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决策》与《流浪地球》共同诠释 人的心理底层驱动力——欲望与恐惧


     《日常决策》与《流浪地球》共同诠释

                                      人的心理底层驱动力——欲望与恐惧


       开卷有益,静心读本书已成为近年来的过节习惯,《日常决策:破解职场窘境的思考方法》(以下简称《日常决策》)是今年的过年大餐,对于自己的心理影响力来讲,堪比《流浪地球》。两者都诠释了驱动人前进步伐的底层心理:欲望与恐惧,或者是消费的欲望和实现进步感、掌控力的欲望,或者是出于对危机的恐惧和社会压力。

       快节奏、高竞争社会下的现代人频频陷入心理困境:感觉处处充满压力、做事提不起精神、越努力越焦虑、找不到事物的意义感……《日常决策》指导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运用并不复杂的决策心法,就有望改变自己的心理轨迹,遵循好三个原则:将收获性目标和避免损失性目标作为事物优先级的划分标准、将两类任务有机组合排入日历、科学管理干扰和打断。

       一、关于本书

     《日常决策:破解职场窘境的思考方法》作者史蒂夫.麦克拉奇,哈佛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德雷克塞尔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知名大学客座教授,拥有经济学和金融学双学位,美国演讲者协会、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和美国人才发展协会的成员,对时间管理、领导力和销售主题等有深度研究,1999年创设某培训与咨询公司,每天与财富1000强的人们一起工作,帮助他们实现卓越的绩效水平。

《日常决策》与《流浪地球》共同诠释 人的心理底层驱动力——欲望与恐惧_第1张图片
《日常决策:破解职场窘境的思考方法》(史蒂夫.麦克拉奇)  

    《日常决策》指出:决策习惯塑造了我们的生活状态和人际关系,改变思考方法和技能可以高效工作、减少压力和及时完成必要任务。本书回应人们当前困境:生活与工作快节奏下,人们每天要对各种各样事情迅速作出决策,但哪些事情先做,哪些事情后做,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可以不做。全书通过探索驱动人类前进的动力,从时间成本角度分析时间价值,科学地排列优先级、制定计划和管理干扰等技能,最终达到改善工作和生活状态效果。

    二、是什么驱动几十万年来人类的进化与发展?

    茹毛饮血的猿人面临着生存本能和现实危机,他们在努力狩猎采摘食物充饥、寻求屋舍温暖、获得交配权等欲望驱动下,在大型动物攻击、大自然生存挑战等带来的压力影响下,战战兢兢地生活了数十万年,也就是说:欲望和恐惧,是数十万年人类生存和进化的两大原始动力

    数十万年原始社会进化而来的人类大脑模式,不足被数百年近现代文明所更新。回头想一想是什么每天推动我们克服困难去上班努力工作、去艰辛学习、去承担社会责任,为得到快乐而去娱乐、去消费、去社交?心理学原理发现有两种动力来源:为了获得收获、为了避免损失,或者说是收获下的欲望、损失下的恐惧。现代人的生活,一方面来自欲望的能量是创造和消费性目标带来的成就感、收获感体验,收获持续激励和鼓舞人,比如《流浪地球》中的人们即使生活在地下5公里,仍要K歌、蹦迪和消费,仍要上课学习;另一方面来自恐惧的能量看似少了大自然生存压力、却增加了拖延带来的社会压力,拖延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时间问题,更多的是决策问题,如果我们决定做重要的、难忘的事情,就会减少压力,获得对我们时间和生活的掌控感。仍以《流浪地球》为例,促使主角赶在最后一刻拼死一博、驾驶空间站撞向木星拯救地球的,正是对地球文明消亡恐惧并上升为牺牲精神的结果。

三、重排事情处理的优先级有多大价值?

      传统的事情处理方式是重要紧急排列法,即列出重要与紧急的二维矩阵、将重要且紧急项列为首要选择,其他事项分象限依次处理。《日常决策》认为这种分类方法并不科学,真正重要的事情开始并不紧急,相反,一些并不重要事情倒是看起来紧急而重要。

    真正科学的任务分类方法只有收获性任务和避免损失任务(以下简称“避损任务/必须任务”)两大类:前者诸如学习、必要的消费、创新的努力,是关注你追求的东西和热爱的事物,给你一个前进的方向,让你保持专注,可以推动和改善自己的生活;后者诸如洗衣服、扔垃圾、感觉无所收获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作用是维持现状不变或不让自己失去某样东西。两者最大区别是前者可以振奋人心,后者给人压力感、倦怠感。同时,收获性任务永远都不是紧急的、也不是必须做的、且不能委托给别人,如果按重要紧急排列法处理事情,收获性任务永远进不了优先顺序,我们只能生活在压力和厌倦的窠臼里。

    另外,如果我们眼光只盯着重要而紧急项,相当部分的收获性任务多会由重要而不紧急状态拖延成重要而紧急状态,那么,原本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体验的收获性任务,统统成为带来压力与挫折感的避损性任务。

四、按收获性任务与避损性任务排序如何改变我们的成长?

    现实告诉我们,我们被大量无尽无止的避损任务包围着,我们不能不洗衣服、不扔垃圾、不工作,很多人都感觉到自己像轮子一样不停地驱动。《日常决策》给出一条 避免精神衰竭、创造内心平衡的心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意识插入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收获性任务,对避损性任务作出创新性小改变、寻求小突破以追求收获感”,追求自己想要积极结果和收获感,朝着目标方向前进,能给我们带来不断前进所需要的平衡感和兴奋感。工作生活中总有改进、独创、新的冒险和新的成长机会,战胜精疲力竭和压力。目标是摆脱抑郁的门票,研究表明,我们感到最重要的激励不是升职承诺,而是感到每天都在朝着有意义的目标前进。

     排列新法就是将收获性任务定为A级,将有记录的(可能要被检查考核)避损任务定为B级、将常规性避损任务定为C级,并且有意识地将A级与B级、C级结合起来,如A+C+A+B+A+C+B……。在避免损失的一天中有意识插入收获性任务,可以通过动力给你前进的精力,让避损性任务有更高效率。“有意识”很重要,要学会主动将A级任务导入当下,因为进化心理学下的大脑机制只考虑生存、只考虑“必须做的”B级、C级任务

    A任务与B任务因结果不同而产生不同影响,A任务促进我们去追求收获性结果、寻求产生重大正面的结果,去体会成就感;B任务只起到维护现状、停留原地的作用。另外,A任务可分成消费性目标和创造性目标两类,生活中既需要消费性目标也需要创造性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感到身心平衡、战胜疲惫。消费性目标诸如看场电影、吃顿大餐、一次旅行,虽然是短期非持久的,但可以看作是对自己付出努力的一种短期回报,也是一个健康来源;创造性目标包括升职、获得更高学历、创业、修复重要关系,减少身体、心智或情绪混乱,可能是1年、5年或10年,可能要经历持久的努力或辛劳,但影响是积极的、持久而和有人生意义的。

五、如何运用优先级新排序法决策并制订出有执行力的计划?

     我们每天做的事情无外乎有三大类:习惯、任务清单和日历事件,习惯是指我们花时间但不需要记下来或思考的事情,大多数是卫生、健康、饮食等影响生活中的任务;任务清单则是包括你不想忘记的维护性任务,如更新文件、去干洗店、买礼物、提交报告等;日历事件是必须准时完成的任务性事情,如事件、预定事情或其他商业性或私人性事情。日历性事件是预先制订的优先级最高的任务。前文讲过大脑的工作机制无法自动区分A级或B级任务,只有有质量的思考和计划才可以,日历就是有质量思考的重要工具,更好管理时间和生活技能,将日历成为推动生活、而不只是管理生活的重要工具

    假设预定下周二下午2点看牙医的计划,如因特殊情况去不了,一定会重新安排预约,但如果没有排入日历,看牙任务可能要到猴年马月。因此,预先安排好的事情总是会战胜时间灵活的任务,日历作出安排,无须要多少自律我们都能去解决它,很容易想象没有计划情况下,我们会在完成B、C级任务后再去做A级任务。

    将A级任务排入我们的日历—这是最开始的步骤。《日常决策》指导我们三个步骤:step1:早在考虑A级目标之前,要花5-10分钟时间,运用头脑风暴法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收获性目标或追求清单,完成这个清单生活就变得更好:清单可以考虑我们的职业、家庭生活、人际关系、健康、旅行、爱好、兴趣、经济、朋友圈;step2:一旦决定将某项A级目标列入日历,首先就请用头脑风暴考虑与之相关的初步问题,可以花15分钟、20分钟或更长时间(决定于目标的复杂度),思考如“自己期待什么收获?最初会发生什么?如何找到相关资源?需要多长时间?应该得到什么支持?要考虑什么风险?涉及到什么练习或培训……”;将头脑风暴出来的步骤按顺序放到日历里;step3:在制定目标过程的流程图过程中,循着流程图,可以安排最初几个步骤来发展势头,开始越简单,就越可能采取行动。当然,A级目标不要硬塞入本已满负荷的当下日历,交替性、间隔性安排,让自己经常性体验到进步与收获,我们需要的留出足够的时间可以创造性思考,离现在多久并不重要。

      计划有三个级别—每月、每周和每日,分别对应着A级、B级和C级任务与活动,每月计划是面向收获性任务—我们的追求和承诺,比如出差安排、庆祝会、社会活动、学习与工作计划;每周计划是面向要被检查考核的B计划—我们应该及时完成的职责与任务,比如递交一份报告、安排一次重要会议、集中解决某个问题;每天计划是面向C计划—避免即时性后果与损失,比如急诊、某项汇报、出席活动。每天花5-10分钟制订计划将使我们有效统筹A级、B级和C级任务,更好控制好自己有效率的时间。

六、围绕着决策计划行动、行动、行动……

     正如前文所述,我们已认识到收获性任务的价值,还明白了根据结果排列优先级和计划制订的方法,同时也懂得做好避损性任务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立即面临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全局统筹管理?《日常决策》给出的方法是运用自己的系统实现信息资源整理和时间管理。信息资源包括四类:任务清单(任务,主要用于B级、C级任务)、日历(预约安排,包括A级和B级任务)、联系人、笔记,将计划转化为行动的途径是通过建立一个可随身携带的专一系统(放弃所有非固定纸片)来完成上述整理和管理,这个系统扮演三种基本角色:创建每天及未来的任务清单(给每项任务定一个日期),同时可以显示时间确定和灵活的安排与任务,记录联系人和笔记等信息分类。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有个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即准时与拖延,这涉及到你尊重承诺和付出承诺的人,由于事情总有例外,但如果失约于自己,别忘记妥善安排及防止类似事情发生,当爽约于他人,别少了一个真诚的道歉及对发生事情的解释。

    管理打断是《日常决策》一书非常有价值的思想。被干扰和打断在大多数工作环境中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能让我们很多人在一天结束时因看到工作上没有进展而充满挫败感。加强管理很有必要,干扰可以加强自律予以克服,但打断却来自外面条件、有时甚至是迫不得已,本书将工作上的打断归为三类,即他人希望我们帮助完成某项工作,他人希望您安排预约,信息上的交换。以果断处理打断事宜,及时回顾原来工作为目标,《日常决策》针对三类打断提出如下建议:


《日常决策》与《流浪地球》共同诠释 人的心理底层驱动力——欲望与恐惧_第2张图片
打断的分类管理法

    第一类是沟通信息后加入任务列表中(时间短就及时完成),立即按计划回到原来工作;

    第二类对于适宜事项加到自己日历后,赶紧回到工作;

    第三类稍许复杂,对于重要的数据、事实和图表就当场沟通,对于背景、意见和建议安排专门时间讨论,所有这一切之后别忘记立即回到工作。

    当然,除工作之外的打断,拒绝别人的是没有礼貌的,那就采取类似于“嗯,这很有趣,等我今天写完这份报告来听你的有趣讲述”的方式打断自己,相信对方定会识趣离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们要打断别人时,也请遵从上述建议,直奔主题,告诉对方什么事情、要多长时间,便于对方权衡和抉择。我们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决策方式、以及采取什么风险决策以及如何追求收获的决策,必将让我们与众不同

    《日常决策》是近年来读到有关个人管理中具有新颖独特观点的作品,其特殊之处在于:根据收获性目标或避损性目标排列任务的方法,将两类目标性任务交错安排的平衡观,一体化管理自己的任务与日历的系统化思维,分类管理打断事项精巧技能等,可以集中医治自己曾经迷茫于重要紧急排序法的无效、困惑于短期与长期目标难以组合,头痛于正常工作被频频打断的个人管理无奈综合症,帮助我们有效克服职业倦怠、舒缓生活压力,更加科学处理好个人事务,既不伤害人际关系、又高效安排自己的工作。

    希望笔者这篇新年读书笔记--个人的收获性任务,可以对读者的工作和生活诸多方面起到一点类似于《解忧杂货店》的作用。

    2019年,但愿我们一起在追梦的路上走得更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常决策》与《流浪地球》共同诠释 人的心理底层驱动力——欲望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