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只打嘴炮的键盘侠,也不做没有思想的搬运工

一、我变质了

回顾之前写的文章,被自己恶心到了,点击“删除”就像是“膝跳反射”一样的自然。文字记录真的是一种有效反馈,发现之前的内容太“对不起观众了”!没有深度、没有己见、只讲理论、不谈经验,一句话放在这里再应景不过:“慢慢地,我们都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细思极恐啊。

我一直在警惕自己变成两种人——“键盘侠”和“没有思想的搬运工”。注意,我这里没有一句话否定全部,至于我怎么定义他们的,请往下看。

不做只打嘴炮的键盘侠,也不做没有思想的搬运工_第1张图片

二、不做只打嘴炮的键盘侠

键盘侠们有一个共性,就是“假装自己很懂”。

你还不能“戒烟戒酒戒游戏呢”就劝别人“早睡早起多看书”,你瘦得跟猴似的,就教别人怎么增肌、怎么饮食……

这类人平时都手持键盘藏在幕后,一旦发现“有利可图”,就立刻摇身变高手、牛人、某专家,像带着光一样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有点本事的能搞个头衔或者证书什么的吸引一下注意力,比如“某某某领域资深啥啥啥”、“某某某大赛几级证书”……

还有一些比较“挫”的就另辟蹊径,走热情和主动的套路,比如:他们会带着严肃又不失礼貌的微笑对你说:“你这个做的不好,我来教你……可是,你一次是学不会的,要不报个名吧?”。

老话说得没错“勤能补拙”,可不应该用在别人身上吧?!先是“戳一波用户的痛点”,再是“夸大一下自己的能力”,接着“制造矛盾引发好奇”,随后“讲个故事引起共鸣”,最后“承诺一下给予的利益”;他们用一套心理学的组合拳就让我们信了,下单了,买课了,办卡了……

三、不做没有思想的搬运工

请对“媒体人”抱一种审视的态度

还有一种人,俗称“知识的搬运工”,我对他们的定义是:以传播旧知识的手段来实现商业利益。这里对“旧知识”的解释:没有经过独立思考且成体系梳理出来的知识。他们目的是“商业利益”,而非“生产知识”,同时习惯称自己为“媒体人”。

他们爱出书,爱写作,爱讲在线课,似乎看起来比键盘侠要励志得多,可他们的作品往往都是“知识的堆砌”,“输出”更像是“反刍”,我们却以为这就是“原汁原味”……

知识的生产需要创造,其实“创造”没有那么难,加入自己的独立思考其实就完成很大一部分了。我在知乎和豆瓣上关注了一些“普通人”,他们没有十万、百万的粉丝,也没有什么大V的认证或者大牛的头衔,但他们的文章却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观点明确、内容独特,思考的深度和角度很难模仿,因为那是人家自己的、我们想要的个人IP。

四、什么更正确?

到了今天,“滥竽充数”的现象越来越多,然而我们潜意识里已经不再主动做判断,取而代之的是头衔、名气、粉丝数以及阅读量。于是,我们的注意力和时间被贱卖、被收割……

其实,我不是一味地否定“键盘侠”和“搬运工”,存在必有道理,何况他们也能带来积极的影响,我只想通过思考他们到反思自己。

我们是否真的清楚什么更正确?

可能在公众平台写自己真正实践过的道理,比那些只要用户爱看我们就敢写的文章更正确;可能我们去读一些好书,比拿手机逛知乎、逛更正确;可能我们写点自己批判性思考,比写冗长的知识点总结更正确。

别用习惯代替思考,我们其实能做的更好,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做只打嘴炮的键盘侠,也不做没有思想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