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能量——记珠海三日又见薛师

去珠海上了三天课,又见薛老师。

教育的能量——记珠海三日又见薛师_第1张图片
摄影:蒲公英

特别的是,这次是跟泓默老师、嘉哥还有蒲公英一起去上课。每天早晨,我和蒲公英去接泓默和嘉哥的时候,泓默背着小书包,总是调皮的说:我们一起去上学咯。在珠海温暖的冬日里,迎着朝阳,我们沿着海边一直走,一起去上学。

这次薛老师讲子贡。

三个上午的时间,子贡在我脑海中从一个故纸堆里的名字跃然纸上,变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

作为那个时代的高富帅,人生赢家,子贡却总是想得到他的老师孔子的肯定,他与孔子老师的互动,寥寥数语,在薛老师循循善诱的讲解里,栩栩如生,让人捧腹大笑,让我若有所得又有所思。

子贡迫切的想得到老师的认可,总是要问他的老师何如?何如?以现代人的评价标准,子贡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有权有钱还有学问,但是孔子却总是很吝啬自己的赞美,回答的不清不楚,还总不说破,还要时不时敲打一下子贡同学。

子贡的问题出在哪?孔子又为什么要这样做?

薛老师在课堂上搏命演出,生动形象的解读子贡和老师孔子对话的画面感,探索每句话后面的表情,感知说话人的状态、能量和气场,薛老师带着我们这样感知论语。

捧腹大笑之后,我似乎看到了,子贡的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有,子贡的茫然,是成功后的不踏实与执着。子贡与孔子有隔,是因为子贡与自己有隔,与自己有隔,而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而孔子作为老师说的不清不楚,才容易入心,心里有些说不清的东西在滋长,才会有悟的机会,虚实之间才有生机,薛老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在践行呢?

薛老师说,中国教育的目的,是获得能量而不是道理。

我听这句话的时候,望了一眼坐在我身边的泓默老师,就是这样啊,我从泓默老师的摄影课堂,获得了关于生活美的感知与能量,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悄悄的滋长,让我的心又重新充盈起来。我从薛老师的课堂,听了一些让人捧腹的历史人物八卦,听了两出不那么流行的京剧,说不上来学习了什么道理,整个人的状态却好像松弛了许多。

和薛老师在一起

这次听薛老师讲戏,听的是裴艳玲先生2006年在台湾演出的《钟馗》,听完了整出,非常过瘾,终于没有上次听《贵妃醉酒》那样,只讲了个开头,刚刚体会到妙处就下课的牵肠挂肚了。

以往我们看戏,总是只关心故事,总是问,后来呢?《钟馗》是一出悲剧,讲述了钟馗在赴考途中救下杜平,被陷害罢黜功名后不甘屈辱,慷慨赴死,死后难忘亲妹,千里送亲的故事。而薛老师却说,看京剧,不要只关心故事,要把所有的感官都打开,全方位的体会细节,还要体会所有声音的表情。

在薛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沉醉在京剧《钟馗》的舞台世界。钟馗边唱边写梅花诗才情横溢,愤世嫉俗,变成鬼之后的钟馗自在随性、光明喜气,裴老师在悲喜之间能出能入,从容自在,产生了极大的回响与能量。而更让人敬佩的是,裴老师50岁与60岁之间生命状态的对比变化,潜藏蛰伏10年之后演绎京剧《钟馗》,她的生命气象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退化,反而更加自在饱满,让人欢喜赞叹。

三天结伴上学的时光过得很快,结束前照例要拍合影,这次的合影由光的研习荣誉出品,泓默老师在前面指挥大家排列队形,薛老师坐在她身后乐滋滋的看着,蒲公英站在薛老师的身后专注的调相机,而我坐在学员们的中间,有种深深的感动,内心有种东西在滋长,说不清楚,也道不明白。

教育的能量——记珠海三日又见薛师_第2张图片
珠海合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的能量——记珠海三日又见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