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最需要的通识教育是逻辑学

学生最需要的通识教育是逻辑学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世纪初,随着西方现代科学传入中国,形式逻辑也进入中国。当时中国教育界很快达成共识,即,逻辑学作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晚清,明国的教育界,都将逻辑学纳入到了大学,中学的正规课程之中。


1.逻辑的重要性。

逻辑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一种基础工具,教人们如何正确的思考、表达与沟通,也教人识别谎言和欺骗。

我们看到无赖在耍流氓时,经常利用的就是逻辑套路。比如说,一个无赖污蔑别人是“坏人”时,经常给出的依据是让对方能否自证清白,如果对方不能自证,即为“坏人”。

该事例中,无赖是通过转移举证责任来耍流氓。

再比如,我们有时看一些中年老阿姨在相互骂街时,通过证明自己是个道德水准很高的人,来推导和证明对方是道德水准低下的人。但是逻辑常识告诉我们,证明自己好并不能推导出对方坏,能够证明对方好坏的,只有对方的行为。

还比如,因为缺乏逻辑训练,很多学生无法区分“观点”和“事实”。因此他们在争论时,经常把观点当事实用,通过引用第三方的观点,来证明对方的错。



2.逻辑课程在我国的消失过程。

以前,逻辑常识的普及,在中学主要由语文课程来承担,到了大学阶段,主要的逻辑思辨训练由哲学课程承担。

2018年高考,很多考生吐槽语文全国2卷的作文难度太大。

该卷作文题目具体内容如下: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方面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事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三十年来,在高考中首次出现与逻辑学相关的内容。相较以前大部分的鸡汤作文试题,这是一道非常棒,同时难度很高的作文题。

该题目所述内容,有一个专有名词——“幸存者偏差”

对于我国学生来说,这道题目为什么难呢?

因为,中学语文教材上一次讲授逻辑常识,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1988年开始,“逻辑常识”已经从中学语文教材中消失整整三十年,也从未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过。

当年逻辑常识内容从课本中删除时,据说理由是“中学语文删除逻辑内容是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真正扎实地把基础知识学好“

这种理由在今天看来,既令人匪夷所思,又在情理之中。具体元英,大家都懂的。

1977年恢复高考后,70年代末,逻辑课在大,中学校缓慢复苏。此后中学语文教学开始渐渐增入逻辑常识方面的内容。

但是好景不长,1988年,中学语文教材再次删除了有关逻辑学的教学内容。一些“专家学者”甚至提议连带师范院校课程中的逻辑学也一并取消。

进入90年代,很多大学的逻辑课,也从必修课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选修课。1998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基础课程中的逻辑课,也被取消了。

我2000年初上大学时,大多数大学生都没有去修西方哲学的意识,我也同样如此。以至于,在大学毕业多年后,读到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时,才意识到接触到了真正的哲学,才意识到上大学以来,因为缺乏哲思和逻辑训练,人生错过了太多。

好在,虽然晚了一点,但毕竟觉醒了。


3.现在中学语文书里的四大论证方法。

因为种种原因,大多数初中、高中生并没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逻辑课程。他们在行文时被教科书规定使用四种论证方式。即,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这“四大论证方法”在语文教科书中存在了数十年,极大地塑造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极大地塑造了他们写作和言说的逻辑。

可惜的是,这四大论证方法本身不是一个有逻辑的东西,甚至与逻辑背道而驰。


4.推荐一本逻辑训练方面的书。

在学校课本没有逻辑训练内容,而且连老师也不懂道逻辑训练的情况下,孩子的逻辑教育责任就放到了父母的肩上。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逻辑训练方面的书——《BEYONGD FEELINGS》,作者是VINCENT RYAN RUGGIERO。


学生最需要的通识教育是逻辑学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该书在全球范围内广受赞誉,目前已经更新到十一版,被西方很多大学作为本科阶段的教材。

除了英文原版书,小伙伴们也有替代选择,该书的中译本为《超越感觉》。


学生最需要的通识教育是逻辑学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在被影响后,也希望能够影响到身边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生最需要的通识教育是逻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