷,究竟这些人是要花多少时间看朋友圈,都会感觉这么浪费时间呢?)

就算他们显示出自己惜时如金,只需要展示三天的动态,我就很奇怪,难道三天罗马就建成了?三天能看出你的什么呢?个性?爱好?还是生活?不,三天什么都看不出来,只能看出你还不是一个僵尸微信号,仅此而已。

就算你很牛,但不能给我带来任何有价值的资讯,你的牛对我来说,就是毫无意义的。我也不太会对一个这样的人掏心掏肺。

因为永远只停留在认识三天状态的你,对我来说,就只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我看不出来你的成长轨迹,我无法对一个模糊到只有三天印象的人,有什么深刻记忆。所以一旦交流,我还是会从头到尾问你很多基础的问题,浪费彼此的时间。这很不好,大家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

所以说,这些看似珍惜时间不在意朋友圈的人,公开用三天状态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朋友圈的不在意,其实这也在和自己本来积累的强链接社交关系说goodbye。

我只觉得这样的人真有点傻。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环境的变化,加之忙碌,以前的很多朋友可能疏于联系,但是自己时常更新这个朋友圈,其实就是主动敞开心扉,以开放的心愿意让对方了解自己,感受到你真的未曾远离。

这根本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大量节省时间,因为真的省下了大量一对一去私聊的时间,用发布朋友圈的方式向关心你的人广为告之,这不是很高效吗?

我认识很多视个人时间为生命的自媒体人,在他们关掉朋友圈和不展示朋友圈后,我发现他们的文章水平并没有明显进步。

我猜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找他们的人没有变少反而比以前更多了,一对一私聊花来的时间,一遍遍说着简单重复的话,反而更没时间看书写文章了,真心累!

而且长时间处于这种反反复复说同样的话,人的谈话状态不是主动思考而是被动应答。我们真的那么需要别人一遍遍重复的问候,回答同样的问题很多遍吗?

也许这种一对一链接会加深,但从更广义的社交关系上把自己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封闭,不过是在一个极小的圈子里自娱自乐而已。

朋友圈,到底就是一个社交关系,人生存在社会中,不可能是一座孤岛,社交关系本来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微信作为中国日活跃用户最大的App,已经毫无悬念地成为第一大国民级应用。看得出微信一直在努力和优化,努力给上亿日活跃用户有更多个性化丰富的体验,所谓有选择权和支配权的人生是幸福,一个小小的开关按钮就能让无数人做出这样新的选择,感受到能选择带来的幸福感。

微信就是为了更多人有更多的选择,因为他是本着服务的精神来做这个社交工具,所以它会强链接如此大规模的人群基数,相当于不断为自己添加好友的同时,也在展示细化和升级自己的服务。

但你如果不能为自己的朋友圈提供任何价值,凭什么需要帮助和支持时获得支持呢?讲真,你选择了什么,也会无形中失去什么。

03

我曾经参加过十点读书的海上社群节活动,作为一个一千五百万的大号,我们在参加读者Party时,发现真正到达现场交流的这群读者,居然三分之二都是通过朋友圈分享好文的方式关注到十点读书的。

可见通过朋友圈链接到的种子用户,往往更具有沉淀性,也更容易成为粉丝中最活跃的群落,真正成为伴随自己一路成长的真爱。

而我们大多数没有资源和人脉的普通人,想要发展一份自己的事业,朋友圈里的人群无意就是你的资源。这种直接的资源,绝对是你应该最珍惜的资源。

我最早开始尝试每日写作时,就是是发在自己朋友圈里,得到了不少朋友的鼓励。大家陪着我一起从阅读量的两位数到四位数,虽然这个阅读量依然少到不值一提,但也标志着自己从零到一的开始,一步步扎扎实实的付出。

我亲爱的微友们,一路见证我的成长和坚持,鼓励并支持我,对此,我的内心始终是心怀感恩的。我也很喜欢在朋友圈分享各类有趣好玩并有价值的信息给大家,用这样的方式感谢多年来一直帮助和支持我的朋友们。

我知道很多全职妈妈,走上微商之路补贴家用,也是通过自己的朋友圈用真诚和信任积攒了自己的第一批种子用户。

我还知道,现在某些活跃的社群,早期都是在朋友圈里通过朋友支持,开始起步最后相聚并逐渐形成规模。

一个人的成长是有轨迹的,朋友圈恰恰是见证你奋斗的起点,而忘记起点未必是件好事。

如果你告诉我,朋友圈里的人让你没有安全感、陌生人太多,那我就很奇怪,为什么当初你添加人或者被添加时,怎么会那么轻松和随意呢?的确觉得不安全的人,删掉就好,为什么因为这一小部分人,就把整个朋友圈变得如此陌生?

一个人对待朋友圈的态度潜藏着他为人处世的能力,见圈如见人。

当然,什么样的选择都是自己的选择,总归自己开心就好。

只是别在无形中失去更多,直到有一天才后悔为好。

有段话这么说:“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以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也许那个时候你才会发现,时间会让你弄丢自己生命里那些经历过、陪伴过的人与事,当你想回去寻找时,他们早已不见了踪影……

爱情如此、亲情如此、友情如此,朋友圈亦如此。


阅读完喜欢请点个赞,如果能选关注,必是真爱啊!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获行业内最高大奖。

11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选自优美图,谢谢原图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只展示三天朋友圈的人,正在为自己的选择失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