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整理学》:如何留住灵感,把知识碎片化为己用

我们看书,经常会有一种感觉:明明看完了,过段时间之后就没什么印象,好像没看过似的。

想提笔写文章,却灵感全无,脑子空空,什么也写不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去问别人怎么办?别人指出的途径就是多看、多写。

可是看了根本写不出来,多写根本没法做到。

直到我看到了日本作家外山滋比古写的《思考的整理学》这本书,才解决了我的困惑。

外山滋比古出生于1923年,英语科班出身,文学博士,对语言学、修辞学、教育学、语义学、新闻学均比较擅长。还长年致力于推广儿童情操教育。

外山滋比古在《思考的整理学》中给我们指出了三个指导方向:如何酝酿燕整理灵感;如何筛出更有价值的思考;如何使思考升级,把知识碎片化为己用。

《思考的整理学》:如何留住灵感,把知识碎片化为己用_第1张图片

01、如何酝酿并整理灵感

我们常常以为灵感是虚无飘渺的,根本抓不住它产生的规律。

有灵感是撞了大运。

可外山滋比古却从我国古代宋朝的欧阳修的著作中找到了灵感的来源。

欧阳修认为,人可以从三上和三中产生灵感,三上是“马上、枕上、厕上”,而三中则是“忘我中、散步中、洗浴中”。

外山滋比古觉得,现在的教育使人们失去了自我思考能力,因为什么事学生还没有想,老师就已经把答案告诉了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先让学生积极自我思考,然后老师再适时教导他们。

而现在教育制度,则是学生还未思考时,老师已经先期把答案都说了出来。

所以我们明明可以成为有自我动力的“飞机”,却偏偏成为了没有自我动力的“滑翔机”,自然也没有什么灵感会产生在我们的大脑中。

而欧阳修的三上,给了我们灵感产生的方向。

“枕上”是入睡至早餐前,这段时间无人打扰,睡了一觉之后,脑子更清醒,自然会产生很多想法和灵感。

“马上”自然就是现在的交通时间,这段时间,我们可以放空自己,观察一下街人的人和事,自然也会产生灵感了。

“厕上”也如“枕上”,都是一段无人打扰的自我时间,自然也会产生很多想法和灵感。

“三中”则更为具体,“忘我中”最好的事例莫过于贾岛的“推敲“。人在忘我的时候,往往会产生绝妙的想法和灵感。“文思如泉涌”往往就是在这种时间。

“散步中”和“洗浴中”则是人处于最放松的阶段,有助于产生好的想法和灵感。阿基米德在洗浴中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则是最好的证明。

《思考的整理学》:如何留住灵感,把知识碎片化为己用_第2张图片

02、如何筛出更有价值的思考

有时候,我们有了很多思考和想法,也把它们写了下来,但是却不知道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陈词滥调,没有什么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对我们的这些思考和想法进行筛选。

那么如何筛出更有价值的思考呢?

外山滋比古在《思考的整理学》中指出了方法——遗忘

其实我们如果遗忘一件事或者事物,都是认为它不重要,那么对我们不重要的事,自然也应该抛诸脑后,腾出空间来安放我们更有价值的思考和想法。

我们以前受的教育是不能遗忘,遗忘了就会丢分,即使到了社会上,也不能遗忘任何事。

可是往往事与愿违,我们还是会常常遗忘某些事物。

现在,我们可以骄傲地宣布,遗忘是为了让我们更有价值的思考。

那些被遗忘的事物,是我们不要的事物,忘了就忘了。

我们只需要有价值的思考和想法。

《思考的整理学》:如何留住灵感,把知识碎片化为己用_第3张图片

03、如何使思考升级,把知识碎片化为己用

有了更有价值的思考和想法,如何把他们整合,我们在书中找到的有价值的知识碎片,又该如何化为己用呢?

外山滋比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用递进笔记本

我们常常会用笔记本记下我们的想法和灵感,在书中找到的有价值的内容,也会用读书笔记的形式,摘抄在笔记本上。

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把这些笔记再重新整理一下。

重新整理这些笔记,把有感觉的内容重新抄在新的笔记本上,这新的笔记本,外山滋比古称之为递进笔记本。

因为重新抄的内容都是自己有感觉、有想法的内容,我们重新摘抄后,会有新的火花显现,然后再把内容和火花重新整合,形成归纳性文章,就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了。

那些知识碎片,和我们的灵感相结合,也真正化为了己用。

《思考的整理学》:如何留住灵感,把知识碎片化为己用_第4张图片

总之,《思考的整理学》为我们对思考开启了一扇窗,让我们能够对思考进行整理、升级、内化。

让我们能够激发更多的灵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知识进行过滤,使我们的思考更有价值。重新体会到思考的乐趣,激发更多的创造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考的整理学》:如何留住灵感,把知识碎片化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