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如果孩子对老师的帮助没反馈、不配合怎么办?

如果教师给予了帮助,但是这个孩子并没有积极的反馈,怎么办?就是不配合老师。

不光是在“提升自尊”方面,在其他方面,这也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在《教师效能训练TET》这本书中有对这个疑问的指导。说来,这个问题真的值得读一读这整整的一本书。

无论是做老师,还是身担其他角色,如果经常把“配合我”作为目标,多半会过得比较累。其实除非特别极端,一般人也不会特别在这方面较真。

师生关系,更像是一种合作关系。我们的职业是帮助孩子发展和成长,这是我们在社会生存中的分工。但是学生还小,人生阅历有限,他未必能够完满的理解到我们的所谓“帮助”。但是作为孩子,作为个体,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感受,观点。这些使得他们对这些“帮助”形成自己的看法。当缺少他的主动意愿的合作时,我们单方面的想法对他就是一种“强迫”和“控制”,尤其对于比较大的孩子来说。再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就不会有积极的反馈,也不会配合,甚至反抗。

我觉得,当出现这样的现象是,首先可以做的是“暂停”(在没有紧急危险的情况下)。然后是“沟通”,尝试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坦诚的告诉孩子自己的担心。有些误会解除了,后面就会顺畅很多。在《教师效能训练TET》中的沟通技巧都可以使用。大部分问题可以在沟通的环节解决。剩下的部分,可能是价值观冲突,可能是权力相争等等,像这样的情况如何处理,书里也给出了建议。

总之,当我们在帮助孩子遇到困难时,首先我们应该了解,这可能并不是我们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这只是一个发展中的“过程”。

然后可以给自己一点空间(暂停“帮助”),暂时放下对那个所谓“目标”的执念(“他必须配合我”,“他必须考及格”,“必须让他养成写作业的习惯”......)。放下执念的意思,不是说这个目标就再也不要了,而是暂时不以它为唯一目标。它仍然可以是长期目标,但是在眼前当下,我们可能需要在这条路上暂时寻找一个更加适合前进的短期目标。

接下来,重新审视当下发生了什么,孩子怎么了,自己怎么了。该沟通的沟通,该学习的学习。坦诚的面对问题,面对孩子。这个过程也会帮助你与孩子建立更加深入和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关系总是有助于合作。

最后,找到一个新的策略,进行尝试。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我们的影响的反馈,是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出现的。有些事情,时间是不可少的。那我们也就只有等待。

在这里,所有关键中的关键,是我们老师自己莫要因此而感到受伤害。如果你有这种感觉,可以来找我聊聊,我们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可以做什么。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即使解决不了,我们也是可以带着问题生活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答疑:如果孩子对老师的帮助没反馈、不配合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