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

文·萧山

每年的霜降到立冬前后,是农家最忙的时候——秋收——收秋和秋种。

秋收_第1张图片

记忆里那个时候是很忙的,连学校都要放“秋假”的,让这些半大不小的娃娃们尽量的帮一帮家里。

不论是家里头还是地里头,没有闲着的人没有闲着的地。

秋收_第2张图片

地里头有成堆待撒的农粪,地头上有捆绑好的芝麻杆,地埝上还堆放着红薯蔓……家里头更不用说,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堆放着从庄稼地里运回来的东西,最占地方也最“木乱”人的就是一堆一堆的玉米毛棒子。不光要剥皮还要编成“玉米龙”盘起来。不过白天都忙,只有等晚上歇下来时候做这事。

晚上收工回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七手八脚的剥皮子(玉米棒外衣)。把留有少而结实皮子的玉米棒交给家里会“编穗”人手里,由他把一个个单独的玉米棒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条或长或短的“玉米龙”。围着柱子或树杆盘起来,让它们风干。等到冬日闲暇之时,再剥穗变粒。

收完玉米有豆子,打完豆蔓有红薯,红薯下窖摘棉花……反正是忙完这个忙那个,一年到头都在忙。

秋收_第3张图片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进步。自从大量农用机械的参与,往昔忙碌的农人们渐渐的变得清闲。

夏天收麦子,不寻镰不磨刀,拉上车子,拿上袋子,地头一站等收割机。不割、不晒、不碾(碾麦)、不扬(扬场),地头装粮袋,直接送去面粉厂。随你换面本还是拿钱,都由你,再也不受往昔收麦的熬煎了!

再后来,人们嫌种麦子不够“经济”。只留下一小块地当做口粮,剩下的全都“转产”——栽种花椒。虽然摘花椒是件极其辛苦的事,但这当天就能见到现钱“买卖”却很受欢迎。前后紧紧一个月时间,摘花椒就算结束。人们又重复着年复一年的收秋。

秋收_第4张图片

在剩下不多的粮食地里,人们尽可能的多种一些东西,一块玉米一块红薯,有时还撒上几行芝麻。地不见大,样色却也不少,为的是不丢农家种地的本色。

今年的雨水特别多,特别是玉米地,不论你稀稠,都长得壮壮的。每根玉米杆上都结着差不多大小的两根穗子。密密层层的互相挨着,一块地的收成是往年的两倍。

收秋的时候我回老家帮忙,一路上看到的是整片整片的花椒地。花椒已经摘完,只留空枯的枝叶。少了火红花椒的映衬,这空空的枝叶显得有些恓惶。

秋收_第5张图片

花椒地旁,成片绿意葱茏的红薯蔓,把一块块或长或方的地面罩了个严严实实。

不远处“低头哈腰”的油葵极力表现这它的黄艳,给这已显萧瑟的秋田点染了一抹亮色。

地头上随手撒的几粒豆子,迎风招摇着蔓上的饱满豆荚。

地头沟边傲然挺立的柿子树,半黄的树叶上挂满即将全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一样煞是可爱……这才是此时田园地头应有的景象。

秋收_第6张图片

今年的玉米长的确实好,一亩多地,五个人不歇气的干了一上午。

地头上,一袋子一袋子码的整整齐齐的玉米,粗粗壮壮、白白亮亮。任谁看了都眉开眼笑!因为这袋子里装着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是农人辛苦耕作的回报。是大自然对农人付出的最好回馈!

拉着玉米回来的路上,山沟崖畔的野菊花开的正艳,旁边枯黄的野草和那火红的秋叶相互映衬,显出这秋的美丽颜色。

秋收_第7张图片

临进村的时候,看到八十多岁的二爷还拿着铁锹挖地。他这个年龄,家里也不缺钱,可他还是坚持种地。问他为啥这样,他说怕把好地糟蹋了。往小哩说这是干了一辈子了,歇不下,往大哩说,我觉得他是用他的劳动来捍卫农民最后的尊严!

秋收_第8张图片

后来我一直在想,斗转星移,时空轮转,往日热闹忙乱的田园已渐渐平淡,不知道若干年后这仅剩的一点“秋收”味还剩多少?

秋收_第9张图片

山沟崖畔的野菊花还会再开,田园沟壑的秋叶也会再红,只是不知道承载着农人收获与希望的田地还有多少人耕作,谁还把这少“经济”的田园地头当做自己凭借依赖的期盼,这里是否还有着他们不舍的眷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