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我欣赏不了你

读完《刻意练习》这本书,整体的感觉就是:有点啰嗦,从行文里不容易找到重点知识,好在旁边有备注。

首先,推荐序开头驳斥“一万小时定律”,正文中也有提及。这点让我很不爽。探讨9999和10001有什么意义,即使没有看过原理论,我相信作者的本意也是想要表达持续勤奋努力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强调数字。

就像我们看到《番茄工作法原理》这本书,书中的番茄钟是25分钟。为什么是25分钟而不是其他时间?只能说作者经过实践,认为这个时间段设定是比较合适的,既不会太短,也不会太长,可以处理完日常的一些简单事情,当然,一个不够,还可以用两个三个呀。或者,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为30分钟,45分钟,甚至1个小时。作者也不会强调你只能用25分钟。我相信1万小时定律的提出者,也不会说,你不多不少,只能是刚刚好1万个小时。

虽然后面的阐述有表达这样的意思,但是,开头已经给了我一个不好的体验。

其次,举例太多,大量的举例,非常繁琐,这可能涉及到个人的习惯和风格,我比较喜欢读简单直接的书,这也像《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作者提到的,注意力写作特点:生活太快,时间太少,不要绕圈子,给我来个痛快的。我喜欢亮明主题,迅速抓住核心观点的书写风格。举例辅助理解即可。

当然,本书也有吸引我的地方,最触动我的是匈牙利的象棋三姐妹。她们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经做好了培养孩子的准备,甚至从一开始“感兴趣”也是父母制造出来的。随着孩子的成长阶段不同,不断调整培养方式,最终让3个女儿都成了国际象棋的传奇。非常佩服这样的父母,同时也自惭形秽,我对孩子的培养太不用心。

下面对本书的核心内容做提炼整理:

一、刻意练习的特点:

1.刻意练习与一般练习的区别十分关键:首先,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其次,需要以为能够布置训练作业的导师。这样导师就可以参照杰出人物的能力,利用行业或领域信息,制定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2.尽最大限度走出舒适区,当技能提升后,会进入新的舒适区,所以,需要不断尝试走出舒适区;

3.制定清晰特定的目标,可以有效用于引导练习;

4.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的,所以要完全关注且有意识行动,紧跟特定目标,一边做一边适当调整;

5.反馈,导师或教练监测进步,到后期的自我监测,要做到自我监测,需要有高效的心理表征;

6.刻意练习既产生心理表征,又依赖有效的心理表征。提高水平和改进心理表征相辅相成;

7.构建和修改过去已经获取的技能。不断改进,达到卓越。

二、如何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刻意练习的关键是要培养以练习为导向的心态,将日常活动变成练习活动,将练习变成日常活动的一部分。

1.确定谁是杰出人物;

2.找出杰出人物与其他人的差别;

3.找到优秀导师,指导的同时也可以反馈;

4.没有导师,就利用“三个F”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纠正fix it;

5.停滞期刻意通过不同类型的交叉训练进行调整,或者攻克特定弱点改进并提高;

6.保持动机,强化前行倾向,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每次达到目标,给自己奖励。

三、培养杰出人物的线路图

产生兴趣;变得认真;权力投入;开拓创新


理解感悟:

我理解刻意练习与PDCA工作法是相通的道理。一个PDCA完成以后,发现问题或者走出舒适区,开始另一个PDCA。刻意练习的核心,我认为是“复盘”,只有能够识别出问题,能够具有前瞻性,才可以更好地练习进步。不然就是无效努力。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
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这一工作方法,这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刻意练习》,我欣赏不了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我欣赏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