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企业的广度与私人化运营

随着技术发展与竞争的不断加剧,之前仅靠着一股冲劲完全靠一腔热血的草莽式打法所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互联网社会,以当下来看,互联网企业为谋取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转变思路,由当初的草莽势运营向私人化精细化运营转变,即从广度更多转为私人化的深度运营由规模转为质量,由广种薄收到精耕细作。

信息缺少的蛮荒时代

互联网最早其实就是人与人链接的一种新媒介,不同于以往人与人见面、电话、电视等交流媒介,互联网通过自身的便捷性、无边界性、个性化等特征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一个个小的团体与传播渠道,这种小团体往往由共同兴趣爱好的个人组建,并不断发展而成。由于是基于人们自身的兴趣建立,同时互联网圈子有着相当大的便利性,使得与以往媒介相比,互联网中组成的各类小团体有着更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能较好的自我生长。但早期的互联网充其量只是一种新的媒介而已,主要还是对人与人进行链接,相当单调并不涉及其他作用,跟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万物互联包容一切甚至成为基础设施的互联网更是大相径庭。作为一个在当时仅仅将人与人连接起来的简单媒介而言,在没有充足而普及的技术之前,人们即使有意愿也因基础设施不完备,将各类信息传输到互联网上也很有难度,这造成互联网早期信息极度匮乏。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相比极不方便的亲自见面、笨重又昂贵的手机、以及各类手机收费业务,互联网以其便捷性和免费性仍然俘获了一批先行者的芳心。好在随着科技发展,人们与世界都不会停留在原地,蛮荒时代很快结束、信息爆炸的草莽时代正式来临。

信息爆炸的草莽时代

随着科技发展,当人们发现可将心情、日程、照片、甚至线下的各种事物哪怕是道路都能搬运到互联网上时,一下子引起了全民狂欢,越来越多的事物开始从线下被搬到线上,直接后果就是信息由匮乏的蛮荒时代一下子进入信息爆炸时代。随着信息爆炸时代来临,新问题也应运而生。各类信息便捷的由线下搬至线上,但如何利用信息,信息又可以带来何种结果,为人们生活改善提供何种帮助,在当时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只是这个未知数被先知先觉的各路草莽企业闯入,开始了龙争虎斗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互联网大战,也诞生了现在耳熟能详的各类互联网企业。最初百度、新浪的对门户网站的之争,后来的通讯之争、电商之争、到现在的抖音、快手等的信息推送之争,这些争夺由最初的希望统一整个互联网行业,变为抓住占据各类细分市场,努力追求成为某个细分市场头部、甚至成为某个细分市场的代名词,例如微信之于通讯市场。表面上看这些企业互相争斗、努力提高竞争力来吸引更多用户,但归根结底其实都是对于信息爆炸时代的一种应对整理与延续,他们本质上是将海量线下搬运到线上的信息与互联网自身所产生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将这种整理结果以更符合用户、更利用于消费者使用的方式展示出来。虽然每个企业因为企业文化、技术手段、用户人群等不同,对这些信息进行了不同的分类打包和处理。最明显的就是陌陌、微信、腾讯会议,对互联网来说,都是更小的细分市场,都是对用户网上留下数据的整理与使用。互联网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被占领,整个格局越来越稳定,竞争已是红海。用户在互联网几乎无限的信息冲击下,也逐渐不再追求互联网的广度,反而向着更精细化、更私人化方向发展。

信息精细的私人定制化时代

蛮荒竞争时期,信息广度永远是企业追求的第一目标。最为著名的是百度俞军在招聘产品经理时,招聘题目是:“如果百度要做音乐应该怎么做?”后来的百度副总裁李明远回答:”搜得到,能下载”,这最好最形象的解释了企业追求的信息广度。精细化运用其实并不是新鲜事物,互联网出现之前,各种线下店所作出的会员服务、私人化服务等均属于精细化运营,精细化运营增强了用户粘度,增加了用户体验满意度。各互联网企业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意识到,也有许多企业希望采取私人化运营的战略,但最终往往无疾而终,又转身回去继续追求广度、为何在草莽时代各各企业都在全力追求广度,甚至到达了一种痴迷的效果。因为广度才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互联网不同以往的其他媒介,扩展与发展并不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而是依托于用户搬运到线上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共同构成了互联网的海量资源,这带来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是互联网通过线下资源快速填充了空白区域,二是互联网上流传的大量信息都是被线下所验证过的经典。而这两种效果相互结合自然催生出了草莽时代各企业对于广度的迷恋,以歌曲为例,草莽时期并没有很多依托互联网爆红的歌曲,,用户更多是依靠互联网来搜索感兴趣的经典老歌,对经典老歌的追求催生了企业对广度的追求。正如李明远所说,在当时的音乐,最重要的是“搜得到,能下载”,这个套路同样适用于视频。但随着时代发展,这份追求被逐渐削弱,经典终归还是数量有限,用户也不可能永远沉浸在经典老剧之中,在互联网各领域基本整合的当下,人们开始追求更新鲜、更个性化的事物,这迫使企业开展精细化运营,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互联网企业而言,用户规模与黏性几乎是互联网公司的生命线,但在精细化运营的新要求之下,仍然要保障规模与黏性,只有两条道路可选。一是开创自身所独有的内容、文化、社区等吸引用户,同时也以此为壁垒。如视频行业中,无论是国外的网飞还是国内的视频网站都开始自行制作网剧,以独家内容来吸引用户,也可像B站那样构建自身独有的社区文化属性。二是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建设成体系的定制化服务在自身成为行业权威的情况下发挥自身影响力。以健身为例,现在市面上的健身视频与教程简直多如牛毛,无论B站、微博、小红书等等,都有充足的健身服务,同时还提供各类其他服务。但仅仅拥有健身软件的Keep却依然能存活壮大,核心在于Keep为用户提供了一套专业的系统服务,削减了用户的学习成本与选择成本。虽然小红书、B站等上有优秀的健身教练,并且也极好的健身视频,但零基础用户如何分辨哪个视频效果好、哪个教练可靠、自身体型适合跟着哪个练习,都需要用户付出精力与学习成本。Keep不同通过之前大量的用户积累与数据沉淀,形成了自身在行业内的专业化地位,再通过这种地位以一个专业人员的角度,简单粗暴的告诉用户不用考虑那么多,先做个专业的测试、立个目标、直接跟练即可,而由于其自身的专业性用户也对其所作出的规划相当信服,一下子节约了用户大量摸索学习成本,当零基础用户依靠软件成长并习惯使用时,自然有着极高的用户黏性。

现如今,用户已不再简单追求广度,开始追求更为精细化的服务,一方面是说需要企业付出更多的资源与努力,才能吸引用户,另一方面看这又何尝不是增加用户黏性修建企业护城河的最好时机。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互联网企业的广度与私人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