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充斥着这样的文章:满篇的故事,而且要么是名人轶事,要么是作者的朋友、同事、同学的故事(这些故事是不是胡编乱造的根本无从考证),然后一篇1100字的文章,用3个故事占去1000字,文末用100字总结作者认为的道理。在互联网时代之前,《读者》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这本杂志让几乎所有的人都了解了鸡汤文,而且带毒。但是为什么到了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文章还是这么多呢?仅仅是作者变成了一个个公众号的写手,一个个问题的答者。
(以上图片的文字就是颇具鸡汤文的特点,只讲出作者自己的结论,但是他不论述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以及这个结论的边界条件。)
因为人人都喜欢听故事,因为听故事不需要动脑筋思考,那么得边阅读边思考的文章,从人贪图安逸的本性来讲,本就是不讨好的。但是世间的事情,都是这么奇怪,其实也符合进化论——能轻松获的事物,价值都不高,因为人人都能获得,自己哪里还有竞争优势?要在人群中获得突出的竞争优势,就要比他人更能进化,进化需要的是:压力,自我磨练、自我改变以适应环境。要享受生活,需要做顺人性的事;要进化自己,需要做逆人性的事。
◎满篇故事的文章的“毒性”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满篇都是故事的文章的危害是什么?——这里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我们是希望自己通过阅读文章,获得新的认知,获得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进化自己的思考力,如果我们并不想进化自己呢?并不想自己相对他人能有全面思考、以理论述的能力呢?那么很简单,做任何事都做顺人性的事,不要去吃苦,不要去奋斗,刷手机、吃薯片、听故事、喝可乐、睡懒觉的日子蛮舒适的,很符合人性。
这种文章的套路都是讲述3个故事,然后用100字总结下道理告诉大家。但是本质的问题是:这个作者总结的道理对吗?如果对的话,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呢?它的边界条件是什么呢?
至少就我的了解,很少很少的作者会写道,这个道理的前提是什么,这个道理的适用情况是什么,这个道理的特殊情况时什么。因为基本没有作者写这些,如果我们信奉了他的道理,那么完蛋了!
(1) 因为我们个人实际的环境,实际的情况和他胡编乱造(好吧,我承认我认为他们为了文章阅读量很高,会故意写惊悚的、抓人眼球的故事,就免不了胡编乱造一番了)的故事的环境、条件差别不小。我们却拿着这作者总结的道理,在自己的生活中工作中实践,很可能会犯方向性大错误的。
(2) 他们写的故事,是无法完整而全面得阐述主人公的外部环境、条件、主人公的思维方式的,只能阐述很少一部分环境,和主人公的行动(但是看不到的行动呢?但是主人公的思维方式呢?),这么狭小的视角写出来的故事,就能总结出正确的道理?搞笑了啊。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吧,这样大家更直观。【我声明,我举的是例子,不是真实的故事】
某文章的作者写了一个人是一个小旅馆的前台,他心地善良,常常无私得帮助别人,一个寒冬的夜晚,旅店客满了,但是深夜进来了一对老年夫妇,他就想着一定要帮助他们,于是把自己的员工休息房间给了老年夫妇住一晚。结果这对老年夫妇是富豪,他们很感动,就把自己名下的酒店过继给了这个年轻人(是不是满满的读者文里,希尔顿的故事的感觉),然后这个年轻人就开始发家致富了。文末,作者总结:只要我们善对他人,他人就会善对我们,善良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未来。
我来解读下我的看法:
(1)这个道理对不对?对!(2)但是这个道理是全面的道理还是局部的道理?作者没说(也可能他水平不行,说不出来,原谅我的冒犯,因为误人子弟的做法,我总难免气愤),但是我认为这肯定是局部的道理——因为那种因为善良得帮助陌生人,而被拐卖的案例少吗?那种因为善良而扶老年人,却被讹诈的案例少吗?那种因为善良而帮助同事,却被同事踩着自己往上爬的案例少吗?(3)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有朋友就有敌人,对朋友善良可以,对敌人要善良吗?作者也没有说这样的情况下,这个他总结的道理该如何处理。
这种讲故事的文章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分析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识别写这个文章的作者很可能是在误人子弟?
方法很简单:用提问来识别。比如上文中我对那个读者文章的提问。也可以用实际的案例来提问,比如你问作者,那些因为善良而给陌生人带路,却被拐卖的姑娘、小孩子,他们的未来因为善良而光明了吗?作者如果能回答出他的道理的边界条件,那这个作者还是有点水平,但是却不坦诚的,因为他如果都知道边界条件,为什么在文章中不写清楚呢?
【此文首发于公众号: 米知山 ,关注个人成长,感谢关注】
◎不带毒性的文章该是什么样的?
那么我们想通过阅读一些好的文章,而获得新的、不同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该怎么样去判断这个文章写的不错呢?——文学性的文章,新闻资讯类的文章除外,这些文章都是充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而且不会在文章里想阐述什么道理。
我个人的判断方法是,写的不错的文章,应该有以下3个特点:
1.文章中至少一半是抽象的论述,论述的是一种理论,一种模型,一种算法,没有故事,没有时间、人物、地点、事件。都是先论述清楚作者的想法,算法(通过抽象的论述过程),然后再带入具体的案例来分析。而绝不是:先讲3个故事案例,然后作者总结出自己的想法。【想法应该是通过逻辑、道理的分析论述被推导出来的,那种讲3个故事就能总结出想法的作者,是不是太牛了啊?满脑子的哲学智慧啊!】
作个形象的比喻吧。好的文章的作者,都是先推导出直角三角三边长度的关系是:a*a+b*b=c*c,然后针对具体的故事案例,再去分析它。而且这个作者也给出了边界条件——平面的,直角的三角形。
2.抽象的论述过程是一种符合逻辑的、符合道理的论述,能自圆其说,也能对不能解读的情况,写出边界条件是什么,特殊情况是什么。一定要对那种不讲边界条件的文章保持警惕!比如有些文章讲,我们应该怎么断食以保持健康?这个应该要提出边界条件,什么身体状态的人,什么年龄阶段的人才可以,有些文章讲,我们应该怎么学英语?这个方法应该要提出边界条件,英语水平在什么阶段的人才能使用这方法……我很难相信,没有什么边界条件,就有什么适合于万事万物的绝对真理。(我目前相信的,我还没看到什么边界的只有阴阳哲学了。)
比如:一个文章讲一个国家要变大变强,成为世界第一第二的富强国家,一定要发展高科技,但其实是有边界条件的——这个国家有能力发展高科技。再比如作者说一个人要成为中国首富,一定要创业。很多人也创业致富了,但是他们并不能成为首富,边界条件是他应该创立那种代表未来巨大市场潜力的企业。
3.讲的故事很少,不会超过篇幅的一半,大量文字都用于抽象的论述了。最后能接受读者的提问,能解答读者的提问案例,当然有些案例不能解答,因为这些案例是在边界条件之外的。
关于原则、模型、算法的概念和作用,推荐阅读《米知山 | 工作圈、朋友圈、各处旅行都不是宽视野——怎样打开更宽的视野呢?》
感谢关注微信公众号: 米知山
关注个人成长,和大家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