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一切清零”:30岁后混成什么样,就看这个底层能力

过了30岁,“一事无成”能让一个成年人,绝望到什么程度?

《朋友请听好》节目中,何炅读到的一封来信,给出了扎心的答案。

听友来信:

别人的35岁,事业顺利,家庭美满,但我在35岁,却步入了跌宕。

先是辞职,后是创业濒临破产,每天为了还债奔波,忽略了家人,婚姻也跟着出现了问题。

人到中年,家庭、事业,一招归零。

我觉着我的人生回到了起点,一事无成。

焦虑时,我整夜整夜失眠,甚至做梦都会哭。

30岁前,我的人生顺风顺水,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国企工作。

30岁后,却连上大专的弟弟都不如,沦落成笑话。

我时常在想:

为什么自己想做的事,总是做不成?

人是不是不要做出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我要去哪里 ,才能找到人生的转机?  

其实像这位朋友发出的3连问,我们大家又何尝不在经历着。

使尽了浑身解数,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

而这种成年人的心酸,一切只能打破牙肚里吞。

想成事,就真的这么难吗?

“人到中年,一切清零”:30岁后混成什么样,就看这个底层能力_第1张图片

其实不然。

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优秀的人,同样的事,在他们那,就变得柳暗花明。

他们总能看似毫不费力的,就把一件事做成,并成为佼佼者。

冯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虽然出身工人家庭,但从协和医学博士,到麦肯锡合伙人,再到风云作家,他事事杰出。

“成功虽然不可复制,但成事人人可学”。

这是他半辈子总结出的人生心法。

“人到中年,一切清零”:30岁后混成什么样,就看这个底层能力_第2张图片

冯唐的A面人生

他是学霸博士、是商界精英,还是文坛男神

《环球人物》曾这样评价他:

冯唐真正厉害的是,他既能做个霸气侧漏的商人,也能做个文艺洒脱的作家。

的确,每入一行,他都能从零起步做到杰出。

整个前半生,几乎一路高光。

“人到中年,一切清零”:30岁后混成什么样,就看这个底层能力_第3张图片

从儿时起,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学霸。

每逢考试必拿第一,家长会上,冯唐的妈妈总是一脸骄傲。

17 岁,考上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他的专业在当年全北京只招 2 个人。

学医的第8年,他拿下了医学博士。

后来弃医从商,他照样出类拔萃。

27 岁博士毕业后,去了美国读MBA,托福满分,GMAT(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750高分的他,进了美国排名20的商学院,学费全免

MBA毕业后,顺利通过5轮面试,进了全球高端咨询公司麦肯锡。

又一个10年过去,37 岁的冯唐,成了麦肯锡的全球董事合伙人。

坐上这个位置,他比别人少花了2年。

“人到中年,一切清零”:30岁后混成什么样,就看这个底层能力_第4张图片
▲冯唐与麦肯锡老板合影


从医学博士到商业翘楚,冯唐实现了第一次完美跨界。

与此同时,他在文学圈也开始崭露头角。

出版20余部畅销书,《万物生长》、《北京,北京》好评颇丰,还被改编拍成热门电影。

“人到中年,一切清零”:30岁后混成什么样,就看这个底层能力_第5张图片
▲电影《万物生长》、《春风十里不如你》宣传海报


有人说,冯唐是个宝藏一般的男人,在商界、在文坛,他都能掀起一波风云浪潮。

但也有很多人不服,凭什么他总那么走运,做什么成什么?

讲真,每个开挂的人生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底层能力。

于冯唐来说,这个底层能力,就是多成事、成大事、多成大事的实用心法。

下面是来自冯唐的自述,听后你也许会明白,凡能成事的人,都少不了这点人生智慧。

“人到中年,一切清零”:30岁后混成什么样,就看这个底层能力_第6张图片

冯唐的B面人生

他是工人家的孩子,跟着贵人细心领悟

冯唐,是我的一个艺名,第一次出书时起的名字。

我本名叫张海鹏,和多数人的起点差不多,从小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长大。

在外人看到,贴在我身上的标签上,似乎都镶着一圈光环。

但我自己知道,那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经验累积,才换回来的珍贵奖赏。

“人到中年,一切清零”:30岁后混成什么样,就看这个底层能力_第7张图片

曾经遇过的坎,也数不胜数。

刚开始在MBA上课的时候,我这个医学博士,一秒钟沦为了金融小白。

甚至连基本的会计配平都要做很久,也备受打击陷入苦恼。

后来进了麦肯锡,平均每周工作80-100小时,生活和工作也曾一度失衡。

再后来新书发布,偌大的签售会上,只有4个人来,场面极度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虽然事事有坎坷,但还好,最后的结果都让人满意。

我也特别庆幸,一直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一步步走向了上坡路

“人到中年,一切清零”:30岁后混成什么样,就看这个底层能力_第8张图片

在麦肯锡,老板亲自带我做项目,教我把管理的方法论运用到实践。

工作效率低,就跟着“三步开会法”去做:会前做好5个W,抓对解决问题的痛点,才能让自己省时省力; 

遇不到贵人,就去研究“麦肯锡信任公式”:信任 = 可信度 X 可靠度 X 可亲度 ÷ 自私度,从底层逻辑入手,才能遇上一生的贵人;


想平衡生活,就得做到4个“有所”:从根上化解生活与工作的冲突,从而保持良好心态。

在麦肯锡的10年里,我从无数实际咨询案例中,把管理的底层思维摸了个透。

我也很庆幸,在年轻的时候,就读到了曾国藩。

毫不夸张的说,我是曾国藩的头号粉丝,每次翻开他的书,满纸都是成事、成事、成事。

曾国藩的一生,为师为将为相,立德立功立言。

他总结的“七步成事心法”,更是一路引领着我,日进一步不断攀登。

跟着曾国藩看透“4条识人术”,讲真,当你你读懂人性,今后的事,就好办多了。

也是从那时起,我做什么事,也越来越顺风顺水,才有了后来的开挂人生。

“人到中年,一切清零”:30岁后混成什么样,就看这个底层能力_第9张图片
“人到中年,一切清零”:30岁后混成什么样,就看这个底层能力_第10张图片

这样的成事心法

你也可以零门槛复制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成事人人可学。

经常会听到身边有朋友抱怨:

工作上:每天都忙到深夜,但实际上,一件事也没做成; 

家庭上:左手孩子、右手家务,没时间思考,逆境来了束手无策; 

生活上:自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还总面临小人的降维攻击,除了焦虑,就是无奈;

……

其实他们都被困在了误区,走不出来。

每次看到他们不知所措,我就特别想把自己这20几年里,通过实践领会到的真知灼见、人生心法和他们分享分享。

哪怕有人能把这些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一点,能成就一点,对我来讲,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到中年,一切清零”:30岁后混成什么样,就看这个底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