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基本常识》笔记

李光钦编著

第1章 前言

>> 禅宗的核心思想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思是通过我们自身的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和规律,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 后世所说的禅宗,实际上主要指惠能所创立的南宗禅。

第2章 源流及发展

>> 禅宗所说的禅是指感悟到本性的一种状态。其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

>> 禅学是佛教的一种思想,其大意是放弃用已有的知识、逻辑来解决问题。认为真正最为容易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自我们内心的感悟来解决问题,寻回并进入自性。其理论认为这种方法不受任何知识、任何逻辑、任何常理所束缚,是真正源于自我的,所以也是最适合解决自我的问题的。简单而言,禅就是一种最为简单而且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 禅宗主张“以心传心,见性成佛”,传心传的是佛的心印,而佛的心印就是般若;见性就是表现自己本自具足的菩提般若之智。

>>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就是在自己的心念里,彻底地摆脱了事物之境的影响,不在本来清静的佛性上生出种种念头。简明地讲,就是心离好恶、取舍、憎爱,远离一切来自“前尘缘影”的分别相念,而非舍弃正念、正思维。    无相,并不是否定外在一切事相,而是心不被外在的事物牵引、熏染成为分别想念的素材,当下即相离相,不留痕迹。    无住,是不让心停留在任何一个地方,产生执着,念起即觉,觉之即忘,活泼无染。无念、无相、无住,三位一体,持之以恒,则正见可立,正受加深。

>> 心性论是禅宗成佛理论的基础,是禅宗思想的核心,也是了解禅宗思想实质和禅修实践的切入点。

>> 禅法的本质是静虑,静虑的过程是禅法,依本质而言,是说明人人都有静虑的本能;禅法是运用这种本能,从事生命价值的发挥。

>> 通过对一切色相的通透,把握了外在事物和内心世界的本质,最终进入一种高雅、平静、顺其自然的境界,获得真正的、超越了一切生死、轮回、世俗、红尘、因果的自由。

>> 独立承担、自我追寻、自我完成

>> “直指人心,顿悟成佛”是我国禅宗一直强调的主旨之一

第3章 思想理论

>> 我国禅宗思想的两大重要源头是般若思想和涅槃思想。

第4章 坐禅及修行

>> 禅宗强调心性的运用,以明心见性为宗旨。所以禅宗修持以定慧一体为特色。

>> 禅宗修持的最终目标就是涅盘。涅盘是指灭除贪欲、嗔恨、愚痴、无明、邪见、是非、烦恼的一种寂灭无染、物我双忘、圆满光明、自由自在的世界,是超越生死的悟界。能达到涅盘的境界,人生自然能够获得解脱。

>> 参话头是禅宗最具代表性的法门

>> 十牛图:寻牛——见迹——见牛——得牛——牧牛——骑牛归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还原——入廛垂手。    十牛图就是容格分析心理学中的个性化

>> 一相三昧,就是要在一切处都不住相。怎样才是一切处不住相呢?就是把一切的相都融为一相,是非平等,善恶同观,不生憎爱,不生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以安闲恬静、虚融淡泊的心境来面对一切事物,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归于圆融无碍,成为佛的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这就叫一相三昧。

第5章 高僧大德

>> 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

第7章 经典

>> 禅宗讲的是明心见性,以心印心,不立文字

>> 禅就是对人生的一种冥思、顿悟和理解的过程。生活当中处处有禅意,从而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思想体系。

>> 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也如电,当作如是观

>> 不可说    又称“不可言说”或单称“不说”。说真理可证知,然不可以言说诠示。

>> 正如那句经典话: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也不可做。

>>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则见事皆和。

>> 未成佛果,先结善缘

>> 佛经说八识,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还有末那识,最后阿赖耶识。

>> 见性成佛

>> 坛经代表的是禅宗的精髓,坛经中主要论述的是三无法门: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第9章 文化与生活

>>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 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 禅茶文化的功能定位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 感恩:用感恩的心态喝茶,这杯茶就不仅仅是一碗茶汤,而在其中充满人文精神,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共融共济、同体不二的精神,化解戾气,发扬正气,成就和气。    包容: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茶,人间的恩恩怨怨都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人间的正气、和气就会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    分享: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茶,培养我们的仁爱胸怀。想到人间还有诸多苦痛,想到社会还有种种缺陷,每个人都有责任把爱奉献给对方,少一点私欲,多一分奉献;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爱。    结缘:用结缘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让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洁,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

禅茶18道程序:礼佛,调息,煮水,侯汤,洗杯,烫壶,赏茶,投茶,冲水,洗茶,泡茶,分茶,敬茶,闻香,观色,品茶,回味,谢茶。

>>  所谓八正道就是指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命、正念、正定。   

>> 自性的含义是自己有、自己成、自己规定自己、本来如此、实在恒常的意义,人们只要冷静反复地推论思考就会领会,不依任何条件的绝对的独立存在的自性是根本没有的。

>>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茶人通过品饮而悟道,这种过程就称作茶道

>> 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

>> 一个人必须懂得放下的智慧,放下一切虚荣,放下不合理的欲望、烦恼,这是佛法上所说的“真空”。然后,依据自己的本质,以一颗平静的心自在地生活,好好的实现人生的抱负,这是佛法上“妙有”的境界。    而“真空妙有”就是禅,也就是要我们在生活中能够不被外境所转,进一步能够转境,如此在现实生活当中,便会过得快乐自在了。

>> 禅是从全面、整体的角度观察宇宙事物,达到物我一如的境界,证无我空性,即诸法实相,此乃大智。禅无自他、心境差别,诸法平等,大悲大愿,与众生和谐相处。

点评:明心见性,真空妙有,宁静祥和!

你可能感兴趣的:(《禅宗的基本常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