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心理学之防御型思维

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底层逻辑的作用,心智模型驱动着人行为的改变,健康的心智模型会促进人持续的发展。

心智模型是我们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即我们遇到一件事,我们会以什么方式去思考去行动。

情绪、思维、行动是一体的,心智模式的重要意义是塑造经验、影响情绪、引发行动,即以什么态度面对失败挫折,以何种方式追求成功幸福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评价。

心智模型分为积极的成长型思维和消极的防御型思维。成长型思维首先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进而自主解决问题,发现自己可以解决问题之后肯定自己的能力,产生胜任感,自主性随之增强,安全感的来源也由他人转变为自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防御型思维不愿探索世界,不愿面对难题,用回避伤害获得安全感,努力也不是自主而是被“应该如此”驱动,同时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自主性和安全感越来越缺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防御型思维分为三种: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绝对化思维。

僵固型思维

僵固型思维有一个假设,即自己的价值是由别人来评价的,表现好才被认为有价值。

据一项调查表明夸孩子努力比聪明重要,夸聪明会削弱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关注自我证明,会努力维护自己的聪明形象,面对困难和挑战更容易放弃,认为努力是可耻的,把别人的成功当做是自己的失败,认为批评是一种负面评价。

被夸努力的孩子会关注自己能力的成长,不在乎自我证明而是关注任务本身,把挑战当做成长机会,以努力为荣,进而激发自己的潜能,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变成自己的经验,同时把批评当做改进的反馈。

被夸聪明的孩子慢慢会形成僵固型思维,一直在证明和维护自己的聪明形象,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而被夸努力的孩子会形成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是不断增强的,努力是获得成长的重要方式。

怎样才能从僵固型思维转化为成长型思维呢?答案是改变对错误的认知

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方式影响着能力的成长,能力的成长来自于挑战,僵固思维的人不愿意面对挑战,也不愿以积极的态度与环境互动,因而失去成长的机会。

具有僵固型思维的人不愿意面对挑战的原因是害怕犯错,所以克服僵固性思维的办法是改变对错误的偏见,甚至要尝试犯错,要把错误看做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试错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机制。认识到错误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因犯错而丰富。

应该思维

应该思维的本质是不去认识真实的世界,而是让世界臣服于我们头脑中的规则,在世界不符合规则时,便会表现出愤怒、焦虑、沮丧等。

应该思维分为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以及对自己的应该思维。

有人会将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误认为愿望,但是它们有一个本质的区别是能不能容忍现实和我们的愿望不一致,所以区分愿望和现实是走出对世界和他人应该思维的关键。作为一个成年人,要接受世界有许多不公平,人生也有许多苦难和不如意,这个世界不是围着你设计的,不要总认为世界应该如此。

对自己的应该思维本质上是用社会的规则、他人的期待或文化习俗代替了我们自发的行动。我们经常出现自我强迫努力,即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却仍要模仿别人,保持一种努力的外在表象。与之相对的自然的努力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将所有注意力放在所做事情上,努力是一种自发的状态,是创造活动的副产物。

人之所以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爱的“自我”标准,妄图根据这个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所以跳出应该思维的方法是找到我们自己的感觉,倾听自己内心的想法。

绝对化思维

挫折的绝对化思维是悲观思维的本质,所以绝对化思维很容易导致悲观。悲观思维的三个特点是永久性、普遍化、人格化。即在时间维度上认为这件事一定会发生,以局部的缺点推出全部都具有这个缺点,认为所有不好的事都只针对自己,都是自己的错。

防御型心理就像一个真空罩,为了防御可能出现的危险,将我们与现实隔离,但是我们也同时失去了从现实中获得营养和疗愈的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发展心理学之防御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