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杯里的枸杞,能看出你的养生等级

作者:正执君

一边作死,一边自救,是当代年轻人正在接受的养生理念。 

眨眼间,南方开始降温,北方开始下雪。秋收冬藏的养生季又要拉开序幕。

之前,年轻人中有个说法叫“朋克养生”,据正执君了解,此种说法已经失效,最应景的概念,叫“元气过冬”。

暖宝宝、保温杯、可乐、党参、枸杞、红枣、核桃、黑芝麻...

原本是中老年的专利,如今却走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可大家到底是在真养生,还是伪保健,今天就让我们从枸杞,一窥究竟。

枸杞的潮养生

养生小白: 啤酒泡枸杞

啤酒里到底能不能放枸杞?至今没有一个定论。

正执君也承认,反正我没尝试过。不过从这五个字,我能体会到的不仅是年轻朋友开始重视养生,更多体现“嘴上不服老,心里很清楚”的自嘲精神。

毕竟,最早一批90后都30啦。而立之年,岂有不重养生之理。不过比起后两种,这种吃法就显得很初级。

养生达人: 干吃枸杞

丁香医生曾写过一篇文章枸杞是挺好,但要小心别吃错。其中提到:

每天一小把枸杞当零食,确实要比饼干、薯片之类的要健康。 

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把它叫做“枸杞子”,所指就是枸杞晒干后的成熟果实。据李时珍的记载:“ 枸杞,树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名之。”

既然枸杞可以理解为成熟的果实,那么晒干后把它当作葡萄干一样食用,看似也未尝不可。于是这种吃法,渐渐被一部分年轻朋友所接纳。

养生大咖: 喝枸杞

枸杞泡着喝?

No,你Out了...

养生大咖已经不再用水泡枸杞,而用榨汁喝枸杞。480颗鲜枸杞榨出30ml的枸杞原浆,然后封装成一袋袋的小包装。方便携带又养生,即省时又省力还保健...

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变化,许多过去一尘不变的东西正在迭代更新。马应龙牙膏、大白兔香水、故宫口红、六神鸡尾酒、黄翠仙油腐乳...

目不暇接的“网红”不停撩动大家的心,谁更跨界谁就赢。追求最潮最In的养生大咖,又岂会放过枸杞榨汁养生法。

吃枸杞的误区

玩归玩,闹归闹,别拿枸杞开玩笑。

大名鼎鼎的枸杞可食用,请千万别忽略它是一味药,距今已有2000多年用药历史。作为药食同源目录中的成员,枸杞确有它的实际药效。

是药三分毒,在日常食用枸杞时,我们必须要避开下面三个误区,以免误食伤身。

误区一。不明真相随便吃

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李中梓写到:

枸杞,味甘苦,性微寒无毒,入肝、肾二经。主五内邪热,烦躁消渴,周痹风湿,下胸肋气,除头疼,明眼目,补劳伤,坚筋骨,益精髓,壮心气... 

看到“益精髓,壮心气”有人心动了,把枸杞当作壮阳佳品来服用。特别是一些中年男性居多。

在中医里,精的概念范畴很广,具有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生殖等功能。仅仅着眼于壮阳这一个点上,是有失偏颇的。

误区二。不论体质胡乱吃

正执君就亲眼所见,有朋友的保温杯里,一杯水得有半杯枸杞子。

这样吃行吗?答案是:因人而异。

枸杞中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A、铁、硒、钙、钾、锌等等。不过它更适合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群。

由于枸杞具有温热作用,在日常应用中常会有上火的现象,应在中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日常表现为高血压、性情急躁爱发脾气、平日里大量吃肉而满面红光的人,以及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都最好别吃,否则不但达不到养生效果,还可能加重病情。

普通成年人如果泡茶,一次5~10粒就可以,千万别多放。

误区三。忽略药性跟风吃

枸杞不仅在中国,更是远渡重洋,在外国人那里也受人爱戴。其中不乏创新吃法。

比如枸杞+酸奶。这种搭配看似诱人,却可能减弱枸杞的药性。枸杞温热,所以在搭配上,要避开那些药性同属温热的食物和药物。比如:桂圆、红参、大枣等。

中医有一个概念叫“十八反”,意思是中药配伍中的禁忌。尽管目前还没发生过枸杞和奶制品同食中毒的案例,但为了保证枸杞的药性,还是谨慎为上。

写在最后

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泡养生的枸杞。左手自残右手养生,关于这点人民日报还曾撰文提醒大家,年轻人不应这样撕裂。

能开始泡枸杞,已经代表了我们逐步重视健康,试着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平衡掉熬夜带来的伤害。

中医告诫我们要保持平衡。身体需要平衡,健康需要平衡,工作也需要平衡。大家每一天精力有限,工作、休息、娱乐总需有取舍。平衡好了,自然可以精神饱满的应对生活和工作。

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发迹后移的90后,规划养生的00后,一代都有一代忙。正确看待养生,重视并符合规律的使用中医药,不仅是科学的态度,更是我们正执新汉方想传递的理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杯里的枸杞,能看出你的养生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