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为什么要使用 MQ 消息队列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高速普及与发展,各层应用之间调用关系越来越复杂,架构、开发、运维成本越来越高,高内聚、低耦合、可扩展、高可用已成为了行业需求。
一提到消息队列 MQ(Message Queue)
,我们会想到很多应用场景,比如消息通知、用户积分增减、抽奖中奖等,可以看出来 MQ
的作用有:
流程异步化、代码解耦合、流量削峰、高可用、高吞吐量、广播分发,达到数据的最终一致性,满足具体的业务场景需求。
本文将从 MQ
比较、NSQ
介绍、源代码逻辑、亮点小结等方面进行解析,以期对 NSQ
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2. 主流 MQ 比较
目前主流的 MQ
有 Kafka
, RabbitMQ
, NSQ
, RocketMQ
, ActiveMQ
,它们的对比如下:
3. NSQ 初识
NSQ
最初是由 bitly
公司开源出来的一款简单易用的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它可用于大规模系统中的实时消息服务,并且每天能够处理数亿级别的消息。
3.1 NSQ 特性
分布式: 它提供了分布式的、去中心化且没有单点故障的拓扑结构,稳定的消息传输发布保障,能够具有高容错和高可用特性。
易于扩展: 它支持水平扩展,没有中心化的消息代理( Broker
),内置的发现服务让集群中增加节点非常容易。
运维方便: 它非常容易配置和部署,灵活性高。
高度集成: 现在已经有官方的 Golang
、Python
和 JavaScript
客户端,社区也有了其他各个语言的客户端库方便接入,自定义客户端也非常容易。
3.2 NSQ 组件
Topic
:一个 topic
就是程序发布消息的一个逻辑键,当程序第一次发布消息时就会创建 topic
。
Channels
: channel
与消费者相关,是消费者之间的负载均衡, channel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队列”。每当一个发布者发送一条消息到一个 topic
,消息会被复制到所有消费者连接的 channel 上,消费者通过这个特殊的 channel 读取消息,实际上,在消费者第一次订阅时就会创建 channel
。 Channel
会将消息进行排列,如果没有消费者读取消息,消息首先会在内存中排队,当量太大时就会被保存到磁盘中。
Messages
:消息构成了我们数据流的中坚力量,消费者可以选择结束消息,表明它们正在被正常处理,或者重新将他们排队待到后面再进行处理。每个消息包含传递尝试的次数,当消息传递超过一定的阀值次数时,我们应该放弃这些消息,或者作为额外消息进行处理。
nsqd
: nsqd
是一个守护进程,负责接收(生产者 producer
)、排队(最小堆 min heap
实现)、投递(消费者 consumer
)消息给客户端。它可以独立运行,不过通常它是由 nsqlookupd
实例所在集群配置的(它在这能声明 topics
和 channels
,以便大家能找到)。
nsqlookupd
: nsqlookupd
是守护进程负责管理拓扑信息。客户端通过查询 nsqlookupd
来发现指定话题( topic
)的生产者,并且 nsqd
节点广播话题(topic
)和通道( channel
)信息。有两个接口: TCP
接口, nsqd
用它来广播。 HTTP
接口,客户端用它来发现和管理。
nsqadmin
: nsqadmin
是一套 WEB UI
,用来汇集集群的实时统计,并执行不同的管理任务。 常用工具类:
nsq_to _file
:消费指定的话题(topic
)/通道(channel
),并写到文件中,有选择的滚动和/或压缩文件。
nsq_to _http
:消费指定的话题(topic
)/通道(channel
)和执行 HTTP requests (GET/POST)
到指定的端点。
nsq_to _nsq
:消费者指定的话题/通道和重发布消息到目的地 nsqd
通过 TCP
。
4. nsqd 源码解析
4.1 nsqd 执行入口
在 nsq/apps/nsqd/main.go
可以找到执行入口文件,如下:
4.2 nsqd 执行主逻辑源码
a. 通过第三方 svc
包进行优雅的后台进程管理,svc.Run() -> svc.Init() -> svc.Start()
,启动 nsqd
实例;
func main() {
prg := &program{}
if err := svc.Run(prg, syscall.SIGINT, syscall.SIGTERM); err != nil {
logFatal("%s", err)
}
}
func (p *program) Init(env svc.Environment) error {
if env.IsWindowsService() {
dir := filepath.Dir(os.Args[0])
return os.Chdir(dir)
}
return nil
}
func (p *program) Start() error {
opts := nsqd.NewOptions()
flagSet := nsqdFlagSet(opts)
flagSet.Parse(os.Args[1:])
...
}
b. 初始化配置项( opts, cfg
),加载历史数据( nsqd.LoadMetadata
)、持久化最新数据( nsqd.PersistMetadata
),然后开启协程,进入 nsqd.Main()
主函数;
options.Resolve(opts, flagSet, cfg)
nsqd, err := nsqd.New(opts)
if err != nil {
logFatal("failed to instantiate nsqd - %s", err)
}
p.nsqd = nsqd
err = p.nsqd.LoadMetadata()
if err != nil {
logFatal("failed to load metadata - %s", err)
}
err = p.nsqd.PersistMetadata()
if err != nil {
logFatal("failed to persist metadata - %s", err)
}
go func() {
err := p.nsqd.Main()
if err != nil {
p.Stop()
os.Exit(1)
}
}()
c. 初始化 tcpServer, httpServer, httpsServer
,然后循环监控队列信息( n.queueScanLoop
)、节点信息管理( n.lookupLoop
)、统计信息( n.statsdLoop
)输出;
tcpServer := &tcpServer{ctx: ctx}
n.waitGroup.Wrap(func() {
exitFunc(protocol.TCPServer(n.tcpListener, tcpServer, n.logf))
})
httpServer := newHTTPServer(ctx, false, n.getOpts().TLSRequired == TLSRequired)
n.waitGroup.Wrap(func() {
exitFunc(http_api.Serve(n.httpListener, httpServer, "HTTP", n.logf))
})
if n.tlsConfig != nil && n.getOpts().HTTPSAddress != "" {
httpsServer := newHTTPServer(ctx, true, true)
n.waitGroup.Wrap(func() {
exitFunc(http_api.Serve(n.httpsListener, httpsServer, "HTTPS", n.logf))
})
}
n.waitGroup.Wrap(n.queueScanLoop)
n.waitGroup.Wrap(n.lookupLoop)
if n.getOpts().StatsdAddress != "" {
n.waitGroup.Wrap(n.statsdLoop)
}
d. 分别处理 tcp/http
请求,开启 handler
协程进行并发处理,其中 newHTTPServer
注册路由采用了 Decorate
装饰器模式(后面会进一步解析);
http-Decorate
路由分发
router := httprouter.New()
router.HandleMethodNotAllowed = true
router.PanicHandler = http_api.LogPanicHandler(ctx.nsqd.logf)
router.NotFound = http_api.LogNotFoundHandler(ctx.nsqd.logf)
router.MethodNotAllowed = http_api.LogMethodNotAllowedHandler(ctx.nsqd.logf)
s := &httpServer{
ctx: ctx,
tlsEnabled: tlsEnabled,
tlsRequired: tlsRequired,
router: router,
}
router.Handle("GET", "/ping", http_api.Decorate(s.pingHandler, log, http_api.PlainText))
router.Handle("GET", "/info", http_api.Decorate(s.doInfo, log, http_api.V1))
// v1 negotiate
router.Handle("POST", "/pub", http_api.Decorate(s.doPUB, http_api.V1))
router.Handle("POST", "/mpub", http_api.Decorate(s.doMPUB, http_api.V1))
router.Handle("GET", "/stats", http_api.Decorate(s.doStats, log, http_api.V1))
// only v1
router.Handle("POST", "/topic/create", http_api.Decorate(s.doCreateTopic, log, http_api.V1))
router.Handle("POST", "/topic/delete", http_api.Decorate(s.doDeleteTopic, log, http_api.V1))
tcp-handler
处理
for {
clientConn, err := listener.Accept()
if err != nil {
if nerr, ok := err.(net.Error); ok && nerr.Temporary() {
logf(lg.WARN, "temporary Accept() failure - %s", err)
runtime.Gosched()
continue
}
// theres no direct way to detect this error because it is not exposed
if !strings.Contains(err.Error(), "use of closed network connection") {
return fmt.Errorf("listener.Accept() error - %s", err)
}
break
}
go handler.Handle(clientConn)
}
e. TCP
解析 V2
协议,走内部协议封装的 prot.IOLoop(conn)
进行处理;
var prot protocol.Protocol
switch protocolMagic {
case " V2":
prot = &protocolV2{ctx: p.ctx}
default:
protocol.SendFramedResponse(clientConn, frameTypeError, []byte("E_BAD_PROTOCOL"))
clientConn.Close()
p.ctx.nsqd.logf(LOG_ERROR, "client(%s) bad protocol magic '%s'",
clientConn.RemoteAddr(), protocolMagic)
return
}
err = prot.IOLoop(clientConn)
if err != nil {
p.ctx.nsqd.logf(LOG_ERROR, "client(%s) - %s", clientConn.RemoteAddr(), err)
return
}
f. 通过内部协议进行 p.Exec
(执行命令)、 p.Send
(发送结果),保证每个 nsqd
节点都能正确的进行消息生成与消费,一旦上述过程有 error
都会被捕获处理,确保分布式投递的可靠性;
params := bytes.Split(line, separatorBytes)
p.ctx.nsqd.logf(LOG_DEBUG, "PROTOCOL(V2): [%s] %s", client, params)
var response []byte
response, err = p.Exec(client, params)
if err != nil {
ctx := ""
if parentErr := err.(protocol.ChildErr).Parent(); parentErr != nil {
ctx = " - " + parentErr.Error()
}
p.ctx.nsqd.logf(LOG_ERROR, "[%s] - %s%s", client, err, ctx)
sendErr := p.Send(client, frameTypeError, []byte(err.Error()))
if sendErr != nil {
p.ctx.nsqd.logf(LOG_ERROR, "[%s] - %s%s", client, sendErr, ctx)
break
}
// errors of type FatalClientErr should forceably close the connection
if _, ok := err.(*protocol.FatalClientErr); ok {
break
}
continue
}
if response != nil {
err = p.Send(client, frameTypeResponse, response)
if err != nil {
err = fmt.Errorf("failed to send response - %s", err)
break
}
}
4.3 nsqd 流程图小结
上述流程小结如下:
5. nsqlookupd 源码解析
nsqlookupd
代码执行逻辑与 nsqd
大体相似,小结流程图如下:
6. 源码亮点
6.1 使用装饰器
从路由 router.Handle("GET", "/ping", http_api.Decorate(s.pingHandler, log, http_api.PlainText))
,可以看出 httpServer
通过 http_api.Decorate
装饰器实现对各 http
路由进行 handler
装饰,如加 log
日志、V1
协议版本号的统一格式输出等;
func Decorate(f APIHandler, ds ...Decorator) httprouter.Handle {
decorated := f
for _, decorate := range ds {
decorated = decorate(decorated)
}
return func(w http.ResponseWriter, req *http.Request, ps httprouter.Params) {
decorated(w, req, ps)
}
}
6.2 锁与原子操作 RWMutex/atomic.Value
从下面的代码中可以看到,当需要获取一个 topic
的时候,先用读锁去读(此时如果有写锁将被阻塞),若存在则直接返回,若不存在则使用写锁新建一个;另外,使用 atomic.Value
进行结构体某些字段的并发存取值,保证原子性。
func (n *NSQD) GetTopic(topicName string) *Topic {
// most likely, we already have this topic, so try read lock first.
n.RLock()
t, ok := n.topicMap[topicName]
n.RUnlock()
if ok {
return t
}
n.Lock()
t, ok = n.topicMap[topicName]
if ok {
n.Unlock()
return t
}
deleteCallback := func(t *Topic) {
n.DeleteExistingTopic(t.name)
}
t = NewTopic(topicName, &context{n}, deleteCallback)
n.topicMap[topicName] = t
n.Unlock()
}
6.3 消息多路分发 & 负载均衡
Topic
和 Channel
都没有预先配置。Topic
由第一次发布消息到命名的 Topic
或第一次通过订阅一个命名 Topic
来创建。Channel
被第一次订阅到指定的 Channel
创建。Topic
和 Channel
的所有缓冲的数据相互独立,防止缓慢消费者造成对其他 Channel
的积压(同样适用于 Topic
级别)。
多路分发 - producer
会同时连上 nsq
集群中所有 nsqd
节点,当然这些节点的地址是在初始化时,通过外界传递进去;当发布消息时,producer
会随机选择一个 nsqd
节点发布某个 Topic
的消息;consumer
在订阅 subscribe
某个Topic/Channel
时,会首先连上 nsqlookupd
获取最新可用的 nsqd
节点,然后通过 TCP
长连接方式连上所有发布了指定 Topic
的 producer
节点,并在本地用 tornado
轮询每个连接,当某个连接有可读事件时,即有消息达到,处理即可。
负载均衡 - 当向某个 Topic
发布一个消息时,该消息会被复制到所有的 Channel
,如果 Channel
只有一个客户端,那么 Channel
就将消息投递给这个客户端;如果 Channel
的客户端不止一个,那么 Channel
将把消息随机投递给任何一个客户端,这也可以看做是客户端的负载均衡;
6.4 最小堆 - 优先级队列
优先级队列( Priority Queue
) - 通过数据结构最小堆( min heap
)实现,pub
一条消息时立即就排好序(优先级通过 Priority-timeout
时间戳排序),最近到期的放到最小堆根节点;取出一条消息直接从最小堆的根节点取出,时间复杂度很低。
type Item struct {
Value interface{}
Priority int64
Index int
}
// this is a priority queue as implemented by a min heap
// ie. the 0th element is the *lowest* value
type PriorityQueue []*Item
6.5 队列设计 - 延时/运行队列
延时队列( deferredPQ
) - 通过 DPUB
发布消息时带有 timeout
属性值实现,表示从当前时间戳多久后可以取出来消费;
运行队列( inFlightPQ
) - 正在被消费者 consumer
消费的消息放入运行队列中,若处理失败或超时则自动重新放入( Requeue
)队列,待下一次取出再次消费;消费成功( Finish
)则删除对应的消息。
6.6 分布式 - 去中心化/无 SPOF
nsq
被设计以分布的方式被使用,客户端连接到指定 topic
的所有生产者 producer
实例。没有中间人,没有消息代理 broker
,也没有单点故障( SPOF - single point of failure
)。
这种拓扑结构消除单链,聚合,消费者直接连接所有生产者。从技术上讲,哪个客户端连接到哪个 nsq
不重要,只要有足够的消费者 consumer
连接到所有生产者 producer
,以满足大量的消息,保证所有东西最终将被处理。
对于 nsqlookupd
,高可用性是通过运行多个实例来实现。他们不直接相互通信和数据被认为是最终一致。如果某个 nsqd
出现问题,down
机了,会和 nsqlookupd
断开,这样客户端从 nsqlookupd
得到的 nsqd
的列表永远是可用的。客户端连接的是所有的 nsqd
,一个出问题了就用其他的连接,所以也不会受影响。
6.7 高可用、大吞吐量
高可用性( HA
) - 通过集群化部署多个 nsqd, nsqlookupd
节点,可实现同时多生产者、多消费者运行,单一节点出现故障不影响系统运行;每个节点启动时都会先从磁盘读取未处理的消息,极端情况下,会丢失少量还未来得及存盘的内存中消息。
10 亿/天 - 通过 goroutine, channel
充分利用 golang
语言的协程并发特性,可高并发处理大量消息的生产与消费。例如 message
为 10 byte
大小,则 50( nsq
节点数) * 10(字节) * 86400(一天秒数) * 25(每秒处理消息数) = 10 亿,可见达到十亿级别的吞吐量,通过快速部署节点即可实现。
6.8 协议规范
自定义 protocol
、魔法字符串 magicStr
进行通信、版本控制:
通信协议
nsqd
FIN - 消息消费完成
RDY - 客户端连接就绪
REQ - 消息重放入队
PUB - 发布一条消息
MPUB - 发布多条消息
DPUB - 发布一条延时消息
NOP - 空操作
TOUCH - 重置消息过期时间
SUB - 消费者订阅Topic/Channel
CLS - 超时关闭连接CLOSE_WAIT
AUTH - 权限认证
nsqlookupd
PING - 心跳检测
IDENTIFY - 权限与协议校验
REGISTER -nsqd
节点注册
UNREGISTER -nsqd
节点注销
版本控制
nsqd - " V2" (4 byte)
nsqlookupd - " V1" (4 byte)
6.9 快速扩缩容
nsq
集群很容易配置(多种参数设定方式:命令行 > 配置文件 > 默认值)和部署(编译的二进制可执行文件没有运行时依赖),通过简单设置初始化参数,运维 Ops
就可以快速增加 nsqd
或 nsqlookupd
节点,为 Topic
引入一个新的消费者,只需启动一个配置了 nsqlookup
实例地址的 nsq
客户端。无需为添加任何新的消费者或生产者更改配置,大大降低了开销和复杂性。
通过容器化管理多个实例将非常快速进行生产者、消费者的扩缩容,加上容器的流量监控、熔断、最低节点数等功能,保证了集群中 nsqd
的高效运行。
7. 小结
从源码可以看到,nsqd
的作用就是实际干活的组件,生产者 producer
、消费者 consumer
利用 nsqlookupd
获取最新可用的节点,当连接上对应的 Topic/Channel
后,将消息 message
发送到客户端进行消费,处理成功则 FIN(finish)
,或失败/超时后重新放回队列 REQ(requeue)
,待下一次再消费处理。nsqlookupd
的作用就是管理 nsqd
节点的认证、注册、注销、心跳检测,动态维护分布式集群中最新可用的 nsqd
节点列表供客户端取用。
在可靠性、有序性方便, nsq
保证消息至少被投递消费一次(幂等消费),当某个 nsqd
节点出现故障时,极端情况下内存里面的消息还未来得及存入磁盘,这部分消息将丢失;通过分布式多个 consumer
消费,会因为消息处理时长、网络延迟等导致消息重排,再次消费顺序与写入顺序不一致,因此在高可靠性、顺序性方面略存在不足,应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进行取舍。
综上: 源代码实现逻辑清晰明了,源码中使用了很多读写锁 RWMutex
、原子值 atomic.Value
、interface
接口复用、自定义通信协议 protocol
、http-decorator
装饰器、goroutine/channel
协程间并发通信,优先从内存( msqChan
)存取消息,从而保证了高可用、高吞吐量的应用能力。快速高效的节点配置与扩展,配合容器云编排技术,可以高效实现集群的 scale 化。
参考资料
- nsq 官方文档
- 常用消息队列介绍和对比
- nsq 去中心化原理
- NSQ 源码分析之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