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外出学习,包括西峡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及日照市举办的数学小课题研究展示课,都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数学课究竟是什么样的?怎么去上数学课?我们追求的不应该单单是孩子考了高分,更应该是孩子真的懂了,能够表达出来,更进一步应该是喜欢研究了,爱学数学了,对学习数学学习成为一种自觉和热爱。
数学课应该是学生在思考,学生在表达,学生的能力在提升,而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表达的机会,跳一跳摘个桃子的跳板。培养学生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建立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我试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让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究,讲解,其他学生质疑、补充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发现学生有所改变。以前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同学在有些问题的思考上还特别新颖、深入。最重要的是带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次我布置了探究五角星五个角内角和的任务时,几个孩子前后四五趟跑来找我汇报结果,满头大汗,满脸激动地表述自己的研究结论。有时课间学生会来问我,老师下一节上数学呗,老师你给我出个题呗,老师下节课讲题你找我呗,老师我把你的名签里多写几个我的名字,那样你叫我的概率就大了……看得出孩子们对这种上课方式的喜爱和期待。
这个班我教了四年了,他们成绩一直很好,但从来没有这么高涨的学习热情,只是觉得老师让我学,家长让我学,而现在的状态更多的是我想学数学,数学真好玩。
本单元基本结束,昨天我布置了这样对探究任务,计划本单元结束之后进行鸡兔同笼的课。
上课前,我原计划先把上单元的内容处理完毕,带着这个预期我不慌不忙走进教室。
没想到,一进教室我的思绪就被孩子们激动欢呼声给打断了,有的同学在鼓掌,有的同学在大声呼喊,由于说话的声音太杂乱,我并没听清楚他们在表达什么。我请一个同学来说,同学站起来说,要讲昨天晚上的探究题目。我问其他同学是不是这个意思吗?一群吵闹的声音中终于有了一个统一答案:“是”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到。
鉴于同学们这么高涨的热情,强烈的要求,我不得不终止我的教学计划,来讲解这个问题。
经过一番对话,我发现多数同学都有了结果,还有几个同学说还用了两种方法,有个学生说只会算但是不知道怎么讲,有个学生说研究了一个多小时,还有一个说算了一晚上没有结果很失落……
我又把题目简单写了一下,想跟孩子们一起分析分析题意,找找鸡与兔的头和脚的数量区别,后来发现本步骤纯属多余。
第一个讲述的是周勇昊
他讲的方法是假设全是鸡。讲完之后让学生进行提问,学生跟着他的思路和学生的质疑去理解每一步算式的含义。重要的是搞清楚了,为什么13是兔子。他讲完之后我统计全班有12人跟他方法相同。
第二个讲述的是陈修豪
他在讲解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解释的很到位,每一个算式里的数字含义,结果是什么描述准确,思路清晰。全班有10人用了这种方法。
第三个讲述的是马强,我管他叫专家,他的思路总是异常活跃,思维非常广。他在上来之前,我在想今天他又会从什么角度给我们惊喜呢。
这种做法是不是很让人惊喜。他的讲解也同样精彩,思路清晰,步步明了。学生没有提出质疑,我认为大部分可能是感觉无从下手。我肯定了他的思维活跃,并引发思考假如鸡兔的数量只和是奇数该怎么思考?
第四个讲述的是陈成涛,他大胆的举手,说老师我只会算不会讲,当他列完算式,并没有给出每个算式的含义。但是算出来我认为他就已经开动脑筋了,敢于展示也是一种勇气,值得表扬。
我试着让其他同学来讲解,讲解的也不是很到位,因此这个算式被留到课后继续研讨。
第五个讲述的是王振轩,他之前表现很平常,不太善于思考,比较寻常的问题解决起来出错都比较多,但是近来特别善于动脑,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学习的热情大幅提升。
同学质疑这种方法同第一种,只是算式不同,不得不说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还是很强的,说明这部分孩子对这个题目的本质有了深入的理解。
这时陈修豪和陈雅诺表示还有一种方法,询问得知是挨着算的,挨个做了假设,中间陈修豪说了一句,这个办法太费劲了,挨个试很麻烦,这时候还没来及展示就下课了。我布置下此课继续展示,并思考陈成涛的做法。
一节课时间孩子们意犹未尽,我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会探究出这么多的方法,可见昨天晚上他们的确动了一番脑筋,然后又满怀期待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在课上找到知音、找到自信、绽放光芒。课后我反思如果让我讲这个课,最多讲三种,还不一定有那么多的孩子能够听懂听会,所以说我们真的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思考时间,让他们去探究、去质疑、去表达、去热爱。
(由于上课不允许带手机,所以照片是课间补拍的。要是能录个小视频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