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加,对成功的认识也逐渐在变化。美国有一位研究者(巴拉巴西),他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成功”。他的研究成果可能改变原本你对成功的认识。
这是代码人生系列的第四篇,文章目录如下:
- 你是否 diss 过别人的代码?—— 怎样的代码才算优秀?
- 程序员和领导对项目delay的理解是不是有偏差?
- 来自程序员老婆的吐槽
- 成功、瑜伽、黄晓明 | 中年程序员对成功的认真思考
- 一个码农对项目的非分之想
怎么定义成功
- 为了减肥,我已经连续一个月吃素。
- 我很胆小,但我鼓起勇气在 2000 人的大会上发言。
你当然可以说,这些对于我来说就是成功。没错,但巴拉巴西研究的不是这种“成功”,而是世俗的“成功”。
如果你是一个作家,你的成功就是你写书销量怎么样。这种成功不是你的自我感觉怎么样,而是社会对你的认可,这些成功和主观判断无关,而是客观的,可测量的东西。
巴拉巴西研究的也不是“成功学”,而是有关成功的科学。励志故事和名人传记确实能给人带来一些启发,但那只能算是“个人认知”,不能上升到科学层面。科学理论,必须可重复,可验证,有数据支持。
巴拉巴西做的正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做一些以前无法做到的统计:
- 他们统计了有史以来所有学术论文,分析每一个学者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 他们拿到美国每周所有的图书销售数据,看看每一本书是怎么畅销的。
- 他们有全世界所有的博物馆和艺术展览中的数据,这样他们能知道现代每一个艺术家是如何发迹的。
这些数据的特点是全覆盖无死角,可以说,他们知道一个领域中所有的成败。然后他们找到一些规律,称之为“成功定律”。定律的意思就是你不服不行,不管你喜不喜欢,世界就是这个样子。
业务表现好 ≠ 成功
比如你是一个画家。在美术学院的专家看来,你的绘画技法,作品的意境。特别是你审美的眼光,都大大超过了当代著名画家冷军。可是你的画卖不出去,而冷军的一幅画能卖几千元。那对不起,你不算成功。
业务表现是你自己的事。我们经常谈论的各种自我提升的方法,比如刻意练习、意志力、高效率,这些都是研究怎么提高业务表现。业务表现好,说明你是一个高手,但高手并不一定成功。
你的成功由我们决定
巴拉巴西举了一个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有个王牌飞行员叫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曾经击落过80架敌机,外号“红色男爵”。他不仅技艺高超而且个性张扬,故意把自己的飞机漆成红色,在空中特别显眼,向对方飞行员挑衅。
红色男爵不但在德国家喻户晓,在全世界也是鼎鼎大名,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在他死后很多年,美国的动画片《史努比》里面还有他的形象,西方的男孩几乎都知道有这么一个红色男爵。
红色男爵是一战中业务表现最好的飞行员吗?不是。同时期的法国飞行员雷内-方克击落了超过100架飞机,而且自己还没事,战斗水平绝对超过红色男爵(红色男爵死于战场)。但是,方克的名气远远不如红色男爵。方克的维基百科页面只有18种语言,而红色男爵有52种。
巴拉巴西说,成功不取决于你的业务表现,而取决于你的业务表现对社会网络的用处。
红色男爵对德国的价值并不仅仅是击落了80架战机。德国宣传机构需要用他的形象去提振国民精神。红色男爵出身好,有个性,高调热爱战斗,特别符合当时德国的需要,德国开组马力宣传。而方克所在的社会网络却没有这样的需求。
决定你成功不是你的业务表现,而是大家对你业务表现的评价怎么样。换句话说,就是“你的成功不是你的事,是我们,也就是社会的事”。
黄晓明的那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正好和成功定律背道而驰。
成功,自己无法掌控,它充满了偶然性,它被一种比个体更大的力量所左右。巴拉巴西把这种力量称为“社会网络”,而宗教把它称为“神”。
瑜伽
看完巴拉巴西的书,让我联想到瑜伽。瑜伽是从梵语yug
音译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yug
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它包含了这样一层因果关系 :“你和X结合,你和X的关系就能和谐”
瑜伽修行者期望和什么东西结合?瑜伽修行有八个阶段,称为八支
。它们分别是:
- 持戒
- 精进
- 体式
- 调息
- 制感
- 专注
- 冥想
- 三摩地
持戒
是社会准则,它包括:非暴力、诚实、不偷窃、节制、不贪婪。这可以理解成和社会结合的基础。
精进
是个人准则,它包括:清洁、知足、自省、敬神。这可以理解成和未来更好的自己结合的基础。
体式
就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凹造型”。可以理解为和自己的肌肉关节结合。
调息
是呼吸练习。可以理解为和自己的呼吸结合。
制感
就是控制感官,切断自我和外界的联系,而专注
就是在制感的基础上将意识集中于一点(可以是任何有形或者无形的东西),它们可以理解为和自己内心结合的基础。
在专注阶段连续不断的保持注意力集中之后 就到了冥想
阶段,这是一种深度静虑而不被干扰的禅定状态,精神、躯体和气息融为一体。(用脑科学的话来说,就是脑电波处于阿尔法波)
瑜伽修行的最高境界,称为三摩地
,它是冥想的究极形态,即“自我意识和神的意识相结合”。
瑜伽告诉我们 “结合吧,然后好事就会发生”
用“结合”的思想重述一边巴拉巴西的研究成果:只有当你的业务表现足够好,并且它能够和社会网络的需求相结合,你就能成功。
和身边的人结合
拼命努力可以提高业务表现,但它是否能和社会网络的需求相结合,不是靠努力能决定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文人骚客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吟唱)。巴拉巴西研究的成功和大多数人无关,因为社会没有这么多成功的需求。
除了和社会网络结合,和身边的人结合也是一个需要终身修炼的课题。为啥需要结合,因为“我们不一样”,不一样就有隔阂,有隔阂就难相处,难合作。唯有结合
才是终极解决方案。
两个出身和成长环境不同的人走到一起,三观及处事方式难免有些不一致。如果双方我行我素,各执己见,甚至相互指责,这样的亲密关系走不远。唯有结合才是长久之道,你知道他和你的不同,他也知道你和他的不同,相互理解、包容、靠近才能增进亲密关系。最终你变成了我,我变成了你,两个人相互结合形同一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做的事情总是入不了你的法眼,你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有隔阂。那是因为你在随着世界而变,但他们只是和以前一样,你们不一致了,不管是看问题的角度,还是处理问题的方式。这必然会发生的代沟总是不那么愉快。唯有结合才是跨越代沟的桥梁。多以父母的视角看待问题,想他们所想,理解他们想法背后的原因,才是和老人相处的温暖之道。
除了亲人和朋友,同事应该是和你相伴时间最多的人。就拿程序员来说,上游是产品经理,下游是测试。虽然大家都在为同一个大目标努力,即提供高质量的app,但各自侧重点不同,这种不一致,若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各种内耗。就连不从事互联网的人都知道,程序员和产品经理是死对头。可见因不一致导致的对立情绪杀伤力有多大。唯有结合才是化解之道,我们程序员只有做到 “心中有产品,心中有测试,想产品所想,思测试所思”,才能让自己和身边的同事有一个更好,更高效的合作氛围。整个公司价值链的流动才能更加顺畅。
和身边的人更好的相处,合作,难道这不算是一种成功吗?或许这可以让你离世俗的成功更进一步。
结合吧,然后好事就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