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纪*-《幸福的勇气》

《幸福的勇气》-03

第二章 为何要否定“赏罚”


学:

1.教室是一个民主国家

把你的班级看作一个民主国家,这里的规则必须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

班级的主权不属于教师而是属于学生们。

2.既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

倘若不知道,大人们应该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情;如果不知道,就要教给他。并且,在教的时候不需要责备性的语言。因为那个人并不是在故意做坏事,只是不知道而已。

3.人的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来考虑。

问题行为的第一个阶段是“称赞的要求”。

通过表示“尊重”的方式让他们明白即使不“特别”也有价值。

问题行为的第二个阶段是“引起关注”。

通过“尊重”的方式告诉他们,其本身就很有价值,并不需要非常特别。

在问题行为的第三个阶段,目的发展为“权力争斗”。

如果是触犯了法律的问题就需要依法处理。但是,当发现不涉及法律问题的权力争斗时,一定要立即退出他们的“球场”。

问题行为的第四个阶段就是“复仇”阶段。

这种情况下只能求助于完全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

问题行为的第五个阶段就是“证明无能”。

或许只能求助于专家。

4.以“暴力”为名的交流

你应该做的是关注他们的“目的”,与他们一起思考“以后怎么做”。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5.自己的人生,可以由自己选择

“人处于未成年状态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没有他人的教导就缺乏运用自己理智的决心和勇气。也就是说,人处于未成年状态是自己的责任。”

处于教育者立场上的人以及负责组织运营的领导必须时时树立起“自立”目标。

告诉他自己的人生、日常的行为一切都得由自己决定。并且,假如有做出决定时需要的材料——比如知识或经验——那就要提供给他们。这才是教育者应有的态度。

尊重孩子们自己的决断,并帮助其做出决断。并且,告诉孩子自己随时可以为其提供帮助,并在不太近但又可以随时提供帮助的距离上守护他们。即使他们自己做出的决断以失败告终,孩子们也学到了“自己的人生可以由自己选择”这个道理。

思:

1.教室是个民主的国家。关于这点,很多教育机构或者说学校好像已经开始意识到,一味的命令孩子遵守规则,倒不如规则由孩子来制定并实施。但是并没有体现出班组的主权属于学生而非老师,最终在教室里说了算的还是老师。虽然贯彻执行了,却没有贯彻执行到底。

2.不批评不表扬的教育方法好像并没有推广开。很多书都是告诉家长正确的方法批评,鼓励孩子积极主动。说白了,还是要引导孩子朝着家长规定的路线行走,孩子并没有自己的探索与追求。批评或表扬,无非是孩子在行走的过程中有快乐或者不快乐的体验罢了。有目的的使用某些手段,自然让孩子学不会独立自主。

3.问题行为的五个心理阶段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发现孩子的行为背后的需求是一种能力,发现之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又是另外的能力。最好的是在第一阶段或者第二阶段让问题得以解决,一旦问题超过自己的能力范畴,那么只能求助专业人士。但是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他们解决问题依然不容易,只是比我们有经验,有办法的多。

4.暴力的目的是达成共识,如果有好的办法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暴力其实可以不需要。认识到这一点,我觉得会让人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寻求解决办法、而非被动又无奈的说我也是没办法。

5.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这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事情,我们如果不能这么做,要么是并没有独立思考过,压根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要么是自己没有独立的选择权利。如果家长都能做到远远的跟随,但又能及时的提供帮助,那么孩子应该会很快成长起来。可能家长需要更多的耐心,来等待和陪伴。


行:

1.在家庭里制定一些家长孩子都能遵守的规则,避免一言堂,只让孩子听话照做。

2.选择不批评也不表扬,学习对孩子尊重,对事情理智。

3.仔细思考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有的放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治标不治本。

4.积极寻找更柔和的方式来达成共识。

5.学习尊重孩子们自己的决断,并帮助其做出决断。

你可能感兴趣的:(*悦读纪*-《幸福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