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3-告别吼叫14-把行为交给孩子-不纵容

习惯决定命运,先不评判这句话的对错 ,习惯还是蛮重要的。家长和老师都热衷于习惯的培养,更是出现“养成教育的”。

但回头看看,我们又培养了孩子的哪些好习惯呢?如果有,一定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养成的,绝对不是你单方面要求下培养出来的!

比如说:亲子关系不错,孩子才愿意听,才能去培养;或者孩子价值感高,只是你没有因为他的坏行为否定他的人格;或者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家长很有耐心,不会情绪化;或者他感觉到你尊重他,被认同被肯定。

基于以上前提条件,那么我们讲的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没有被摧残他的情绪、他的人格、他的天性。。。等前提条件下,被尊重、被认同、被爱的前提条件下,那么他才可能接受你的培养!

回头想想,世界上哪个伟大的人物,是靠别人刻意培养出来的?他们都是符合两个标准 :A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他们的父母、他们的成长环境 ,并没有太过于破坏他们生命生身的本能和天性;B所有伟大人物都是少年英雄多磨难、或者少小离家,离开父母比较早,离开家比较早。当然也会有极其个案,不去研究。讲这些是要强调一个孩子的好习惯一定不是别人要求和约束培养出来的,如果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自觉的态度,这种习惯是培养不出来的。即使被他人培养出来的好习惯,只要不是自愿的,那也不会持久的。

上一个讲利益的版块,你就要明白,真正决定孩子行为的,不管是好为还是坏行为,背后的决定因素一定不是某个人的培养!!!而是一个人内在的对于利益驱动的下,或利益驱动后的取舍。所以我们想要纠正孩子的坏行为,两个重要的核心:利益、利益、利益!A核心是狠抓第一次。影响人类行为背后的因素就是利益!通过狠抓第一次,终止孩子通过坏行为获取利益的这种通道,变相终止孩子的坏行为。B核心无论什么情况下,不要否定孩子的人格。把握这两个核心,家长才能跟孩子谈坏行为的问题,或者才能跟孩子谈纠正孩子行为的问题。如果一开口,孩子都很讨厌反感,家长说啥都没用。

既然我们讲到对孩子的坏行为不要纵容,我们又得明白三件事情:

1)对于那些“第一次”、或者非原则性的错误、无心的错误,我们都要允许孩子犯错,这是孩子成长的体验和代价。这些错误才是一个人总结成长感情最好的成长经历。这是正常的生活,正常成长,请家长不要拒绝和控制;

2)我们要明白 ,我们讲的不纵容,指的是那些恶意的态度,有意识的坏行为不纵容。如要买雪糕,满地打滚的案例。这就是有意识下的通过坏行来索取某种利益。针对这样恶意有意识的坏行为我们不要纵容!

3)对于原则性问题不纵容。如一个家庭要养成尊重老人的习惯。饭桌老人必须坐上座,老人不动筷子,孩子不要动筷子。现在家庭出现问题,老少错位,老人做孙子,孙子做爷爷。老人不在其位,没有价值感,家族必多乱。有句话讲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一宝叫镇家之宝。如何才能镇家之宝?他在他的位置,他的身份、他的位置、他的价值,被承认、被尊重,他就会心安,心安就是镇家之宝。老人心不安,家族必多乱。

在举例:孩子跟家长动手,孩子跟父母动手分两种情况,如果是家长自己先不尊重孩子,打孩子,逼孩子,骂孩子,那孩子本能的和你动手,还手,或者为了保护自己而动手,家长被打了,就是活该!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孩子也应该尊重家长。孩子跟家长动手,怎么都说不过去,要么就得要跟孩子好好谈一谈,要么让孩子承担不尊重、侵犯家长的后果。怎么谈?认同他的人格,你在爸爸妈妈心中一直是有教养孝顺的孩子(认同他的人格),但今天你跟爸爸动手。。。(这是批评行为)。

第三个核心,家长要严厉表达自己的态度:这个不能有下一次(前提是家长不能用暴力对待孩子,如果暴力对待了,那家长自己要反思自己暴力的那部分),你跟爸爸妈妈动手,我们才意识到这件事情很严重,从今天开始,爸爸妈妈尽量会控制自己不跟你动手,你也不能跟爸爸妈妈动手,我们都不能用暴力解决问题。A这个动手本身就有问题,B伦理问题我们还是要的!

如果孩子跟家长产生冲突 ,建议父母的另一方出来教育孩子。儿子跟妈妈冲突了,爸爸出来教育 ,这叫夫妻的配合。而不是说你看对方的笑话,彼此看笑话,瞧不起对方,孩子会跟风对抗某一方,谁占优势就跟谁,跟谁但又同情弱者,这是很糟糕的。如果妈妈占优势,儿子会跟着妈妈一起对抗爸爸,妈妈会说:爸爸混的有多差,我反对你就是了,连儿子也不喜欢你!这种 教育很可怕,会培养出一个和妈妈分离不了的孩子,你会培养一个价值感很低的孩子,你会培养出一个不喜欢爸爸而潜意识又对爸爸有愧疚感的孩子,你会培养出一个老公缺位的家庭,这样的情况,未来就很可麻烦。

反复提醒大家:不管你是正面教育还是在纠正孩子坏行为的时候,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请不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当你和孩子关系不好的时候,请不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当家长情绪不好的时候,也请不要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没问题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去教育或者去纠正孩子的行为!

小小总结一下,行为交给孩子有4点:

1)不代替

2)不控制

3)不评判

4)不纵容

用一个案例把以上4个核心给梳理一下:

孩子去超市吵着要买玩具,家长不想买,或者不应该跟他买 ,怎么拒绝又不伤害他的人格和尊严呢?买和不买都不是核心,但家长带着情绪边买边骂边指责,那买了还不如不买。你不跟他买,但你没有伤害他的人格,否定他的人格,没有指责他攻击他,比带着情绪跟他买还要强。所以,买不买不核心,重要的是你怎么处理,说什么话,怎么说,怎么做,不在于事情本身。常见的做法:

1)家里那么多玩具了,你还要买玩具;(言外之意就是你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孩子)

2)你就知道买,除了买你还会什么 ;(言外之意就是你在妈心中简直是一无事处)

3)学习不这么上进,买玩具却这么积极;(言外之意你在妈心中是一个不上进的孩子,是一个不好好学习的孩子)

4)赚钱哪有这种容易 ,你不能体量一下父母 ;(言外之意你是一个只顾自己享受,而不是顾父母死活的不孝子孙)

按照上面的话术去指责孩子的不在少数,这些都会激发孩子各种负面的情绪,造成孩子各种低价值感,也会造成孩子潜在的对物质或者财富的极度匮乏,或者财富负面偏见,或者对孩子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有美好生活的不配得感。

买玩具这个行为是孩子自己的,这个需求是孩子自己的,家长只需要表达自己的立场,表达你的选择就可以了!!!

不替代的做法:你想买玩具是你自己的事情 ,不过这个事情你得想办法 ,你自己有压岁钱,或者零用钱,你就自己买,没有就想办法改天买。

不控制的做法:零花钱是你自己的,你有权力支配零花钱的使用,你喜欢什么你自己决定就好了,不需要跟爸爸妈妈请示。只要你不是买的垃圾东西,违法犯纪的东西,或者是不必要的东西就好了。

不评判的做法:多买一个玩具也挺好的,你觉得需要你就买 ,妈妈没意见。

不纵容的做法:这个玩具挺不错的,想买一个玩具挺好,你是值得拥有你想要的好东西,可以妈妈今天的开支已经用完了,没有那么多钱,超出预算了,家有有两个类似的玩具了,妈妈觉得浪费。我们有这个钱,但   

                         是不能浪费。

只要遵循以上四个原则,你怎么说都不会对孩子人造成冲击和伤害,不会伤害尊严,人格,情绪,面子,你只是对行为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拒绝而已,人是认同的,只是孩子 行为不合事宜而已。

分清楚人和事!!!!

记住:事情本身它不会伤害孩子,伤害孩子的是家长的态度,家长评判的语言,表情,错误的偏见思想,它才会伤害我们的孩子。家长不学习,孩子没未来,你的孩子就是你口中的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P103-告别吼叫14-把行为交给孩子-不纵容)